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免疫系统 > 自由基
编号:10259679
自由基与铅中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8年第3期
     作者:陆新华

    单位:200041 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980333刘卓宝 审校

    随着检测新技术的发展,自由基理论为铅中毒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归纳起来,铅主要通过抑制抗氧化酶活力,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而造成组织损伤。

    一、铅抑制抗氧化酶系统

    实验证实:铅能抑制SOD。Alder[1]采用改良Heikkla法,在以6-羟多巴胺为底物的自氧化系统中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各组染铅的浓度分别为0.17、0.33、0.67 mg/L。实验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铅均引起SOD活力显著下降。苏氏等[2]报道:铅染毒后,各剂量组大鼠红细胞SOD活力下降,并呈时间-效应关系。Sugawara等[3]报道:平均血铅浓度为57.1 mg/L的铅作业工人,其红细胞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明显下降;血铅浓度与红细胞GSH含量呈负相关。表明铅中毒可抑制抗氧化酶系统,削弱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使体内自由基积聚。
, 百拇医药
    二、铅造成氧化应激反应

    一般认为:铅主要抑制血红素合成过程中δ-氨基-r-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ALAD受抑制后,血中δ-氨基酮戊酸(ALA)在体内积聚且随尿排出增加。Monteiro[4]认为:ALA的氧化作用及ALA/氧合血红蛋白电偶自氧化作用(ALA/oxyhemoglobincoupledautoxidation)与自由基相关联,在铅中毒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卟啉症之间起着重要作用。所谓“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指一系列导致活性氧(如:、H2O2.OH、′O2、脂过氧基(LOO.))及相关物质产生的细胞内、外状态。Hermes等[5]认为:铅中毒时,过量的ALA是产生氧自由基的根源之一。另外,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使原卟啉Ⅳ不能与Fe2+结合,导致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加,EFP与锌结合为锌卟啉。此卟啉类产物是体内许多物质的光敏剂(photosensitizer)[6],能引起光敏反应(photosensitization)。即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可吸收能量至“激发态”,激发的能量可以传递给邻近的氧分子,使其成单线态氧(′O2)。受到激发的光敏剂本身可以造成其它分子的损伤,这种形式称为Ⅰ型损伤机制;光敏剂使O2激发成′O2,此类为Ⅱ型损伤机制,Ⅱ型损伤产生的′O2可直接诱发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更多的自由基。此外,细胞对不溶性铅盐的吞噬过程本身也可诱使“呼吸爆发”,表现为氧消耗增加、磷酸戊糖通路代谢加速和产生、·OH等自由基。1995年Stohs等[7]研究了汞、镍、镉、铅等金属离子的氧化机制,发现它们的毒作用机制均是使GSH和蛋白的巯基耗尽。铅能引起自由基增加是其基本的毒理作用,而活性氧的产生可能包括多种机制。
, 百拇医药
    三、铅中毒引发脂质过氧化的过程

    铅中毒导致体内积聚的·OH是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主要引发剂,其它如LOO.、脂自由基(L.)、脂氧基(RO.)、脂过氧基(ROO.)等都可作为引发剂,在反应过程中,可通过抽取(abstraction)氢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的链式和链式支链反应(Chain branching reaction);铅在体内经一系列代谢后与氧反应产生的′O2,可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直接形成脂质过氧化物;铅离子粘合到细胞膜上可促进铁依赖型脂质过氧化作用(Iron 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而脂质过氧化作用一旦被引发,就可以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OH+LH→L·+H2O; L.+O2→LOO.;LOO.+LH→LOOH+L.;由此可见,一个活性氧可能导致大量的过氧化物形成。实验证明:铅接触工人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升高,其血铅浓度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呈正相关[3]。氧自由基不但通过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引起细胞损伤,而且还能通过脂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引起细胞损伤。
, 百拇医药
    四、自由基造成的机体损伤

    1.对红细胞功能及寿命的影响:血液中红细胞是对脂质过氧化作用最敏感的生物组织之一。铅被吸收后最先与红细胞接触。铅可以抑制胞内抗氧化酶系,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另一方面,铅可以通过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红细胞膜作用造成红细胞的损伤:(1)膜通透性改变:stocks等[8]的实验证实,脂质过氧化作用可破坏红细胞膜结构,使之产生许多小洞,造成红细胞内容物包括血红蛋白溢出。受氧化损伤后,红细胞丢失钾离子,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最终发生溶血。Deuticke等[9]的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实验也得到相同的结果。(2)膜流动性改变:脂质过氧化作用可明显增加膜磷脂双层硬度,这与脂质过氧化中间产物丙二醛(MDA)有关。有文章报道[10]:由于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铅作业工人红细胞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MDA能使膜的氨基组分发生交联,即使在很低浓度(μmol/L),仍然能显著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11]。(3)膜抗原性改变:有证据表明,红细胞经过氧化作用后,其表面抗原有改变。Jain[12]发现脂质过氧化可使红细胞膜的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从而增进单核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磷脂酰丝氨酸异常地暴露于红细胞表面还能促进补体激活,使红细胞破溶。上述过程可能是临床上出现铅性贫血的重要机制之一。
, 百拇医药
    2.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众所周知,正常的免疫应答主要依赖于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使之既能清除抗原性异物,又不损伤机体自身组织。代表辅助性T细胞的CD4细胞和代表抑制性T细胞的CD8细胞,是免疫调节的中心枢纽。很多实验已证实:铅中毒能影响人体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对CD3细胞(代表总T淋巴细胞)和CD4细胞的损害,而且细胞免疫损害程度与铅吸收的程度有关。铅对T细胞亚群的损害也可能是引发自由基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报道,用的酶性生存系统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NC)共同温育,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玫瑰花结形成数量下降;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时间延长。CAT可以保护淋巴细胞免受活性氧自由基的损伤。同时的研究还揭示:活性氧自由基的选择作用与H2O2浓度有关,但对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阳性的细胞(SmIg B细胞)却无影响。T细胞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敏感性较高,与其GSH和维生素E含量较低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关。
, 百拇医药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铅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皆有影响,但其毒作用机制至今未阐明。随着自由基研究的发展,目前认为:神经系统有丰富的脂质,脂质过氧化损害尤为突出。有实验观察到:染铅后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与染铅量呈正相关(r=0.75,P<0.05);以抗氧化物SOD、CAT、GSH-Px为标志的神经元抗氧化能力下降,膜上乙酰胆碱脂酶活力明显下降,与染铅量呈负相关(r=-0.83,P<0.05)。据此推断,铅是通过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而发挥神经毒作用的[13]。据文献报道:醋酸铅(PbAC)对大鼠脑细胞膜SOD和Na+泵活力有抑制作用并有促进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小剂量PbAC能抑制脑细胞膜Na+泵和SOD活力,使抗氧化能力减弱,导致脑细胞的损伤[14]。故一般认为:铅对神经系统的毒作用与自由基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

    4.对遗传物质的作用:铅对遗传物质的损伤表现为致裂作用,自由基可能是该致裂效应的重要媒介。人群监测表明:血铅浓度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损伤有明显关系。有实验证实:当血铅在250 μg/L水平时,染色体有受损的危险;血铅值达350~910 μg/L时,可引起铅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明显增高[15],其类型多为染色单体裂隙、断裂及出现断片。甄氏[16]对大量职业铅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态分析表明:平均微核率及其中大微核、多微核的检出率,均远远高出苯的职业接触者及对照组工人,说明铅对人体染色体的致裂作用非常明显。而DNA在自由基的作用下,可造成多种形式的损伤,如单链的断裂、蛋白的内交联,DNA-蛋白质交联等。许多实验表明:自由基具有一定的致突性,如过氧化钾导致中国仓鼠卵细胞突变,SOD可以抑制这种作用[17]。自由基,特别是活性氧除了能损伤DNA、造成突变的基因表达外,还损伤其它生物分子蛋白质、脂类等。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 Adler AJ.Lead can effect the metabalish of oxygen free radicals-inhibit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Trace Elem Med,1993,10:93~96.

    2 苏雅,张玉敏,崔金山.铅对大鼠红细胞与SOD影响.卫生毒理学杂志,1994,8:50。

    3 Sugawara E,Nakamura K,Miyake T,et al.Lipid peroxid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glutethione in erythrocytes from workers exposed to lead.Bri J Ind Med,1991,48:239~243.
, 百拇医药
    4 Monteiro HP,Bechara EJH,Abldalla DSP.Free radicals involvement in neurological porphyrias and lead poisoning.Mole Cell Bioch,1991,103:73~83.

    5 Hermes LM,Pereira B,Bechara EJH.Are free radicals in lead poisoning?anobiotica,1991,21:1085~1090.

    6 陈瑗,周玫.自由基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6~27.

    7 Stohs SJ,Bagchi D.Oxidative mechanisms in the toxicity of metal ions.Free Radical Bio Ind Med,1995,18:321~336.
, 百拇医药
    8 Stocks J,Dormandy TL.The autoxidation of human red cell lipids induced by hydrogen peroxide.Br J Haematol,1971,20:95~111.

    9 Deuticke B,Heller RB,Haest CW.Progressive oxidative membrane damage in erythrocytes after pulse treatment with t-butylhydroperoxide.Biochem Biophys Acta,1987,899:113~124.

    10 陆新华,沈国芳,金惜雯.铅作业工人自由基改变的分析和探讨.放射免疫杂志,1997,10:242~243.

    11 景浩,刘世杰.铅中毒贫血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内科杂志,1993,32:840~841.
, 百拇医药
    12 Jain SK.In externalization of phosphatidyl-serine and phosphatidyle thanolamine in the membrane bilayer and hypercoagulability by the lipid peroxidation of erythrocytes in rats.J Clin Invest,1985,76~281.

    13 陆巍.铅的神经毒作用机制.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5,22:341~343.

    14 王桂芝,刘双年,候玉春,等.铅对大鼠脑细胞脂质过氧化及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卫生毒理学杂志,1995,9:175.

    15 WHO.EnvironmentalHealth Criteria 3. Lead.Geneva:WHO,1977.12.

    16 甄秋婵,郑清兰,庄碧嘉,等.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态与铅、苯的遗传效应关系.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0,8:284~285.

    17 陈瑗,周玫.自由基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58~290.

    (收稿:1996-12-03 修回:1997-06-16),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免疫系统 > 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