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微循环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9565
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微循环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谢忠明1 李 艳1 张 雄2 李发香1

    单位:1 湖北省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 武汉430060;2 铁道部武昌铁路医院

    关键词:

    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实质严重毁损, 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本文对CRF经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前后的血粘度和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试图为临床研究和治疗CRF提供新的方法和指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CRF病人53例, 其中男39例、 女14例, 年龄18~43岁, 平均年龄26.0±4.6岁; 进行血透治疗者46例, 二次或二次以上血透者38例, 一次血透者8例; 肾移植治疗者均为移植后1~18个月者, 共7例。 对照组采用献血员新鲜血液, 共30例, 男女各半。

    1.2 检测指标、 仪器与方法

    全血粘度(ηb, 230 s-1)检测采用国产NXE-1型锥板粘度仪, 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湿重采用国产WTP-AI型血栓形成仪测定, 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检查采用临床生化常规仪器和方法。

    CRF及其经血透或肾移植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均与对照组和/或治疗前进行分组平行测定, 并同步分析BUN和Cr。 统计学方法采用组间t检验。

    2 结 果
, 百拇医药
    CRF血流变变化表现为低粘和高凝。 即血粘度降低, 尤以高切变率(230 s-1)时更为明显, 仅有对照组均值的57%; 体外血栓容易形成, 血栓长度和湿重分别是对照组的2.5倍和2.2倍; BUN和Cr亦很高。 见表1。

    表 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流变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46-1.gif (81 bytes)±s)

    组 别

    ηb(mPa47-1.gif (62 bytes)s)

    体外血栓
, http://www.100md.com
    BUN

    (mmol/L)

    Cr

    (μmol/L)

    长度

    (mm)

    湿重

    (mg)

    对照组

    (n=30)

    5.45±

    1.24

    14.90±
, http://www.100md.com
    2.90

    49.30±

    10.40

    4.80±

    2.60

    84.00±

    35.00

    肾衰组1)

    (n=53)

    2.98±

    0.53

    35.00±

, http://www.100md.com     7.50

    91.00±

    30.00

    28.60±

    16.00

    1 065.00±

    325.00

    注: 1) 与对照组比较, 各项指标P均<0.01

    血液透析不仅可以改善肾功能, 使BUN和Cr的均值分别降至17.52 mmol/L和423.58 μmol/L。 同时其血液之低粘、高凝亦有所好转,全血粘度上升,体外血栓的长度和湿重也有下降,但升降幅度不大,差异多无显著性意义。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 2 血液透析对血流变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s)

    组 别

    ηb(mPa47-1.gif (62 bytes)s)

    体外血栓

    BUN

    (mmol/L)

    Cr

    (μmol/L)

    长度

    (mm)
, 百拇医药
    湿重

    (mg)

    对照组

    (n=30)

    5.45±

    1.24

    14.90±

    2.90

    49.30±

    10.40

    4.80±

    2.60

    84.00±
, http://www.100md.com
    35.00

    肾衰组

    (n=46)

    血透前

    3.01±

    0.41

    31.5±

    6.00

    82.00±

    30.00

    25.40±

    14.00

    984.00±
, 百拇医药
    235.00

    血透后

    3.50±

    0.381)3)

    28.6±

    5.001)3)

    78.23±

    26.001)3)

    17.52±

    8.902)3)

    423.58±
, 百拇医药
    214.52)3)

    注: 1) 与血透前比较, P>0.05; 2) 与血透前比较: P<0.01; 3)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采用同种或异体肾移植治疗CRF, 效果较好。 本文报告的7例肾移植者的全血粘度、 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湿重以及BUN水平都与对照组相同或接近。 见表3。

    表 3 肾移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流变及肾功能指标变化(46-1.gif (81 bytes)±s)

    组 别

    ηb(mPa47-1.gif (62 bytes)s)
, 百拇医药
    体外血栓

    BUN

    (mmol/L)

    Cr

    (μmol/L)

    长度

    (mm)

    湿重

    (mg)

    对照组

    (n=30)

    5.45±

    1.24
, http://www.100md.com
    14.90±

    2.90

    49.30±

    10.40

    4.80±

    2.60

    84.00±

    35.00

    肾移植组

    (n=7)

    植移前

    2.88±

    0.53
, http://www.100md.com
    39.00±

    7.90

    91.00±

    27.80

    26.60±

    16.00

    1 100.00±

    405.00

    移植后1)

    5.53±

    0.782)

    15.80±
, http://www.100md.com
    4.502)

    52.00±

    12.802)

    6.03±

    2.203)

    121.40±

    37.004)

    注: 1) 与移植前比较, 各项指标P均<0.01; 与对照组比较: 2) P>0.05, 3) P<0.05, 4) P<0.0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1) CRF血液之低粘、高凝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很明显。造成血液低粘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血细胞数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此外造血物质摄取不足、红细胞生成时间缩短以及血液中存在抑制红细胞生成物质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影响因素。例如红细胞生成时间缩短,有关研究认为与CRF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向膜外层移动,红细胞膜封闭度低于正常,阴离子通透系数高于对照组有关[1]等等。且CRF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α2-PIC)均高于正常,提示CRF凝血亢进和抗凝血酶Ⅲ(AT-Ⅲ)低于正常[2],加之血管内皮损伤和/或血小板功能活化,TXB2增加和/或PGI2减少,不可逆性的血液凝集便在血管中发生和发展,因而CRF血液出现较大较重的体外血栓。(2)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CRF的主要手段,它可以清除尿毒素物质,降低病人血液中过高的BUN和Cr,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还可以改善CRF贫血,使病人体征和血液流变性指标得以缓解或好转。但血透毕竟只是部分替代肾功能,不可能完全防止尿毒素积聚和代谢性酸中毒,也就不可能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包括血液流变性)得到完全的恢复;透析之所以能改善CRF贫血,主要是清除了血液中红细胞生成抑制物质,使生成的红细胞数相对增加,且存活时间也延长,鉴于红细胞数量多少是影响血液粘度的最主要因素,由于红细胞数增多,故粘度升高[3]。同时,血透后CRF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重量也有下降,这可能是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包括尿毒素减少、酸中毒缓解、血管内皮修复和血小板活化功能降低等,使凝血减少,抗凝和纤溶增加所致。(3) 肾移植是器官移植中开展最多的手术,成功率已显著提高,不少受肾者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存活20年者已不鲜见,应该说这是一种当前最为彻底的治疗CRF的临床方法。从本文结果来看,肾移植成功者肾功能很快建立,BUN和Cr迅速接近或恢复正常,红细胞增多使血粘度很快升高,有的达到或超过正常对照水平,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重量也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肾移植后的红细胞增多如果不自行消退的话,不但可导致血液高粘滞症状,影响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移植肾的血供,更严重的是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及血栓[4],这就提示临床应重视肾移植患者血液粘度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刘惠, 邹成钢, 段永奇, 等. 尿毒症患者RBC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8, 14(4):270.2孙雪峰,周希静.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阻塞因素的探讨.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 14(1):51.

    3.翁维良, 廖福龙, 吴云鹏编著. 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185.

    4.邱建新, 谢桐, 王祥慧, 等. 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的药物治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98, 19(3):172.

    收稿日期:本文1998-02-27收到, 1998-07-08修回,1998-11-14修回, 1999-01-17接受, http://www.100md.com(谢忠明1 李 艳1 张 雄2 李发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