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8545
浙江省农村老年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http://www.100md.com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0年第1期
     作者:黄学敏 雷昌球 姚立农

    单位:黄学敏(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 310009);雷昌球(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 310009);姚立农(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 310009)

    关键词: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000132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34(2000)01-0046-01

    为了解浙江省老年人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7年9月至1999年5月在全省10个县(市、区)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现将1 965名老年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抽样方法

    根据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等特征,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浙江省10个县(市、区)的30个村(点)为中签点,每点60周岁以上老年人均为本次调查的粪检对象。

    1.2 调查方法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1]进行。

    2 调查结果

    2.1 寄生虫总感染情况

    应检人数2 019人,实检人数为1 965人,受检率为97.33%。

    1 965名老年人中寄生虫感染者为516人,总感染率为26.26%。共查见14种人体寄生虫,其中线虫6种:蛔虫、鞭虫、蛲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粪类圆线虫;原虫8种: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其中主要致病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蛔虫为7.89%、鞭虫为4.07%、钩虫为13.79%、溶组织内阿米巴为0.05%、蓝氏贾第鞭毛虫为0.61%。
, 百拇医药
    2.2 寄生虫感染的性别、年龄分布

    1 965名老年人中,男性1 013人,女性95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分别为29.05%、23.29%,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这与男性老年人下地劳动多于女性有关。老年人蛔虫、鞭虫感染率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钩虫感染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老年人中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寄生虫总感染率男性分别为30.05%、28.66%、17.78%,女性分别为23.13%、24.13%、20.00%,寄生虫总感染率三个年龄组中60~69岁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70~79岁及80岁以上年龄组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蛔虫、鞭虫、钩虫感染度情况

    1 965名老年蛔虫、鞭虫、钩虫感染度均以轻度为主[2],分别占虫卵阳性计数人数的64.10%、52.63%、60.38%。
, http://www.100md.com
    2.4 钩虫虫种的构成比

    试管滤纸培养法阳性的150例钩虫幼虫鉴定结果,单纯美洲钩虫感染者为31例,占20.67%,单纯十二指肠钩虫感染者为93例,占62.00%,混合感染者为26例,占17.33%,表明我省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混合感染区。

    3 讨论

    浙江省1 965名老年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我省老年人寄生虫感染比较普遍,程度较重,寄生虫总感染率和钩虫感染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蛔虫、鞭虫、钩虫和寄生虫总感染率分别为7.89%、4.07%、13.79%和26.26%,与1989年浙江省寄生虫分布调查的53.90%、33.50%、40.40%和77.90%结果[3]相比较,其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5.36%、87.85%、65.87%和66.29%,表明了浙江省自1990年以来采取的全民、集体或个人选择性服药驱虫,结合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已经收到了显著成效。
, 百拇医药
    随着我省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人均期望寿命也较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老年人的人口构成比也将越来越大,老年性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尤其是老年人的寄生虫感染,因其感染面广,感染程度严重,更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余森海.关于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几点说明〔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1;特辑∶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手册〔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254

    3,黄学敏,雷昌球.4 994名老年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6(14)∶36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