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0586
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诊治要点
http://www.100md.com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9年第4期
     作者:于贵全 张志明 刘海虹

    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疗康复中心 1570008

    关键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990421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由于代谢性骨病发病率的增高,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代谢性骨病的研究。骨质疏松现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

    1 发病机理

    1.1 皮质类固醇对骨代谢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给予超生理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长期治疗,常会产生骨量减少,脊椎骨的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增高,尤其是儿童及年过50岁的妇女,其症状更为明显。儿童发病是骨转换率的增加,老年妇女骨量减低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1.2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肠钙吸收的作用 关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对肠钙抑制作用的看法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1)直接抑制骨的形成,通过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的功能来完成;(2)间接刺激骨的吸收,调节肠钙吸收的途径,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 临床表现

    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它主要累及椎体、骨盆及肋骨。出现疼痛的部位也往往与其骨折有关。在儿童,皮质激素可抑制骨的生长。有时会出现股骨头的无菌性坏死。当然,皮质醇增多症时的满月脸、多血质、紫纹、痤疮等体征是最常见的征象。

    3 X线表现

    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骨质疏松其X线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X线表现相似。常常是全部骨骼受累。根据骨质疏松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重的骨质疏松可导致病理性骨折,主要表现在脊椎、骨盆及肋骨。一般长骨很少出现,但重症病人的肱骨和股骨可呈现骨质疏松性改变。骨质疏松最多见于腰椎,其次为蝶鞍及肋骨,表现为弥漫性,骨小梁变细,骨纹理模糊不清,呈“磨玻璃样”,骨皮质变薄,骨密度降低,当并发骨折后,由于类骨质形成障碍,在骨折线周围形成大量絮样骨痂。如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反复地发生骨折,则大量的假骨形成可呈“念珠样”。脊柱轻度呈骨松变时,仍可见纤细的骨小梁,骨皮质变薄。中度骨松变时,骨小梁减少变细,多为纵行,椎体上下缘凹陷,椎间呈“鱼口状”。重度骨松变时,骨小梁全部消失,椎体骨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密度一致,且常伴有楔形压缩性骨折。颅骨的骨质疏松多散在地出现,易发生在额骨和顶骨,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阴影,边缘模糊。鞍背处也显示骨质疏松,骨盆骨有时伴耻、坐骨上、下支骨折。

    4 预防及治疗

    首先,要及时地治疗内源性皮质醇增多症。为了防止出现骨质疏松应及时地加服维生素D及钙剂。对于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例,要考虑到其疗程、给药方式。如果其治疗过程要干扰钙磷等的代谢,即有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可能时,应及时地补充钙、维生素D,以防止其出现钙磷代谢失衡。

    [收稿 1999-02-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