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9348
对免疫系统非优性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李华 朱锡华 吴廷瑞

    单位:李华(第三军医大学 免疫教研室研究生,重庆 400038);朱锡华(第三军医大学 政治教研室,重庆 400038);吴廷瑞(第三军医大学 政治教研室,重庆 400038)

    关键词:免疫系统;非优

    医学与哲学000207摘要: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的一个重要系统。从系统的功能、环境和信息方面阐述免疫系统优与非优的表现和关系;并提出由于免疫系统存在非优信息的特点,科研人员在对免疫系统认识过程中应客观、全面,在认识事物优的同时也应看到事物非优的一面。

    中图分类号:R3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2-0019-02

, 百拇医药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Immune System

    LI Hua WU Ting-rui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

    Abstract:Immune system is a very important system to maintain homeostasis in body.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immune system will be discussion from its function,environment and intricate information.What should be noted is to understand the immune system with impersonality and comprehensive standpoint since its intricate information in the system as we cognize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 百拇医药
    Key Words:immune system;disadvantage

    1 非优的功能

    识别外来抗原是免疫系统的首要功能。免疫系统首先需要识别和排斥外来抗原,才能诱发保护性反应,但这种识别也不是绝对的。当某些自胚胎期起就与血—淋巴系统隔绝的自身成分进入血液与免疫系统接触,或者自身成分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结构改变,机体对自身成分也能产生抗体,诱发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破坏,引发自身免疫病。在生物因素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可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自身抗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中,病毒抗原与宿主自身抗原一起表达,形成复合抗原;病毒抗原与宿主的MHC抗原、淋巴细胞抗原或组织抗原有相似结构,产生所谓分子模拟效应;病原微生物感染破坏宿主抗原,使其空间构型改变;细菌和病毒抗原与自身抗原起交叉反应。免疫应答过强通常表现为变态反应,即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各有不同,因此临床症状的表现各异。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腹泻、支气管哮喘、溶血性贫血、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炎等[1]
, http://www.100md.com
    免疫系统过强不行,过低也不行。当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或组分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各种因素所致损伤而使免疫活性细胞的发生发展、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引起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发生免疫缺陷病。这种免疫缺陷病的主要特征是病人严重的、迁延性的反复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都可成为其感染因素,且很多是机会感染。病人并发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频率很高。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是以细胞缺陷为主的SID,发病的主要原因是CD4+T细胞进行性耗竭和功能异常。AIDS是由逆转录病毒(HIV)感染致病,HIV的主要靶细胞是CD4+T细胞。HIV是一种超抗原,能无需抗原提呈细胞(APC)的内处理,以完整蛋白质形式直接与APC膜表面的MHCⅡ类分子结合,结合的部位在MHCⅡ类分子抗原肽结合槽的外侧。这样,超抗原的T细胞识别不受MHC的限制,使得能激活大量T细胞,其活化的T细胞数目是普通抗原的数千倍。HIV干扰了T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对抗原、丝裂原、同种异体抗原刺激不起反应。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感染TH细胞,将自身RNA逆转录成DNA整合到TH细胞的基因中。HIV在此细胞中复制,经出芽释放HIV又感染其它TH细胞。原来被HIV感染的TH细胞形成合胞体而死亡。经反复感染,病人的TH细胞以25~40个/μl/年的速度下降,出现症状时CD4+T细胞一般<300个/μl,明显减少,以至根绝[2]。由于AIDS病的TH细胞锐减,病人的细胞免疫严重缺陷,其它免疫功能也明显降低。HIV还感染巨噬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导致脑神经功能异常。
, 百拇医药
    从以上免疫系统功能的非优可看出,非优的特征还包括与目的的非一致性。系统的目的是相对确定的,但由于功能的可变性,在目的的评价上一般表现为对目的的偏离。如果功能放大则产生超目的实现,如果受限,则出现低于目的要求。从差异来讲,系统中各子系统功能协同性差或序参量协调力弱,或有碍于系统的目的,那么系统的非优被呈现出来。优与非优的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当免疫应答过强或者过弱时所产生的反应才表现为病理性的。可见免疫系统功能的优与非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复杂的免疫系统从优向非优的转化并不是处于一个点上,而是一个区间。因为免疫调节的作用使这种转化有一个上线和下线。免疫调节包括机体免疫应答的发生、速度、类型及表现。调控可从细胞、分子及遗传等不同水平上发挥作用。免疫调节主要有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2 非优的系统环境

    非优的内环境免疫系统内各要素,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补体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正常发挥,同时又受到高层次上的序参量的支配,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适度的非平衡稳态的良性机制。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共同维持生物体这个内部构造和内部过程极为复杂的开放系统的自身相对稳定。三者之间系统关系密切。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产生某些以前认为只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的分子;免疫细胞上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子的受体,因此神经内分泌激素、类固醇激素对免疫细胞的增殖、运动、功能等均产生影响;而免疫细胞也能产生神经内分泌激素。外环境的多变,各系统间的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都深刻地影响着系统的运动和发展。对于时时不断进入人体的各种微生物、外来物,免疫系统内各要素的力量对比不断发生着变化:某些细胞被激活,发生增殖、分泌细胞因子;某些级联反应被不断放大,一些抑制因子也不断产生。例如在补体系统的旁路激活途径中,在无激活物质存在的生理情况下,C3转化酶C3bBb由C3与B因子、D因子等相互作用产生,但由于受H因子和Ⅰ因子的抑制作用,其量只能保持在极低水平,因而不能大量裂解C3,也不能激活后续补体成分。一旦细菌脂多糖、肽聚糖、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痢疾阿米巴原虫等出现,为C3转化酶提供了一个保护性微环境,使之不受H因子和Ⅰ因子的抑制得以大量生成并激活后续的补体成分,从而激活旁路途径。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反应同样影响着免疫系统。如双侧下丘脑结节区损伤可防止豚鼠的致死性过敏反应;兔下丘脑背侧损伤可阻止抗体的生成,使血中抗原存留时间延长;双侧电损伤视交叉前的下丘脑前部(AHT)可导致NK细胞活性降低等[3]。一般来讲,系统有能力控制和协调这些变化使之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展。但是,一旦超出这种正常范围,病理性的反应便接连发生了。
, 百拇医药
    3 非优的信息

    系统的非优信息具有可假性。由于系统间的特殊关系,反映出来的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一种虚假现象,这样的信息在认识上往往造成迷误。最早人们对免疫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免疫便是“免除瘟疫”,它仅指机体抗感染的抵抗力,并且都对机体有利。在20世纪初,人们观察到免疫也会发生对机体不利的反应。Richet和Portier通过狗对海葵触角的甘油提取液的二次免疫反应,发现注射后未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引起敏感性增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对超敏反应的研究,一方面动摇了免疫的概念,同时开创了免疫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应答引起的组织损伤效应。在30年代Haurowitz等人认为抗体分子的结构是在抗原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并提出了抗体生成的模板学说。在分子遗传学的影响下Pauling等人又进一步对模板学说进行了修正,认为抗原是通过干扰胞核DNA而间接影响抗体分子的构型,提出了间接模板学说。总之它不承认产生抗体的细胞在其膜上具有识别抗原的受体,而是以抗原为主导,决定了抗体的特异结构。这一学说主宰了以后近30年的免疫学进展。它比较片面地强调抗原对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而忽视了机体免疫反应的生物学过程,回避了机体免疫反应的基本生物学规律—“自己”与“非己”的识别作用,从而忽视了对免疫生物学应有的重视和研究。直到细胞系选择学说提出后才使免疫学又有了新的进展。
, http://www.100md.com
    此外,非优的信息还具有模糊性。信息的模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的信息量大,存在两个以上或很多信息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都可得到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在总体上呈现模糊性;二是信息关系复杂,以致让人理不出头绪,找不到因果关系,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及其主要矛盾。对于免疫系统来讲,这种信息的模糊性同样存在。作为免疫系统,从个体来讲,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各器官、各细胞、各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免疫调控和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群体来讲,还涉及免疫系统的进化、各种属间的独特型、编码免疫分子蛋白的基因在各种属间的同源性等内容。因此,免疫学已分为诸多分支学科。单就分子免疫学讲,免疫细胞上众多的抗原分子、受体分子、黏附分子、免疫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每个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有多种,相互之间各有交叉,各有影响;这些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对方的生物学功能,形成了免疫细胞网络,免疫分子网络。网络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影响,关系复杂,让人不易看清事物的本质及其主要矛盾,往往不同的研究员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同一种分子得出不同的结论。看来,信息的优与非优只能靠实践来检验。

    作者简介:李华(1971~),女,湖北武汉市,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现在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工作。

    参考文献:

    [1]龙振洲.医学免疫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洪 建.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7,20(1):9.

    [3]程 违.免疫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1999-04-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