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意识论”能成立吗
作者:周慕瀛
单位:周慕瀛(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山东 肥城 271608)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227中图分类号:B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2-0061-01
读了《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3期孙宝良先生等创立“原始意识论”的文章[1]后颇有异议。但由于并非是专业批评家,业务在身,无暇过问,也就想作罢算了。岂料至1999年7期,4个月里非但未见一篇批评文章,反而又见到孙先生等“原始意识论”的第二篇大作[2]又发表了。如此劲头,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无奈,笔者只得挺身而出,以免谬种流传,对作者、编者、读者造成太大的浪费。
, 百拇医药
1 所谓哲学论证
原文[1]论证基本命题的第1条途径据称是哲学的,在原文2.2(及1)节内有推理如下:
(前提1)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根本性区别的(原话为“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又有根本的区别”)。
(前提2)生物与非生物的物质属性是没有区别的(原话为“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都有相同的物质属性”)。
(结论)生物与非生物有着非物质性的区别,即意识的区别(原话为“物质在由非生命阶段飞跃到有生命阶段的同时,一定有一个区别于物质属性的新属性的产生,这种新属性就是原始生命的第二属性,也就是原始意识。一切非生命物质仅仅具有物质属性,而原始生命不仅具有物质属性,而且也拥有了原始意识,正因为有了原始意识的存在,原始生命才与非生命物质有了根本的区别”)。(笔者注:这里生物、非生物是两个矛盾关系的上位概念,可作对比;原始生物、低等生物、高等生物是生物概念下的几个不相容性并列的下位概念,它们之间也可作比较。原文作者不知就里,以下位概念原始生物去与上位概念非生物作对比,造成上述引文中犹如关公战秦琼那样不伦不类的对比,敬请读者排除这些干扰才能弄懂原话的真正含义)。
, 百拇医药
1.1 自有结论的前提1(实际是生物规定的同语反复)
前提1是众所周知的,它在人们划定生物这类物时便在客观上规定好了。不仅如此,这里的“根本区别”也立即确定了,它就是人们据以划定一种正性物的标志。当人们把有些物划定为“红色物”时,这就意味着红色物与非红色物有了根本性区别,这一区别就是红色;当人们把有些物规定为有生命物即生物时,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实际上已成立: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一区别就是生命[3]。原文作者看来未能认识到“生命”这一标志地位,故而绕了好大一个弯,正经八百地增添上前提2,再从两个前提的对比中推理出“意识”这一区别来,最后向世人炫耀说这是作者们的大发现;天真滑稽之态令人忍俊不禁。生命的定义人们提出过不少,但指为“意识”者实属破天荒[3]。
1.2 用错场合的前提2
前提2中的“物质属性”若是指哲学上的“标志客观实在的”物质普遍的“根本属性”,则其正确性是无疑的。但是不能把根本属性“同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的特殊属性、结构和形态的学说相混淆。对物质的特殊属性、结构和形态的具体认识,是随着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深化着的”(辞海,1979年版第1 445页)。可惜的是,原文要进行推理的“意识”恰恰是“特殊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简明社会科学辞典,上海辞书1984年版第1 060页)。推论“意识”的前提显然该是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具体物质属性的对比。前提2在此处出现是搞错了地方。生物与非生物的具体物质属性是有根本区别的。
, 百拇医药
1.3 荒诞的结论
对前提1庐山真面目不识,对前提2用错场合不知,结论之错误本已不再奇怪。但原文作者结论之荒诞却仍出人意料地离奇。没有人能想得到作者对哲学会如此无知,竟会说世上的物除了物质性之外,还有第二属性——非物质属性。立论者不知道世界上除了像笛卡儿那样的二元论者之外,唯心论与唯物论者都是一元论者——唯心论的一元是意识,唯物论的一元是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见原文4.1节第10行),连立论者自己都把它写在了白纸上。这里的脑是不是物质?这里的意识是不是物质的属性?立论者怎么还能写出与之针锋相对、矛盾的结论来呢?
2 所谓科学论证
论证的又一途径见于原文的2.1节,它也是一个推理:
(前提)“人的意识是由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不断发展而来的”。
, 百拇医药
(结论)“因此我们认为,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和高等动物的感觉与心理都属于生物的第二属性,原始生命也一定有它的第二属性,我们称之为原始意识”。
2.1 违反同一律的推理
必须强调的是:作为“原始意识论”的奠基命题,原文作者真正需要的只是结论中的最后半段话——“原始生命一定有原始意识”。但是在前提中根本就找不到“原始生命”这一名词。前提里说动物,结论里说原始生命(它不是动物),这算是哪门子推理?如果这也算推理,那从大猫由小猫长大而成,岂不就可以推出小狗也是猫科动物了吗?仅此一项,原文的这一命题就垮定了。原文结论的前半段至少在逻辑上是与前提中的“动物”相衔接的,但这对后半段毫无补益。作者的意图是用来迷惑读者,给人以与最后结论很接近的印象,但客观上是徒劳的。即使拿来一只最像猫的狗,它仍是狗,最接近原始生命的动物就不是动物而是原始生命了吗?逻辑学的同一律是不会对此让步的。
2.2 虚假的前提
, 百拇医药
实际上,该推理的前提也是虚假的。
2.2.1 违背高级物质属性形成原理
蛋白质的许多性能(酶促、免疫、肌蛋白的收缩等)也不是在其单体成分——20种氨基酸那里早已起源的。说高级复杂的神经系统由原始的神经原发展而来在客观上是可能(最后证实甚至是真实)的,但意识却只是人脑的机能。怎么可能在一种特定形态结构物成立之前先有了这种物功能的起源并不断地发展呢?脑未出现,意识却已经起源并不断发展了?电视机发明之前,先已有了该种电器的功能起源并不断发展了?哺乳动物问世之前,动物已有了乳腺点、泌原始乳、吸原始乳的起源并不断发展了?
2.2.2 背离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在猩猩类、猿类、狗、海豚等很聪明的动物那里有否意识尚属存疑,人类仍在探索、证实历程中;“比较高级的动物没有意识”(辞海1979年版第2 039页);“意识是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1957年版第9页);“植物是没有心理的”(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1957年版第3页);而心理也还是“在动物进化的一定阶段上……在无条件反射联系基础上,形成种种条件反射,成为心理的物质基础”(辞海1979年版第1 590页)……由此可见,甚至连最原始的动物有否心理都无从断言,怎谈原始生命的心理?连心理都谈不上,“原始意识”能在十万八千里之内吗?
, 百拇医药
3 后言
平心静气地说,原文作者并非无中生有者。综观全文可以猜度有一个认识不断地怂恿着作者。这个认识就是“DNA的使用(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生物(哪怕是原始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主动进行的”。基因论在这里留有一个未能填补的空白:谁来启动(基因组)DNA(它本身无主动能力)的使用?笔者认为这一质疑是正确的。实际上笔者一直在为证明生命的始发轫者是RNA而作不懈努力[4~6]。笔者常问:基因组是建成生物体的蓝图,那建筑师是谁呢(蓝图不会主动搞建筑)?哪怕简单至DNA扩增(PCR即多聚酶链反应),其中DNA能主动活动吗?不能,还必须请来DNA复制酶(它是某些RNA自复制集团制造出来的[6])。一切设想都要以扎扎实实的事实或逻辑依据为后盾的。不能浮躁,更不能修改、扭曲事实或逻辑,让它们来适应自己的设想。决不说无根据的话,应是科学探索中必须牢记的信条。愿与原文作者共勉之。
作者简介:周慕瀛(1937~),男,上海人,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科临床,现在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工作。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孙宝良,商刚,滕百军.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问题的新观点[J].医学与哲学,1999,20(3):7~10.
[2]孙宝良,滕百军.基因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全部原料[J].医学与哲学,1999,20(7):17~19.
[3]周慕瀛.漫谈生命的定义[J].医学与哲学,1984,5(6):11~14.
[4]周慕瀛.谁把生命给予了生物[J].生物学杂志,1993,(6):11~13.
[5]周慕瀛.走出基因论的误区[J].生物科学进展.1997,1(1):16~21.
[6]周慕瀛.是RNA创建了生物界[J].医学与哲学,1998,19(2):62~67.
收稿日期:1999-09-02, 百拇医药
单位:周慕瀛(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山东 肥城 271608)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227中图分类号:B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2-0061-01
读了《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3期孙宝良先生等创立“原始意识论”的文章[1]后颇有异议。但由于并非是专业批评家,业务在身,无暇过问,也就想作罢算了。岂料至1999年7期,4个月里非但未见一篇批评文章,反而又见到孙先生等“原始意识论”的第二篇大作[2]又发表了。如此劲头,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无奈,笔者只得挺身而出,以免谬种流传,对作者、编者、读者造成太大的浪费。
, 百拇医药
1 所谓哲学论证
原文[1]论证基本命题的第1条途径据称是哲学的,在原文2.2(及1)节内有推理如下:
(前提1)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根本性区别的(原话为“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又有根本的区别”)。
(前提2)生物与非生物的物质属性是没有区别的(原话为“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都有相同的物质属性”)。
(结论)生物与非生物有着非物质性的区别,即意识的区别(原话为“物质在由非生命阶段飞跃到有生命阶段的同时,一定有一个区别于物质属性的新属性的产生,这种新属性就是原始生命的第二属性,也就是原始意识。一切非生命物质仅仅具有物质属性,而原始生命不仅具有物质属性,而且也拥有了原始意识,正因为有了原始意识的存在,原始生命才与非生命物质有了根本的区别”)。(笔者注:这里生物、非生物是两个矛盾关系的上位概念,可作对比;原始生物、低等生物、高等生物是生物概念下的几个不相容性并列的下位概念,它们之间也可作比较。原文作者不知就里,以下位概念原始生物去与上位概念非生物作对比,造成上述引文中犹如关公战秦琼那样不伦不类的对比,敬请读者排除这些干扰才能弄懂原话的真正含义)。
, 百拇医药
1.1 自有结论的前提1(实际是生物规定的同语反复)
前提1是众所周知的,它在人们划定生物这类物时便在客观上规定好了。不仅如此,这里的“根本区别”也立即确定了,它就是人们据以划定一种正性物的标志。当人们把有些物划定为“红色物”时,这就意味着红色物与非红色物有了根本性区别,这一区别就是红色;当人们把有些物规定为有生命物即生物时,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实际上已成立: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一区别就是生命[3]。原文作者看来未能认识到“生命”这一标志地位,故而绕了好大一个弯,正经八百地增添上前提2,再从两个前提的对比中推理出“意识”这一区别来,最后向世人炫耀说这是作者们的大发现;天真滑稽之态令人忍俊不禁。生命的定义人们提出过不少,但指为“意识”者实属破天荒[3]。
1.2 用错场合的前提2
前提2中的“物质属性”若是指哲学上的“标志客观实在的”物质普遍的“根本属性”,则其正确性是无疑的。但是不能把根本属性“同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的特殊属性、结构和形态的学说相混淆。对物质的特殊属性、结构和形态的具体认识,是随着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深化着的”(辞海,1979年版第1 445页)。可惜的是,原文要进行推理的“意识”恰恰是“特殊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简明社会科学辞典,上海辞书1984年版第1 060页)。推论“意识”的前提显然该是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具体物质属性的对比。前提2在此处出现是搞错了地方。生物与非生物的具体物质属性是有根本区别的。
, 百拇医药
1.3 荒诞的结论
对前提1庐山真面目不识,对前提2用错场合不知,结论之错误本已不再奇怪。但原文作者结论之荒诞却仍出人意料地离奇。没有人能想得到作者对哲学会如此无知,竟会说世上的物除了物质性之外,还有第二属性——非物质属性。立论者不知道世界上除了像笛卡儿那样的二元论者之外,唯心论与唯物论者都是一元论者——唯心论的一元是意识,唯物论的一元是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见原文4.1节第10行),连立论者自己都把它写在了白纸上。这里的脑是不是物质?这里的意识是不是物质的属性?立论者怎么还能写出与之针锋相对、矛盾的结论来呢?
2 所谓科学论证
论证的又一途径见于原文的2.1节,它也是一个推理:
(前提)“人的意识是由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不断发展而来的”。
, 百拇医药
(结论)“因此我们认为,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和高等动物的感觉与心理都属于生物的第二属性,原始生命也一定有它的第二属性,我们称之为原始意识”。
2.1 违反同一律的推理
必须强调的是:作为“原始意识论”的奠基命题,原文作者真正需要的只是结论中的最后半段话——“原始生命一定有原始意识”。但是在前提中根本就找不到“原始生命”这一名词。前提里说动物,结论里说原始生命(它不是动物),这算是哪门子推理?如果这也算推理,那从大猫由小猫长大而成,岂不就可以推出小狗也是猫科动物了吗?仅此一项,原文的这一命题就垮定了。原文结论的前半段至少在逻辑上是与前提中的“动物”相衔接的,但这对后半段毫无补益。作者的意图是用来迷惑读者,给人以与最后结论很接近的印象,但客观上是徒劳的。即使拿来一只最像猫的狗,它仍是狗,最接近原始生命的动物就不是动物而是原始生命了吗?逻辑学的同一律是不会对此让步的。
2.2 虚假的前提
, 百拇医药
实际上,该推理的前提也是虚假的。
2.2.1 违背高级物质属性形成原理
蛋白质的许多性能(酶促、免疫、肌蛋白的收缩等)也不是在其单体成分——20种氨基酸那里早已起源的。说高级复杂的神经系统由原始的神经原发展而来在客观上是可能(最后证实甚至是真实)的,但意识却只是人脑的机能。怎么可能在一种特定形态结构物成立之前先有了这种物功能的起源并不断地发展呢?脑未出现,意识却已经起源并不断发展了?电视机发明之前,先已有了该种电器的功能起源并不断发展了?哺乳动物问世之前,动物已有了乳腺点、泌原始乳、吸原始乳的起源并不断发展了?
2.2.2 背离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在猩猩类、猿类、狗、海豚等很聪明的动物那里有否意识尚属存疑,人类仍在探索、证实历程中;“比较高级的动物没有意识”(辞海1979年版第2 039页);“意识是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1957年版第9页);“植物是没有心理的”(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1957年版第3页);而心理也还是“在动物进化的一定阶段上……在无条件反射联系基础上,形成种种条件反射,成为心理的物质基础”(辞海1979年版第1 590页)……由此可见,甚至连最原始的动物有否心理都无从断言,怎谈原始生命的心理?连心理都谈不上,“原始意识”能在十万八千里之内吗?
, 百拇医药
3 后言
平心静气地说,原文作者并非无中生有者。综观全文可以猜度有一个认识不断地怂恿着作者。这个认识就是“DNA的使用(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生物(哪怕是原始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主动进行的”。基因论在这里留有一个未能填补的空白:谁来启动(基因组)DNA(它本身无主动能力)的使用?笔者认为这一质疑是正确的。实际上笔者一直在为证明生命的始发轫者是RNA而作不懈努力[4~6]。笔者常问:基因组是建成生物体的蓝图,那建筑师是谁呢(蓝图不会主动搞建筑)?哪怕简单至DNA扩增(PCR即多聚酶链反应),其中DNA能主动活动吗?不能,还必须请来DNA复制酶(它是某些RNA自复制集团制造出来的[6])。一切设想都要以扎扎实实的事实或逻辑依据为后盾的。不能浮躁,更不能修改、扭曲事实或逻辑,让它们来适应自己的设想。决不说无根据的话,应是科学探索中必须牢记的信条。愿与原文作者共勉之。
作者简介:周慕瀛(1937~),男,上海人,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科临床,现在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工作。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孙宝良,商刚,滕百军.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问题的新观点[J].医学与哲学,1999,20(3):7~10.
[2]孙宝良,滕百军.基因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全部原料[J].医学与哲学,1999,20(7):17~19.
[3]周慕瀛.漫谈生命的定义[J].医学与哲学,1984,5(6):11~14.
[4]周慕瀛.谁把生命给予了生物[J].生物学杂志,1993,(6):11~13.
[5]周慕瀛.走出基因论的误区[J].生物科学进展.1997,1(1):16~21.
[6]周慕瀛.是RNA创建了生物界[J].医学与哲学,1998,19(2):62~67.
收稿日期:1999-09-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