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其所苦 疑释病安——许叔微治惊悸失眠案评析
作者:王宗江
单位:解放军37510部队门诊部,宁波 315020
关键词:许叔微;惊悸;失眠;心理治疗医案
海军医学杂志990141 绍兴癸丑,予待次①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②,通夕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愿求药法。予曰:公且持此说与众医议所治之方,而徐质之。阅旬日复至,云医遍议古今方书,无与病相对者,故予处此二方③以赠,服一月而悉除。此方大抵以真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真珠母入肝经为第一,龙齿与肝同类故也(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
, http://www.100md.com
【注】①待次:古代官吏授职后,依次按资历补缺。②魇:做恶梦。③二方:一指真珠丸(真珠母、当归、熟干地黄、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一指独活汤(独活、羌活、防风、人参、前胡、细辛、五味子、沙参、白茯苓、半夏曲、酸枣仁、甘草),主治肝经因虚、内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见本书该案之前)。
【评析】精神情志之病,中医论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将各种情志变化分属五脏辨证,即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进行辨治。本案患者似为一书生,平素有劳心积虑之苦,久则发为惊悸失眠之疾,众医按常规诊为心病,似为不误,但用药不效,表明辨证未的。许氏细察其脉,并据其表现 ,认为病非在心,而是肝经受邪,游魂为病,故论治另辟蹊径,处以治肝之方,施以平肝之药,果收良效。可见临证贵在通常达变,不拘成法成方。
许氏治疗本病,虽处方别有所思,但并未急于给药,而是先向患者耐心讲明病情,如病何以作,何以加剧等,说理详明透彻,使患者心悦诚服,顿觉“沉疴去体”,是未用药而胜于药,对于本病的治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心理治疗是中医治病的一个基本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宝贵的经验。如张景岳曾治一儒生,伤寒后金水二脏不足,见有黑白二鬼相伴,经景岳“微言以释之”,其病若失(《景岳全书》卷十二)。王孟英治病亦多先发议论(如剖析病情、判断预后、阐明治法、讲解药理等),而后处方,其友张柳吟曾云:“但使病者听孟英论病之无微不入,用药之无处不到,源源本本,信笔成章,已觉疾瘳过半。”(《王氏医案》卷二)。吴鞠通《医医病书》有“治内伤需祝由论”,认为“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盖详告以病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勿敢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急情,婉言以开导之,庄言以惊觉之,危言以悚惧之,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予一身治病得力于此不少。”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临床医生的语言修养在其医疗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通过语言交流可以使病人对其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疗效。另一方面,礼貌语言可以融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为治疗建立良好的思想准备。甚至医生美好语言的本身就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呼?”这一说法是值得耐心思考与寻味的。
(收稿:1999-04-01), 百拇医药
单位:解放军37510部队门诊部,宁波 315020
关键词:许叔微;惊悸;失眠;心理治疗医案
海军医学杂志990141 绍兴癸丑,予待次①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②,通夕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愿求药法。予曰:公且持此说与众医议所治之方,而徐质之。阅旬日复至,云医遍议古今方书,无与病相对者,故予处此二方③以赠,服一月而悉除。此方大抵以真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真珠母入肝经为第一,龙齿与肝同类故也(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
, http://www.100md.com
【注】①待次:古代官吏授职后,依次按资历补缺。②魇:做恶梦。③二方:一指真珠丸(真珠母、当归、熟干地黄、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一指独活汤(独活、羌活、防风、人参、前胡、细辛、五味子、沙参、白茯苓、半夏曲、酸枣仁、甘草),主治肝经因虚、内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见本书该案之前)。
【评析】精神情志之病,中医论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将各种情志变化分属五脏辨证,即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进行辨治。本案患者似为一书生,平素有劳心积虑之苦,久则发为惊悸失眠之疾,众医按常规诊为心病,似为不误,但用药不效,表明辨证未的。许氏细察其脉,并据其表现 ,认为病非在心,而是肝经受邪,游魂为病,故论治另辟蹊径,处以治肝之方,施以平肝之药,果收良效。可见临证贵在通常达变,不拘成法成方。
许氏治疗本病,虽处方别有所思,但并未急于给药,而是先向患者耐心讲明病情,如病何以作,何以加剧等,说理详明透彻,使患者心悦诚服,顿觉“沉疴去体”,是未用药而胜于药,对于本病的治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心理治疗是中医治病的一个基本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宝贵的经验。如张景岳曾治一儒生,伤寒后金水二脏不足,见有黑白二鬼相伴,经景岳“微言以释之”,其病若失(《景岳全书》卷十二)。王孟英治病亦多先发议论(如剖析病情、判断预后、阐明治法、讲解药理等),而后处方,其友张柳吟曾云:“但使病者听孟英论病之无微不入,用药之无处不到,源源本本,信笔成章,已觉疾瘳过半。”(《王氏医案》卷二)。吴鞠通《医医病书》有“治内伤需祝由论”,认为“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盖详告以病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勿敢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急情,婉言以开导之,庄言以惊觉之,危言以悚惧之,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予一身治病得力于此不少。”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临床医生的语言修养在其医疗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通过语言交流可以使病人对其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疗效。另一方面,礼貌语言可以融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为治疗建立良好的思想准备。甚至医生美好语言的本身就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呼?”这一说法是值得耐心思考与寻味的。
(收稿:1999-04-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