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框架
作者:陈和利 韩立民 王曼莹 袁有根 徐彭
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关键词:中医专业;西医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医教育000406 Keywords:speci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western medical basis;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reforms
随着医学模式与医疗保健服务型体制的转变,21世纪将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医学新时代。中医高等教育也应随着这“两个转变”造就21世纪中医专业现代型人才,与现代医学共同担负起增进人类健康、防病治病、提高人口体质的使命。
1问题的提出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其核心理论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尽管后人对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完善并得到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直观、类比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事物。因此,产生思维的模糊性和笼统性,使中医理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障碍。科学史证明,任何一门学科在理论上要有所创新或突破,都必须有赖于知识和方法的更新,而知识和方法的更新不仅来自于本学科的实践,还依赖于相邻或边缘学科的渗透与融合。中医要振兴和发展,必须从它相邻学科棗现代医学领域取其精华,也就是采用与中医教育相关的,具有生物共性的人体基本知识和现代医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方法。这并不等于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来取代经典的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专业教育应从现代基础医学中吸收哪些营养?如何吸收这些营养?换句话说,在中医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掌握、储存哪些现代基础医学知识?应该开设哪些现代基础医学课程?这是摆在高等中医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百拇医药
2在中医专业教育中对现代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为使中医高等教育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事业的发展、学术的发展和人民治病的需要,曾对中医专业的现代基础医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过改革且有40余年的历程,但万变不离其宗,均离不开现代基础医学的理论体系。各校对中医专业学生都进行了生物学、组织与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病理学等课程理论的系统教学,仍然是照搬西医院校基础医学的课程体系,只不过是教学时数减少,教学内容被压缩,形成了一种“小而全”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这不仅不利于中医现代人才的培养,而且使学生学习和储存的现代基础医学知识不能与中医基础理论互相融合,不能直接为发展和振兴中医事业服务。这种“小而全”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在中医专业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讲授纯人体基础医学理论,与中医“天人为一体,形神为一体,心身为一体”的基本理论分离,相互之间没有融合。(2)讲授的人体基础医学知识注重微观与局部的认识,与中医教育注重宏观和整体的认识分离。(3)学生学习的现代基础医学知识与高等中医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和储存的知识结构分离。(4)讲授的正常人体学知识与疾病学基础知识分离。(5)把正常人体健康与心理、环境、社会和个人行为因素分离。(6)把药理学、免疫学与临床和疾病的预防分离。
, http://www.100md.com
鉴于以上问题,为使高等中医教育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现代中医人才能为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服务,促进中医现代化,在中医教育中必须向学生传授与中医教育知识结构有关的现代医学知识,而不是将现代基础医学系统全面代替中医理论体系。
3中医专业教育中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新框架
中医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中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中医教育,中医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医专业的学习不能背离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协调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开设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不能完全按照现代基础医学理论体系来设置,应根据中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设置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能够从宏观上完善中医理论,从微观上补充中医理论的不足,为促进中医现代化打下基础,为培养中医现代人才奠定基石。
经过调查、分析与研究,我们设想,新构建的中医专业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课程和内容组成:(1)生命科学基础:细胞生物学,酶与维生素,生物氧化,糖、脂、蛋白质与核酸的代谢,生命活动特征与调节,分子生物学基础。(2)人体结构与形态学:人体基本组织的结构与形态,各系统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形态。(3)人体功能学:血液与血液生化,血液循环,体温与体温调节,消化与肝胆生化和吸收,肾脏功能与水盐代谢和平衡,神经系统与神经组织生化,内分泌与激素,呼吸功能,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等。(4)病原生物学:细菌学、病毒学和寄生虫学概述,常见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其致病作用,免疫学基础等。(5)病理学:常见致病因素及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其特殊病理变化。(6)基础药理学:药动力学、药效学,各系统药理,激素及体内其他活性物质等。(7)科研方法学:中医科研的思路与原则,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与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百拇医药
另开设人类遗传病、临床药理、临床生化、中药药理、临床营养、临床免疫等选修课。
4改革后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可望达到的预期目标
(1)有助于中医专业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这种观念,“在中医专业教育中设置现代基础医学课程,并不是要向学生传授现代基础医学理论体系,而是要求学生学习与中医教育知识结构有关的现代基础医学知识”,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能更好地为认识和理解中医理论的有关知识服务。如中医理论认为,“肺为水之上源”,且有“通调水道”之功能。现代基础医学生理、生化、内分泌研究表明,肺除了具有呼吸作用外,还参与与人体生理功能相关的其它物质的代谢,如前列腺、5-羟色胺、缓激肽、血管紧张素和儿茶酚胺等激素的生成与灭活均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前列腺素PGE和PGA直接由肺分泌,有的经肺灭活,前列腺素对肾血流、排钠和利尿起调节作用,进而影响水盐代谢,揭示了中医理论“肺为水之上源”的概念,等等。
, 百拇医药
(2)有利于造就21世纪中医专业现代人才。现代人才的模式不应是“大头针”式,而应是“大图针”式,应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21世纪中医专业现代人才应是以“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为指导,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能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整体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与现代医学人才共同担负起增进人类健康,为人民防病治病的重任。同时又要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能充分应用现代医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在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的道路上,具有创造和开拓能力。因此,中医专业学生在接受中医教育的同时,必须学习和掌握与中医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其中现代基础医学知识就是中医教育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的知识,要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失调以及人体内部机能失调与疾病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的整体性与平衡对维持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拓宽中医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于现代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造就21世纪中医专业现代人才。
(3)为促进中医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医现代化的概念尽管目前尚无法定论,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医学科亦将逐步实现现代化,这是科学的必然规律。中医要实现现代化,高等中医院校义不容辞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医教育是关键,现代基础医学亦将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中西医两种医学都是以认识人类自身为己任,以防病治病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为奋斗目标。两种医学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各有所长或所短,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在学科发展上存在着相互结合、交叉和渗透。在中医教育中,改革后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能为发展中医所引用,把现代基础医学知识渗透到中医实践与研究中去,使更多的中医专业人才能够应用现代基础医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知识,把“观察与体验”和“观察与实验”相结合,树立起宏观加微观,整体加局部,功能加结构的整体综合观,获得新的活力,为促进中医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高等中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98G011。
陈和利,男,46岁,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82
(收稿日期:2000-03-12), http://www.100md.com
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关键词:中医专业;西医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医教育000406 Keywords:speci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western medical basis;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reforms
随着医学模式与医疗保健服务型体制的转变,21世纪将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医学新时代。中医高等教育也应随着这“两个转变”造就21世纪中医专业现代型人才,与现代医学共同担负起增进人类健康、防病治病、提高人口体质的使命。
1问题的提出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其核心理论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尽管后人对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完善并得到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直观、类比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事物。因此,产生思维的模糊性和笼统性,使中医理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障碍。科学史证明,任何一门学科在理论上要有所创新或突破,都必须有赖于知识和方法的更新,而知识和方法的更新不仅来自于本学科的实践,还依赖于相邻或边缘学科的渗透与融合。中医要振兴和发展,必须从它相邻学科棗现代医学领域取其精华,也就是采用与中医教育相关的,具有生物共性的人体基本知识和现代医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方法。这并不等于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来取代经典的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专业教育应从现代基础医学中吸收哪些营养?如何吸收这些营养?换句话说,在中医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掌握、储存哪些现代基础医学知识?应该开设哪些现代基础医学课程?这是摆在高等中医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百拇医药
2在中医专业教育中对现代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为使中医高等教育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事业的发展、学术的发展和人民治病的需要,曾对中医专业的现代基础医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过改革且有40余年的历程,但万变不离其宗,均离不开现代基础医学的理论体系。各校对中医专业学生都进行了生物学、组织与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病理学等课程理论的系统教学,仍然是照搬西医院校基础医学的课程体系,只不过是教学时数减少,教学内容被压缩,形成了一种“小而全”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这不仅不利于中医现代人才的培养,而且使学生学习和储存的现代基础医学知识不能与中医基础理论互相融合,不能直接为发展和振兴中医事业服务。这种“小而全”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在中医专业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讲授纯人体基础医学理论,与中医“天人为一体,形神为一体,心身为一体”的基本理论分离,相互之间没有融合。(2)讲授的人体基础医学知识注重微观与局部的认识,与中医教育注重宏观和整体的认识分离。(3)学生学习的现代基础医学知识与高等中医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和储存的知识结构分离。(4)讲授的正常人体学知识与疾病学基础知识分离。(5)把正常人体健康与心理、环境、社会和个人行为因素分离。(6)把药理学、免疫学与临床和疾病的预防分离。
, http://www.100md.com
鉴于以上问题,为使高等中医教育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现代中医人才能为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服务,促进中医现代化,在中医教育中必须向学生传授与中医教育知识结构有关的现代医学知识,而不是将现代基础医学系统全面代替中医理论体系。
3中医专业教育中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新框架
中医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中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中医教育,中医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医专业的学习不能背离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协调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开设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不能完全按照现代基础医学理论体系来设置,应根据中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设置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能够从宏观上完善中医理论,从微观上补充中医理论的不足,为促进中医现代化打下基础,为培养中医现代人才奠定基石。
经过调查、分析与研究,我们设想,新构建的中医专业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课程和内容组成:(1)生命科学基础:细胞生物学,酶与维生素,生物氧化,糖、脂、蛋白质与核酸的代谢,生命活动特征与调节,分子生物学基础。(2)人体结构与形态学:人体基本组织的结构与形态,各系统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形态。(3)人体功能学:血液与血液生化,血液循环,体温与体温调节,消化与肝胆生化和吸收,肾脏功能与水盐代谢和平衡,神经系统与神经组织生化,内分泌与激素,呼吸功能,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等。(4)病原生物学:细菌学、病毒学和寄生虫学概述,常见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其致病作用,免疫学基础等。(5)病理学:常见致病因素及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其特殊病理变化。(6)基础药理学:药动力学、药效学,各系统药理,激素及体内其他活性物质等。(7)科研方法学:中医科研的思路与原则,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与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百拇医药
另开设人类遗传病、临床药理、临床生化、中药药理、临床营养、临床免疫等选修课。
4改革后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可望达到的预期目标
(1)有助于中医专业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这种观念,“在中医专业教育中设置现代基础医学课程,并不是要向学生传授现代基础医学理论体系,而是要求学生学习与中医教育知识结构有关的现代基础医学知识”,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能更好地为认识和理解中医理论的有关知识服务。如中医理论认为,“肺为水之上源”,且有“通调水道”之功能。现代基础医学生理、生化、内分泌研究表明,肺除了具有呼吸作用外,还参与与人体生理功能相关的其它物质的代谢,如前列腺、5-羟色胺、缓激肽、血管紧张素和儿茶酚胺等激素的生成与灭活均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前列腺素PGE和PGA直接由肺分泌,有的经肺灭活,前列腺素对肾血流、排钠和利尿起调节作用,进而影响水盐代谢,揭示了中医理论“肺为水之上源”的概念,等等。
, 百拇医药
(2)有利于造就21世纪中医专业现代人才。现代人才的模式不应是“大头针”式,而应是“大图针”式,应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21世纪中医专业现代人才应是以“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为指导,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能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整体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与现代医学人才共同担负起增进人类健康,为人民防病治病的重任。同时又要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能充分应用现代医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在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的道路上,具有创造和开拓能力。因此,中医专业学生在接受中医教育的同时,必须学习和掌握与中医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其中现代基础医学知识就是中医教育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的知识,要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失调以及人体内部机能失调与疾病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的整体性与平衡对维持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拓宽中医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于现代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造就21世纪中医专业现代人才。
(3)为促进中医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医现代化的概念尽管目前尚无法定论,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医学科亦将逐步实现现代化,这是科学的必然规律。中医要实现现代化,高等中医院校义不容辞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医教育是关键,现代基础医学亦将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中西医两种医学都是以认识人类自身为己任,以防病治病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为奋斗目标。两种医学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各有所长或所短,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在学科发展上存在着相互结合、交叉和渗透。在中医教育中,改革后的现代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能为发展中医所引用,把现代基础医学知识渗透到中医实践与研究中去,使更多的中医专业人才能够应用现代基础医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知识,把“观察与体验”和“观察与实验”相结合,树立起宏观加微观,整体加局部,功能加结构的整体综合观,获得新的活力,为促进中医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高等中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98G011。
陈和利,男,46岁,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82
(收稿日期:2000-03-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