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时国臣 黄萍 刘晶 常少春
单位:时国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40);黄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40);刘晶(黑龙江省庆安县镇医院);常少春(黑龙江省庆安县镇医院)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22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 是中老年人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 为进一步探讨、 研究其 防治规律, 降低致残率, 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并设对照组40例 , 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变化,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32例, 年龄在43~72岁之间, 平均年龄 56.5岁。 病程2周至3个月,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 对照组40例, 二组病人年龄、 性别、 病程、 病情轻重程度基本一致,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通过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和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和诊断要点》, 主症以半身 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蹇、 偏身麻木为主, 无意识障碍, 经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 者, 西医诊断为脑梗死。 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平扫确诊。
1.3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口服自拟通脉汤: 黄芪50 g、 丹参30 g、 赤芍25 g、 川芎25 g、 水蛭10 g、 葛根30 g、 地龙20 g、 大黄5 g。 每日1剂, 水煎取汁300 ml, 分2次早晚温服, 4周 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口服维脑路通, 每次200 mg 3次/日; 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 每次2粒, 每日3 次, 疗程同治疗组。
二组的基础治疗相同, 均静点三磷酸腺苷、 辅酶A、 维生素C, 有合并症者进行相应对症 治疗, 二组均治疗1个疗程统计结果。
1.4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 依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中医证候积分方法, 主要评定语言、 运动、 感觉功能的恢复程度及临床症状、 舌脉。
血液流变学指标: 采用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制造的FASCO-3010全自动血流变快测 仪、 压力感传式血流变仪, FASCO-N恒温加热仪。 观察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 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4项指标。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按中风病积分, 采用尼莫地平方法计算, 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以百分数表示。 基本痊愈: ≥85%; 显效: ≥50%; 有效: ≥2 0%; 无效: <20%。 其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2.5%, 经Ridit分析, 二组有显著性意义(U=1.99, P<0.05)。
表 1 临床疗效比较表 组 别
例 数
基本痊愈
显 效
, 百拇医药
有 效
无 效
治疗组
40
6
17
15
2
对照组
40
3
12
18
7
, 百拇医药
2.2 中医症候疗效
经Ridit分析, 二组疗前各症比较, 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 前后自身比较, 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语言障碍、 口舌歪斜、 舌质、 舌苔均有显著性 和非常显著性差异(U分别为2.87, 1.98, 2.87, 1.98, 4.027 , 2.81,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 唯半身不遂有显著性意 义(U=2.20, P<0.05), 其它指标均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后二组组间比 较, 除脉象外, 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
2.3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表2)
表 2 二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s) 组 别
全血高切粘度
, http://www.100md.com
(200 s-1)
全血低切粘度
(3 s-1)
血浆粘度
(mPa.s)
红细胞压积
(%)
治
疗
组
疗效
7.285±
, http://www.100md.com
1.526
15.166±
3.856
1.821±
0.18
0.49±
0.06
疗后
7.035±
1.362Δ1)
13.085±
2.8322)
, http://www.100md.com
1.726±
0.16 2)
0.45±
0.051)
< 对
照
组
疗前
7.635±
1.488
15.115±
3.920
, http://www.100md.com
1.816±
0.17
0.48±
0.05
疗后
7.961±
1.374
13.980±
3.5361)
1.748±
0.161)
0. 46±
, http://www.100md.com
0.05
注: 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 2) P<0.05
二组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自身比 较, 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 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 或<0.01); 对照组组内自身比较, 全血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有显著性意义(P< 0.0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 属中医中风病范畴。 中医学认为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 主要证型为气虚 血瘀、 脉络瘀阻, 血瘀是使病情发展的重要原因, 病程的急性期以血瘀为主, 病程的恢 复期以气虚为主, 因此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法,方中黄芪补气健脾, 为“通其血脉, 流其 经络”, 与川芎、 赤芍、 丹参、 水蛭相配, 益气活血, 大黄、 地龙行瘀通络, 葛根 解肌升阳, 共奏益气活血、 行瘀通络之功, 故获良效, 临床总有效率为95%, 而对照组 可扩张血管, 改善脑血循环, 但作用小, 总有效率为82.5%, 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 组。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血液粘度、 红细胞压积和/或红细胞变形能力密切相关。 我们临床 研究结果表明, 益气活血法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液粘度, 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 力, 由此可见益气活血法可以更有效地调节血管张力, 改善脑组织血流量, 减轻脑组织 的损伤程度, 这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文作者简介:时国臣(1962~), 男, 汉族, 副主任医师
本文1999-11-30收到, 2000-04-22接受, 百拇医药
单位:时国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40);黄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40);刘晶(黑龙江省庆安县镇医院);常少春(黑龙江省庆安县镇医院)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22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 是中老年人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 为进一步探讨、 研究其 防治规律, 降低致残率, 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并设对照组40例 , 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变化,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32例, 年龄在43~72岁之间, 平均年龄 56.5岁。 病程2周至3个月,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 对照组40例, 二组病人年龄、 性别、 病程、 病情轻重程度基本一致,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通过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和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和诊断要点》, 主症以半身 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蹇、 偏身麻木为主, 无意识障碍, 经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 者, 西医诊断为脑梗死。 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平扫确诊。
1.3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口服自拟通脉汤: 黄芪50 g、 丹参30 g、 赤芍25 g、 川芎25 g、 水蛭10 g、 葛根30 g、 地龙20 g、 大黄5 g。 每日1剂, 水煎取汁300 ml, 分2次早晚温服, 4周 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口服维脑路通, 每次200 mg 3次/日; 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 每次2粒, 每日3 次, 疗程同治疗组。
二组的基础治疗相同, 均静点三磷酸腺苷、 辅酶A、 维生素C, 有合并症者进行相应对症 治疗, 二组均治疗1个疗程统计结果。
1.4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 依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中医证候积分方法, 主要评定语言、 运动、 感觉功能的恢复程度及临床症状、 舌脉。
血液流变学指标: 采用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制造的FASCO-3010全自动血流变快测 仪、 压力感传式血流变仪, FASCO-N恒温加热仪。 观察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 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4项指标。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按中风病积分, 采用尼莫地平方法计算, 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以百分数表示。 基本痊愈: ≥85%; 显效: ≥50%; 有效: ≥2 0%; 无效: <20%。 其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2.5%, 经Ridit分析, 二组有显著性意义(U=1.99, P<0.05)。
表 1 临床疗效比较表 组 别
例 数
基本痊愈
显 效
, 百拇医药
有 效
无 效
治疗组
40
6
17
15
2
对照组
40
3
12
18
7
, 百拇医药
2.2 中医症候疗效
经Ridit分析, 二组疗前各症比较, 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 前后自身比较, 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语言障碍、 口舌歪斜、 舌质、 舌苔均有显著性 和非常显著性差异(U分别为2.87, 1.98, 2.87, 1.98, 4.027 , 2.81,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 唯半身不遂有显著性意 义(U=2.20, P<0.05), 其它指标均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后二组组间比 较, 除脉象外, 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
2.3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表2)
表 2 二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s) 组 别
全血高切粘度
, http://www.100md.com
(200 s-1)
全血低切粘度
(3 s-1)
血浆粘度
(mPa.s)
红细胞压积
(%)
治
疗
组
疗效
7.285±
, http://www.100md.com
1.526
15.166±
3.856
1.821±
0.18
0.49±
0.06
疗后
7.035±
1.362Δ1)
13.085±
2.8322)
, http://www.100md.com
1.726±
0.16 2)
0.45±
0.051)
< 对
照
组
疗前
7.635±
1.488
15.115±
3.920
, http://www.100md.com
1.816±
0.17
0.48±
0.05
疗后
7.961±
1.374
13.980±
3.5361)
1.748±
0.161)
0. 46±
, http://www.100md.com
0.05
注: 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 2) P<0.05
二组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自身比 较, 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 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 或<0.01); 对照组组内自身比较, 全血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有显著性意义(P< 0.0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 属中医中风病范畴。 中医学认为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 主要证型为气虚 血瘀、 脉络瘀阻, 血瘀是使病情发展的重要原因, 病程的急性期以血瘀为主, 病程的恢 复期以气虚为主, 因此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法,方中黄芪补气健脾, 为“通其血脉, 流其 经络”, 与川芎、 赤芍、 丹参、 水蛭相配, 益气活血, 大黄、 地龙行瘀通络, 葛根 解肌升阳, 共奏益气活血、 行瘀通络之功, 故获良效, 临床总有效率为95%, 而对照组 可扩张血管, 改善脑血循环, 但作用小, 总有效率为82.5%, 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 组。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血液粘度、 红细胞压积和/或红细胞变形能力密切相关。 我们临床 研究结果表明, 益气活血法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液粘度, 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 力, 由此可见益气活血法可以更有效地调节血管张力, 改善脑组织血流量, 减轻脑组织 的损伤程度, 这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文作者简介:时国臣(1962~), 男, 汉族, 副主任医师
本文1999-11-30收到, 2000-04-22接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