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60169
通过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引智引资推动大学科研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陈新 赵平 李竹

    单位: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 100083

    关键词: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000427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是卫生部1986年设在北京医科大学的全国性妇女儿童保健业务指导机构,是全国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临床与公共卫生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医学信息编辑管理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咨询指导中心。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卫生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1991年在中美两国政府支持下,北京医科大学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P)签署了“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两国政府以中国卫生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项目通知书108号文件形式,批准实施“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US-China Collaborative Project of NTD's Prevention),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是“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的执行机构。
, 百拇医药
    一、在国际高科技发展前沿寻求合作

    神经管畸形,主要是指无脑畸形和脊柱开裂,是一组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死亡和儿童致病致残的严重先天性疾病。80年代初期,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究妇女围产保健的高危因素,首先报道了中国神经管畸形的高发生率和严重性,并寻求国际合作进行神经管畸形防治研究。这一举措得到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中美两国科学家进行了频繁的接触与交流。神经管畸形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神经管畸形的高发国家,每年发生8~10万病例,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80年代神经管畸形的病因和预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曾在本土进行人群干预的研究,但由于人口流动性大等原因没有取得成功。中国有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比较健全的城乡三级卫生保健组织,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有一批高素质的专家教授,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这样,中美双方在国际高科技发展前沿找到了合作契机,利用美国的资金、技术和专家优势,利用中国的管理、现场和基础条件,开展大型科研合作项目。
, 百拇医药
    二、引智引资加强了科研实力,促进了基层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从1992年至1998年长达7、8年,动员了北京医科大学和山西、河北、江苏和浙江4省30个县市近18 000名干部和科技人员参与,是建国以来经中美两国政府批准、采取民间形式进行的医药卫生界周期最长、投入最大、合作最成功的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设备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1.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 “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通过近30万名育龄妇女的观察证实,在高发区如果妇女从孕前开始至孕早期服用小剂量叶酸增补剂,可以预防85%神经管畸形的发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群干预实验研究,它不仅找到了一个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预防出生缺陷疾病的措施,摸索在中国进行科研成果推广的经验,而且为各国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了有说明力的科学依据。目前,世界上有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近30多个国家提出了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建议或措施。
, http://www.100md.com
    2.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医学流行病学研究基地 通过“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建立了90年代先进的医学流行病学研究基地,为30个县市分别装备了价值近100万元的汽车、计算机、国际互联网、通讯设施、医学摄影器材、自动化办公设备和实验室仪器等。先后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近100期,有1 500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学习。建立了国内先进的围产保健、出生缺陷和儿童保健3个监测系统。目前电子生育健康监测系统已经建立,并投入运行。现场基地可以承担医学和公共卫生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为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公司看好。

    3.北京医科大学科研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由于实行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和财务审计制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逐步形成一个教学、科研和开发相结合的实体。几年来依托大型科研合作项目培养了8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现有3名博士后在流动站工作,4名青年在国外攻读学位。目前,除“中美预防出生缺陷与残疾合作项目”以外,还承担国家“九五”、“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8个。1996年卫生部批准在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卫生部生育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政策,对海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和流动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条件,现拥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毒理学、病毒学等实验室。科研开发已初显端倪,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与北京蒙特因技术开发公司、北京医科大学实验药厂、北京沃和赛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实行不同形式的合作机制。编辑出版《中国优生优育》杂志,具备医学图片声像电子出版物制作能力。1997年成为“国际出生缺陷情报交换所”(Inter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Birth Defects Monitoring Systems, ICRDMS)的成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有2万张出生缺陷彩色照片的数据库,并进行了光盘编辑存储管理,保存了15万张育龄妇女血液标本纸片和1 000多份神经管畸形病例组织标本。实行教学、科研、开发相结合,使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2000年2月北京医科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成立,为校直属单位。
, 百拇医药
    4.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增进友谊与合作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派项目代表和科学家常驻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罗伯特*贝利(Robert J.Berry)博士作为“中美预防神经管合作项目”的美方人员,携夫人及其一家在北京生活工作5年,1994年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友谊奖”。杰奎琳*金德勒(Jacqueline J.Cindler)博士又于1998年来华工作。大卫*艾瑞克森(David J.Erickson)博士是美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是“国际出生缺陷情报交换所”的发起人,他与戈弗雷*奥克利(Godfrey D. Olakly)博士等国际著名专家经常往来于中美,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与中国科学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仅在国际上宣传中国医学科学研究和卫生保健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促成了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副部长、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前主任大卫*撒切尔(David satcher)博士和美国国家环境卫生中心主任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Jackson)博士等高级官员来华考察,为新的合作项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介绍和引进了儿童铅中毒、脑性瘫痪、先天性心脏病、哮喘、计划免疫等相关医学专家和远程教育、计算机通讯等方面的专家来华讲学和交流。每年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到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和参加合作项目的县市参观访问。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先后组织了近80名参加合作项目县市的行政官员和专业技术干部出国考察学习和参观访问,增进了友谊、合作和交流,促进了基层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 百拇医药
    1998年6月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访华期间,北京医科大学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签署了《关于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残疾和因环境因素造成的健康危害研究的合作意向声明》,启动“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US-China Collaborative Project on Birth Defects and Disabillties Prevention)。总统夫人希拉里出席了签字仪式,她在讲演中肯定“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项目的科研成果对美国、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母亲和未来一代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卫生部张文康部长指出,《合作意向声明》是中国卫生部和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正在续签的《医学和公共卫生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框架内的一个具体合作,又是一个跨世纪的医学研究合作项目,这表明中美两国将就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更大范围和更长期的合作。

    “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是“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的延伸和发展,我们十分珍惜十几年来开展大型国际合作的经验,要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和渠道,继续为实现“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伟大战略贡献力量。

    (收稿日期:1999-12-2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