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0104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开发型研究院所的出路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麦路

    单位:100050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科研处

    关键词: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科技创新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000202 【摘要】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期,而科技体制改革又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应用开发型研究院所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根本出路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现代化科技企业转化。只有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还提出了在改革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树立经营思想、重视科技创新、建立激励政策、注重人才以及提高职工素质、重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思路与框架;强调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应抓住改革带来的机遇,在变革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国民经济实力虽有一定的增长,但发展较慢。改革开放的20年来,由于引进了市场机制,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以持续高速增长。在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正确性与预见性。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技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型体制。在改革的洪流中,科技应用型研究院所已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无情地推向市场,如何生存,确立自身地位,寻求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 百拇医药
    一、历史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科研院所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科研上来,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经过20年的努力,缩小了因10年“文革”耽误而造成的与国外的差距。科技体制改革之后,科研经费由拨款制改为基金招标制,随着国家对科研院所事业费的逐年减拨,从而使科学技术领域逐步形成和建立了竞争的环境与优胜劣汰的机制,为多年来一直依赖国家拨款的科研院所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建国以来,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国家对科研直接投入,指定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归属国家所有,因此长期以来使得科研院所缺乏独立生存的意识,没有完善的自立体制。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了基金招标制、合同制等,但是,绝大多数的科研院所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仍然走的是学院式的研究道路。

    二、科研院所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模仿而缺乏创新性的研究 科研工作选题多数是从科技人员的兴趣或上级要求出发,并没有考虑市场或是社会的需求,科技人员习惯于从外国文献中寻找课题,形成了查文献—定课题—作研究—发表论文—鉴定—报奖—科技资料归档的局面。科学研究结果多为理论、方法、技术上的进展,而形成产品直接转化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比例很低。
, 百拇医药
    2.资金严重缺乏 大多数的研究院所基本上是在“等、靠、要”的主导思想下进行着不见经济效益的科技活动,即使有很好的科技成果苗子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将其开发成为科技商品,科技成果只能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楼阁”。

    3.客观物质条件差 有的院所不具备中试开发的基本条件(下属开发实体,经营机构),没有资金储备,缺乏竞争实力。

    4.管理体制落后,方法陈旧 科研管理部门是附属机构,仅仅是单纯的为科研服务,从整体上讲,科技人员和领导的观念尚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缺乏科技成果商品化意识,对科技人员及成果的鉴定、奖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评审仅以论文、成果获奖数量为主要考核依据,而由成果转化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是主要考核依据,因此科技人员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切身利益。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的报道指出:我国近一半的研究开发机构,1年中竟没有发表1篇论文。只有5%的研究开发机构创造了国家级科技成果;只有15%的研究开发机构创造了部级科研成果;平均1年只获得0.09项发明专利;97%的研究开发机构其科技成果的应用每年不超过10项。惊人的事实说明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科技开发型研究院所将向何处去,怎样摆脱举步艰难的困境呢?唯一的出路就是进入市场,向现代科技型企业转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进步、求发展。
, 百拇医药
    三、今后出路,从市场客体向市场主体转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也为科技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五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把我国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需要我们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抓住机遇而不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是因循守旧。”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观念,作为科技开发型研究院所,不论是行政干部或是科技人员都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视点的认识与思考,抓住机遇,仍掉铁饭碗,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从旧思想、旧观念的框框中挣脱出来,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搞好机制转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加快向企业转轨变形的步伐。

    2.向现代化科技企业转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主体,资源配置是由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调节,对于研究院所来说,是由代表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经营管理,各研究院所是政府投资多、消耗大、效益低下、体制僵化的附属物,是国家经济运行列车上的从动轮。但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充分说明,技术进步绝不仅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情。近代以来的重大发明,几乎都出自企业。如:发电机—西门子公司、电话—贝尔公司、光纤技术—贝尔公司、第四代微机—英特尔公司等等,事实证明企业是技术发明和技术开发的主体,技术进步的机制则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最终表现为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竞争形成压力,价格赋予动力,因此应用开发型研究院所必须从计划的“保护”中走出来,离开政府直接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机制,应面向市场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向现代科技企业转化,而转换研究所机制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应用型研究院所建立现代科技企业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企业制度,而现代则是指当今的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市场经济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一是经营自主,二是权责关系明确,因此应用开发型研究院所应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向企业转化的研究院所实行企业法人制度,从而确立企业的法人地位,使转化后的科技企业真正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法人实体。在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上体现企业最终所有权、法人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的三权分离,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构成企业组织领导体制;使企业内部的权利、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制约。转化成科技企业的研究所,应具备和拥有自主经营的条件与决策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并照章纳税。要建立包括领导制度、产权制度、财务制度、经济制度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制度,以调节企业的各种经济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转制后的企业从国家的附属物中解脱出来,独立自主地走上经济“竞赛者”的行列,真正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 百拇医药
    3.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资源有两种:一种是自然资源,另一种是经济资源。对于研究院所而言,有形资产是自然资源,而无形资产与人才则是经济资源。在传统的体制下,资源是由国家各级行政部门按指令计划分配的,统一调拨、统一分配是僵化的调节方式,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要求每个主体都充分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因此转变成科技型企业的研究所,应彻底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小而全、自我封闭、重复开题、各自为战、浪费人才的分散化局面;从管理体制、管理程序、管理行为的科学化入手,在调整结构、人员定岗、绩效职能量化、资金运作、生产规模等方面加大改革的步伐;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有效地配置资源,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加强科研成果开发转化的环节,从组织结构上保障科研、开发、生产、经营综合实力的发挥,彻底改变课题组一专多能的状况,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新机制,使科技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单元,逐步走向科研—开发—生产—市场—效益的良性循环轨道。
, 百拇医药
    4.树立经营思想,遵循市场规律,强化经营管理手段 科研应用开发型研究所面对国家逐步实行核减事业费的政策,从单纯科研型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科研“生产实体”,不仅应该转换其机制,还应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强化经营管理手段。如何经营好一个企业,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过去科研单位只注重成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而忽视了成果的实用性和效益性,只考虑成果鉴定获奖,而对成果能否转化为科技商品获取其应有价值所创造的效益考虑不够。在市场体制下,科技型企业要建立对应于科研、开发、经营的一系列奖励政策及管理机制,要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机制为依托、以商品为龙头,科研围着生产转、领导围着经营转,要学会“算帐”和“做买卖”,而科技成果则围着市场转的新局面,以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应重视科研投入产出比以及强化对科技成果知识的专利保护,避免科研工作常有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沉重教训,最终实现利润1+1>2的最佳效果。

    四、强调科技创新,储备企业后劲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国际市场中,经济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环境下,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以及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的直接决定因素。企业的生产要素由过去的土地、资本、资源为主,转为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三大要素为主。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效率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1.发挥科技优势,提高高新技术含量 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依托科学研究与开发,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所进行的技术活动。科技创新的目标主要是追求最大化的市场效用。知识经济的灵魂就是创新,我们应该看到企业是技术发明的基地,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向科技进步要效益,是科技型企业追求的目标。转换机制后的科技型企业,除了应在观念、机制、组织、管理、市场等方面加强创新,更重要的是应该强调科技创新,而且该创新不应局限于达到科学的新水平,而是以市场作导向的创新,更应注重技术创新在企业得到应用,使高新技术能够在市场开花结果。与其他企业相比,科技型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信息、科研、开发、人才的明显技术优势,这是维护企业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①在产品的创新与更新换代方面,科技型企业应该是既能生产也能研究。当第一代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时,第二代欲投向市场的产品已经研究就绪了或者是已经对第一代产品进行了改进和完善。②在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科技企业不仅对国内产品质量了如指掌,而且对国际市场的产品性能可以进行对比研究,因此对于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以怎样的姿态进行竞争,应该是能够做到心中有数。③在管理方面,科技企业人员素质较高,领导、专家多为教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技术知识,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受过高等教育,对于企业的管理应是趋向于科学化、理性化和国际化的管理水准。总之,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如同任何生物体一样,也有一个出生、生长、成熟、衰亡的生命循环过程,而企业同产品一样,也有一个生命周期的终点。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并无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任何一种技术都不能保证企业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更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确保企业的永久繁荣。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只有不断创新,坚持不懈地努力研究开发,储备企业后劲,用提高科技含量来提高竞争力,使企业适应多变的市场,在变化的环境里求得稳定的发展。
, 百拇医药
    2.培养和吸收人才,建立创新环境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国家而言,创新思想应当贯穿国家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就企业而言,最急需的是产品和人才的创新。而人才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是创新过程的原点和核心,应当看到人力资源具有不同于其它的物质资源或自然资源的特殊性,那就是:创新性,高增值性,经济性。世界上众多企业不乏成功的经验,那经验的背后,就蕴藏着适于企业的人才资源。技术创新需要人才,创新需要条件和环境,创新需要引导,科技企业发展靠的是人才,而人才也是社会人,同样需要物质与精神的激励以及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企业应考虑在人才资源的持续稳定、有效配置、绩效考评、能量激发、培植等方面下工夫。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物质因素,如:工资、福利、奖金、股份、住房、休假等;在精神方面,如:在权利、职位、表彰、再教育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奖励,而对于具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取得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的科技成果应给予重奖、大奖。

, 百拇医药     要充分借鉴现代管理科学成果,体现人才的价值,体现人才自我实现的愿望,从而达到正确培养和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极大地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的目的,最终实现创造企业最大效益的目的。

    五、提高职工素质,重视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进步

    职工素质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首要因素,经济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质量、价格及利润高低、市场占有、生产规模和社会贡献等经济技术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职工素质的竞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确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必须尊重职工的价值和尊严,平等待人;②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培训;③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④树立企业楷模;⑤注重对职工的激励和支持。从而吸引企业的职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鼓励职工不断提高工作热情,使职工信任企业,对企业更忠诚,使企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对科技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以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应用开发型研究院所向科技型企业转制事在必行。改革的年代给每个机构和每一个人带来更多的机遇,只有充分认识到未来科技及科技体制的发展趋势,才能在不断的变革中谋求到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修鸿,刘长龙,李杰,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1996.7-11,53-58.

    2,王树林,主编.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比较.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132-164,193-262.

    3,王大洲.持续创新与企业成长.科研管理,1999,20(1):36-42.

    4,姚志坚,马庆国,吴翰,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整体观,科研管理,1999,20(3):51-56.

    5,袁正光.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科技时报,1999-01-02:第2版.

    6,钟严.我国科研效率亟待提高.科技时报,1999-03-02:第1版.

    7,郭国庆.中小企业也要注重产品创新.科技时报,1999-03-03:第7版.

    (收稿日期:1999-12-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