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60250
谈吴阶平医学人才成才观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叶建成

    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关键词:人才;医学;成才观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90503 摘要 吴阶平教授针对医学人才成才问题提出的“实践、思考、知识”这一哲学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思考、知识三者结合,而且应当是三者的自觉结合。思考只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知识要靠实践、思考才能得到升华,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 discussion of Prof.Wu Jieping's view on the making of medical talents Ye Jiancheng,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Nanjing 210002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 The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of “Practice, Reflection and Knowledge" as set forth by Prof.Wu Jieping on the making of medical talents is rich in connotations.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reflection and knowledge, especially combination in a conscientious way must be highly emphasized in the making of medical talen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is one of dialectical unity ,since reflection can only be based on practice and knowledge can be sublimated only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Talents, Medical sciences View on the making of talents

    “实践、思考、知识”,这是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针对医学人才成才问题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他在长期的丰富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的富有哲理性的高度概括。只有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才能领悟这一命题所包含的丰富的内涵。

    一、实践——走向成才的必由之路

    实践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医学本身所具有的极强的实践性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医学实践对于人才成长的特殊意义,使之成为医学人才成才的特殊规律。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是作为哲学走向现实的中介而提出的。对于医学人才而言,“没有实践就不能懂得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传授,更不要说去运用有关知识了。在医学学科中,特别是在临床医学方面,不通过临床实践就不可能获得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重要,显而易见;但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并不给人以使用知识的能力,对知识必须注意实践。”[1]实践本身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2]医学实践是医务人员有目的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并不是仅仅接受医学规律本身,而且要依据自己的目的利用客观规律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现实问题。因此,实践从根本上制约着医学主体和医学客体,影响着人的认识广度和深度。
, 百拇医药
    医学人才的成长,必然要经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而实践是实现这一转化过程的唯一途径。医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实践性的社会活动,投身实践的强度越大,则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速度越快,反之亦然。现实中,从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学生,走上临床岗位几年后,在学术和技术水平方面,个体之间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性的出现,除了个人天赋外,最根本的在于实践的努力程度,这里有一个实践的自觉性问题。有的年轻医生干了几年临床,就认为临床工作整天不是查体、开检查单,就是写病历、下医嘱,“就那么回事”。其实,这些临床最基本的东西都属于最基本的实践范围。临床医学人才参与临床实践,必须从最基本的实践范围和内容做起。因为最基本的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往往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一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能从实际中得来。有人说,医生是病人的恩赐。也有人说,医生在病房里成长,说的都是一个道理,既医学人才特别是临床医学人才只能在临床实践中成长。“临床”两字,临者,亲临也,床者,病床也,意谓医生亲临床前为病人诊病,也可理解为医生直接从事的医疗业务实践。医学人才必须要有参与实践的自觉性,发挥实践能动性,真正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只有这样,实践才能出成效。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的特点,这种自觉能动性发挥程度的高低,是人的实践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强调医学人才要重视临床实践,根本的是要调动他们自觉参与医学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医生如果不能自觉地投身临床实践,也就难于取得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那么也就谈不上有科学的临床思维,他所学到的书本知识也不会运用得好。实践对于医学人才成长的决定作用也在于此。
, 百拇医药
    实践又是一个不可终结的过程。不断实践,才能不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医学人才在医学实践中,会不断地遇到新的课题,促使他们从事新的探索。同时,在总结医学实践提供的新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对新课题给予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回答。医学人才参与医疗实践也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而是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过程。当在一个层次上达到一定的实践水平,进而迈向更高层次的实践领域。如果实践停滞了,也就远离了认识的源泉。要实现实践、思考、知识3者的自觉结合,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自觉地不断地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即发展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

    二、思考——连结实践与知识的桥梁

    在“实践、思考、知识”这一命题中,吴阶平教授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实践与知识相统一的中介桥梁范畴——思考。
, http://www.100md.com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应并重,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则迷惘而失去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则空洞而陷于危殆,所以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这里讲的“思考”当然是指理性的思考。那么,怎样才能在实践与知识之间,架设起“思考”这座通向成才彼岸的桥梁?

    思考必须以实践为前提,以知识为后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医学人才只有通过医学实践,才能逐步接触到医学客体的各个方面,才能对医学现象和本质有新的认识,获得感性认识。在实践中获得较多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思考,能促成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离开了实践,思考只能是空思冥想而已。实践与思考又离不开知识的支持。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许多是从书本中学来的,虽然它属于间接经验的范畴,但却是前人直接经验的宝贵总结,是认识的“流”。没有知识支持的实践是盲目的,有陷入经验主义的危险,而这样的实践充其量仅能起到提高简单劳动熟练程度的作用。总之,思考本身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能将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与从书本上获得的间接经验汇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知识力量。离开了实践前提,离开了知识支持,思考只能停留在低层次思维的水平上。
, http://www.100md.com
    重视思考,勤于思考。现实中,每一个人都在思考,但对思考的重视程度却千差万别。或勤于思考,或懒于思考,结果自然就大不一样。对思考的重视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思考的层次水平。只有真正重视了思考,才能做到勤于思考。思考贵勤。如果习惯于按上级医生要求办,按书本上传授的知识做,而对丰富的临床现象视而不见,又怎能把实践与知识联系起来,获得新的知识?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头脑随时准备开动脑筋,去思考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唯如此,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思考本身是艰苦的事,要舍得花时间去思考,不怕伤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对临床中所熟悉的技术方法、术式等,换个角度想问题,改变日常思维的固定模式,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就可能获得新的认识。不勤于思考,也就无法总结提高,自己的潜能难于发挥,就可能错过机遇,与成功失之交臂。

    学会善于思考。对于医学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医学人才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能以哲学的位势思考临床问题。所谓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要在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即有一个思考的方法论问题。医学人才要做到善于思考,必须努力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灵活综合地运用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一般思维方法,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临床诊断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作出主观判断的过程,必然要借助哲学所提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医生接触的是个体的患者,面对的是具体的病例,离不开对患者信息的综合、分析。只有掌握了唯物辩证法,思维方法上才能产生质的飞跃,才能自觉地运用唯物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与体验”,“观察与实验”,是中医和西医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尽管方法各异,但都离不开“观察”。观察的过程就是思考,离不开理论思维。医学界推崇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在辩证法基本范畴中体现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体化治疗是以常规化治疗为基础,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治疗,已不同于感性认识时期的个别治疗,而是由常规化治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一层次的特殊性治疗,具有针对个性的理性认识的特征,对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病人个体不同,同样的病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可以差别很大,对同样的诊断措施往往出现不同反应和效果。有经验的医生诊治效果好,是因为他懂得对一位病人、一种病,既要注意其共性,又要善于认识个性,特别是体察病者的个体特点。”[4]
, 百拇医药
    三、知识——经过实践思考才能成为力量

    荀子《劝学》云:“君子曰:学不中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5]主张学习不可以停止,要接触外界事物,并把学得的知识见诸于行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产生于社会实践。就知识的总体而言,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即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医学是一个有着众多分支学科的知识领域,医学人才个体的实践范围必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直接经验。医学人才必须努力继承已有的医学科学知识,把前人认识的终点作为自己认识的起点,而后在医学实践中获得自己的新知识。但是,间接经验主要是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而是认识的“流”。要掌握间接经验,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才行。向书本知识学习固然重要,而从实践中学习更重要。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知识并不能等同于现实的本领,必然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经过实践与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吴阶平教授指出,学到的知识并不等于本领。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能化作力量。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离不开思考。为什么同样实践机会、有同等学历的人,能力还有差别,主要在于思考重视程度有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思索以通之”。实践、思考、学习三者的密切关系就在这里。一个人的成长,分为自然成长与自觉成长,自然成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不前了,学无止境,自觉成长就没有限制了。人的自觉成长,取决于实践、思考、学习三个因素的结合。要在实践之前、之中、之后认真思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则必然会“吃一堑长一智”,一天有一天的进步。他举例说,如果医生对一个腹痛患者作急性阑尾炎的正确诊断后,还不够,应该运用临床思维能力,进一步考虑阑尾的部位,阑尾中有无粪石,腹膜反应达到什么程度等有实际重要性的问题。这样,在手术后会取得丰富的经验。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应用。实践和思考都需要知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是以应用为前提的。知识仅仅是知识,只有与实践、思考结合,方能成为力量。知识并不给人以使用知识的力量,运用知识是一种知识以外的智能,是通过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知识不经过实践、思考就不能成为智能。[6]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思考、知识三者结合,而且应当是三者的自觉结合。思考只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知识要靠实践、思考才能得到升华,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如吴阶平教授所言:“我的结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自实践、思考、知识三者的结合。实践是第一位的,只能通过实践学到本领。……关键是如何对待实践,能否做到实践与思考结合。”[7]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见:郭立,高体健,主编.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6.

    2 列宁.列宁全集.55,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82.

    3 孔子.论语*为政.见:张以文,译注.四书全译.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71.

    4 吴阶平.健康——该有新认识新措施.人民日报,1993,10.19(1).

    5 荀子.劝学,注释组.荀子选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4.369.

    6 邵宏华.从一代名医到副委员长.团结报,1995,10.25(1).

    7 吴阶平.对成长的体会.见:吴英恺.主编.老专家谈医学成才之道.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43.

    (收稿:1997-09-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