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军医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1058
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200例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海军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邓世周 王兵 耿黎明 郭荣华

    单位:(解放军第四○四医院内科,山东 威海 264200)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分型;治疗学

    海军医学杂志000229 摘要 目的:探索中医分型治疗对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对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中医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Ⅰ型)、 肝肾阴虚阳亢型(Ⅱ型)和肝肾阴阳两虚型(Ⅲ型)。其中:Ⅰ型4例,Ⅱ型 119例,Ⅲ型77例。分别用Ⅰ、Ⅱ、Ⅲ型中药汤剂治疗。每例患者均连续用药2个月。结果:治疗前后收缩压为(161.2±25.2) mmHg对(136.1±16.3) mmHg,P <0.01,舒张压(103.2±12.4) mmHg对(84.1±9.3) mmHg,P< 0.01。结论: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期间未 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59.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7 54(2000)02-0159-03
, 百拇医药
    高血压病属于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 较高。为探索中医分型治疗对高血压病疗效,我们对诊治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来自解放军第404医院和402医院内科住院患者 及部分门诊病例。根据WHO标准而确诊。本组200例中,男133例,女67例。年龄20~6 5岁,平均(49.5±10.1)岁。地方干部43例,工人84例,农民56例,军人17例。全部病例治疗前 均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物理查体、胸部X透视、眼底检查、尿常规、心电图和血脂分析等检查, 排除肾性高血压和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所致高血压。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23例,房性早搏15例, 室性早搏19例,房颤1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ST-T波异常35例。高脂血症21例。本组病 例均为缓进型高血压,其中Ⅰ期高血压病33例,Ⅱ型高血压156例,Ⅲ期高血压病11例。
, 百拇医药
    1.2 中医分型 本症特点为标实本虚,多属肝肾两脏。表现在肝,其本在 肾,结合病期症状,故以脏腑、阴阳为纲,将高血压病分为三型:(1)肝阳上亢型(简称Ⅰ型),多 由肝气郁结,瘀而化火,发生肝阳上亢。(2)肝肾阴虚阳亢型(简称Ⅱ型),上述Ⅰ型病 因未除,疾 病失治,肝郁阳久,郁积化火,火热伤阴,肾水亏乏,不能养阴,肝肾阴虚,阴虚阳亢。(3 )肝肾阴 阳两虚型(简称Ⅲ型),肝肾阴虚日久,阴虚过极,可以及阳,而致肝肾阴阳两虚。中医分型主要 症候归纳表1。

    表1 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主要症候 中医分型

    主 要 症 候

    Ⅰ型

    头痛、头晕、面红耳赤、烦躁易怒、口干、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Ⅱ型
, 百拇医药
    头晕、眼花、头重足轻、耳鸣、烦躁易怒、肌肉跳动、手足麻木、手足心热、颈强 、舌苔白、脉细弦数

    Ⅲ型

    头痛、头晕、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遗精、耳鸣、心悸易惊、舌质淡 、苔白、脉沉弱

    1.3 各型药物选择 Ⅰ型用如下方剂:龙胆草30 g,黄芩10 g,泽泻30 g, 木通10 g,车前子12 g,丹参20 g,柴胡10 g,生地30 g,柏子仁12 g,珍珠母12 g,甘草3 g。

    Ⅱ型用如下方剂:勾藤30 g,磁石30 g,寄生30 g,生地30 g,草决明30 g,黄芩15 g,夏枯草12 g,珍珠母12 g,泽泻10 g。

    Ⅲ型用如下方剂:淫羊藿12 g,丹参15 g,巴戟天12 g,黄柏4 g,川断30 g,苡米30 g,夜交藤30 g,知母9 g。
, 百拇医药
    对伴有高脂血症,加用葛根30 g,槐米12 g。

    1.4 治疗方法 每一病例按中医分型,其中Ⅰ型4例,Ⅱ型118例,Ⅲ型78 例。每例病人中医分型,药剂相对稳定。每例病人均连续用药2个月,第一个月每日1剂,水煎 后,早晚分次服用。第二个月隔日1剂。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按1974年全国高血压病修订疗效判定标准,200例 高血压病中医分型治疗疗效见表2,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3。

    表2 200例高血压病中医分型治疗疗效 分型

    n

    血 压 疗 效

    症 状 疗 效
, 百拇医药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

    有 效(%)

    无效(%)

    Ⅰ型

    4

    2( 1.0)

    2( 1.0)

    0

    4( 2.0)

    Ⅱ型
, 百拇医药
    118

    82(41.0)

    28(14.0)

    8(4.0)

    60(30.0)[ 〗56(28.0)

    2(1.0)

    Ⅲ型

    78

    52(26.0)

    20(10.0)

    6(3.0)

    36(18.0)
, 百拇医药
    40(20.0)

    2(1.0)

    表3 200例高血压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mmHg,±s) 血 压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收缩压

    161.2±25.2

    136.1±16.3

    <0.01

    舒张压
, 百拇医药
    103.2±12.4

    84.1± 9.3

    <0.01

    从表2可以看出,血压下降显著者136例,显效率为68.0%,有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93.0 %。

    对症状疗效显效者50例,显效率为50.0%,有效率为48.0%,总有效率98.0%。

    从表3可以看出,收缩压平均下降25 mmHg。治疗前后比较:t=7.03>2.262,P<0.01 ,差异非常显著。舒张压平均下降19 mmHg。治疗前后比较:t=10.92>2. 262,P<0.01,差异非常显著。合并高脂血症21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治疗 后复查X胸透、眼底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治疗期间嘱患者低盐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份劳动或情绪波动,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均停用 一切降压药物。
, http://www.100md.com
    2.2 典型病例介绍

    例1,李××,男,52岁,工人。因头痛、头晕20余年而就诊。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 心得安、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头晕、耳鸣、眼花,腰酸痛,手足心热,不能坚 持上班。舌质红苔白薄,脉弦细数。血压180/105 mmHg,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电图示电轴左偏 ,ST-T波异常。X胸透示心影呈横位,主动脉弓增宽。眼底检查示ⅡA级改变。尿常规、血脂均 正常。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Ⅱ期)。中医分型为Ⅱ型。内服Ⅱ型中药汤剂,2周后查血压140/9 0 mmHg。1个月后血压下降至130/80 mmHg,服药2个月后复查,血压120/80 mmHg,24 h动态血 压分 析在正常范围。后随访,未服用任何药物,血压120/80 mmHg,无任何自觉症状,能正常上班工 作。

    例2,任××,男,36岁,陆军某部营长。病史1年。其父母均患高血压病20年。曾内服心得安 、心痛定、倍他乐克等药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头痛、头晕、大便干燥,咽干,失眠多梦,腰酸 乏力,遗精,畏寒。舌质淡,苔白,脉沉弱,血压165/100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心电图示左 室 高电压。X胸透、尿常规、血脂均正常。眼底检查Ⅰ级改变。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Ⅰ期。中医 分型为Ⅲ型。服Ⅲ型中药汤剂,1个月后症状缓解,血压下降至130/85 mmHg,服药2个月后复诊 ,血压120/70 mmHg。停药半年后复查,血压120/60 mmHg。无自觉症状,照常参加军训。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3.1 高血压病病因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中“头痛”、“眩晕”范畴 。其病因是忧郁恼怒、情志过急、内伤虚损、生活失节等引起。病机乃由机体受诸种内、外 因 素作用下,发生阴阳失调。首先肝气受损,肝郁化火,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肝肾两脏相互资生 ,热灼阴液肾水不足,不能潜阳,故阴虚阳亢。阴阳互根,阴虚过极可以及阳,导致肝肾阴阳两 虚重症。我们根据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期症候,应用中医分型治疗,调整机体内外环境,收到较 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3.2 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疗效 西药治疗高血压药物较多,疗效也较好, 存在不足是副作用较多和停药后症状易复发。本组2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分型治疗,降血压 有效率为93%,缓解症状有效率为98%。停药后病情仍较平稳,无西药停药后“反跳现象”发生 。说明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较好。

    3.3 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与高级神经活 动紊乱、肾脏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与肾、肝、心三脏关系最大,其中 “肾”是发病之本,“肝”则是本病之标。关于中医分型文献提出分为四型或五型。根据本 组有限资料和有关文献,我们认为分型既不宜太多、太繁杂,又要便于掌握和运用。我们从脏 腑和阴阳两纲结合分型,提出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阳亢型和肝肾阴阳两虚型。分型简 明, 两纲结合,便于中西医医务人员(尤其是西学中医人员)掌握,同时能反映疾病发病的不同阶段 ,指导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发展最后阶段为中风和急性心血管意外事件,病情危笃,已不属于 “眩晕”范畴,治疗方略也不同,故应另当别论。

    本组病例用西医诊断,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患者200例,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 未发生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收稿:1999-05-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