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9353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陈小野

    单位: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318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3-0043-02

    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见图1):

    图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和中西

    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示意图

    1.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的差别。“纵向”差别是指在科学发展进程上,中医学相对于现代医学有科学化与现代化两个阶段的差距;“横向”差别指在科学进程的同一横断面上,两个医学内容的不同。
, http://www.100md.com
    1.2 科学化是指导致近代科学从传统科学中脱胎产生,作为文化启蒙运动在科学领域的反映,发生于16~17世纪西方的科学革命过程。其核心是在科学领域理性观念的确立。理性的本质是实证性,而在不同情况下以与神学、宗教、自然科学、经验相对立的形态存在。科学革命过程在中国未发生。未确立理性观念的科学即前科学。科学中,理性观念的确立与否是以理性思维运用的自觉性划分的。如以不自觉而言,前科学中也有理性成分,科学中也有非理性成分。

    1.3 现代化是指相关于科学内容进化的科学形式(科学结构特征)进化过程。是否与科学内容的进化相关,是判别科学形式的发展是现代化还是仅仅是时髦的标准。科学内容进化的衡量标准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科学形式进化的衡量标准是科学结构特征的有序程度。科学形式与科学内容的相关性不是绝对的,如在科学的各领域,多有在某种情况下,“土”方法高于“洋”方法的事例。

    1.4 在科学进程的同一横断面上两个医学内容的不同,如同病异证,异病同证所反映的两个医学对病理规律认识的不同;两个医学对急腹症治疗原则认识的不同等。
, 百拇医药
    1.5 科学化是现代化的前提,这主要在于科学化为科学内容和形式的进化提供了观念基础并有促进作用。而前科学则无论对科学内容还是形式来说均是反进化的,传统“托古改制”的学术发展方式即是典型例子。传统中医学隐含的历史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只有在现代理性观念的回顾中才能得到揭示。

    1.6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横向”比较的前提是双方处于科学进程的同一横断面上,也即具有可比性。要达到这一要求,科学化是必要条件,而现代化是技术性条件。

    2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依据以上对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的分析,我国涉及中医学的医学学术发展的几个方面,以及中西医结合与其他方面的关系见图1:

    2.1 涉及中医学的我国医学学术发展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纵向”类型的发展包括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两个方面;“横向”类型的发展包括中医固有发展,中西医结合,以及现代医学固有发展三个方面。
, 百拇医药
    2.2 中医科学化即中医的理性化,如对中医学内容的实证性理解。

    2.3 中医现代化指中医学的形式进化。如客观化,规范化,实质研究,计量化,建立中医基础科学,引进现代方法学,形成前沿学科等。广义的中医现代化则还将中医科学化包括其中。

    2.4 中西医结合指两个医学内容上的融合。

    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由于现实上有现代医学的参照,必然要采取向现代医学学习而非自己从头开始的方式,所以,中医科学化、现代化从另一种含义来说,也是中西医结合。

    2.5 中医固有发展是指中医学按其内容发展的内在逻辑继续发展。如中医学在研究对象(如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病因(如内因和外因,寒与热),病理(如虚证与实证,阴虚与阳虚,脏腑证候)等方面内容的发展上已显示出规律性。

    2.6 现代医学固有发展是指现代医学按其内容发展的内在逻辑继续发展。
, 百拇医药
    2.7 中医科学化是中医现代化的前提。

    2.8 中西医结合以中医科学化为必要条件,以中医现代化为技术性条件。

    2.9 中医固有发展与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不矛盾,中医固有发展指的是科学内容,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指的是科学观念和科学形式,正如证候内容不因其规范化和计量化而发生改变一样。中医固有发展必须以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为基础。

    2.10 在“横向”类型的发展上,中西医结合形成的学科对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来说是替代关系,而不是共存关系。因为中西医结合形成的学科不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是:两个母体学科间内容无矛盾,是“真的”两学科;而中医学和现代医学间以内容的矛盾性为主要特征(如急腹症治疗可下与不可下,骨折治疗可活动与不可活动),是“假的”两个学科,本质上是一个学科内的两个体系。边缘学科的实质是进入科学的新领域,不涉及母体学科的原有内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实质是在原科学领域内对母体学科原有内容的整理。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边缘学科的两个母体学科为同一科学体系内的分工关系,而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为古代科学体系和现代科学体系间的重合关系(见图2)。
, 百拇医药
    图2 现代学科分工关系和古代学科与现代学科重合关系示意图

    因此,在中西医结合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我国医学学术的“横向”类型的发展包括中医固有发展、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固有发展三个方面。至中西医结合完成后,则只会有一个“统一的新医学”。

    3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上的问题

    涉及中医学的医学学术发展的各方面在实际上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基于对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学术关系的认识局限,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上的认识仍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包括:混淆医学学术发展各方面的关系;否定“纵向”类型的发展。

    3.1 混淆医学学术发展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纵向”类型的发展与“横向”类型的发展间的关系:如将中医现代化等同于中医科学化;将中医现代化等同于中医固有发展或中西医结合,从而以中医现代化代替中医固有发展,或担心中医现代化会使中医学丧失主体性(丧失中医固有发展),或认为有中医现代化就不必再有中西医结合;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重合关系误认为分工关系,从而将中西医结合形成的学科等同于边缘学科。
, 百拇医药
    3.2 否定“纵向”类型的发展,特别是中医科学化:否定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上的核心问题。如对中医科学化这一提法有过明确的批评;认为“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以中医现代化回避中医科学化;在“体”、“用”问题上否定中医科学化在所有发展方面的基础地位;用文化多元论片面强调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横向”差别;用现代科学“证明”中医已经科学化;将科学观念上的问题弱化为方法问题,如将非实证性弱化为非客观、非量化、抽象等。

    否定中医科学化实际上就使涉及中医学的医学学术发展的其他方面失去基础。如中西医结合上最根本的问题是结合的有机性问题,即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如何在可比的基础上结合。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具有不可通约性(没有共同语言),因此结合上的“文字比附”,“汇而不通,结而未合”从汇通派起一直未真正解决。而这一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如何通过中医科学化使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处于科学进程的同一横断面上的问题。对中医科学化的这一态度是与中国社会理性启蒙的不彻底相关的。

    作者简介:陈小野(1962~),男,广东揭西县人,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收稿日期:1999-07-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