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军医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61117
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诊断
http://www.100md.com 《海军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宣东 李光明 翁婉波

    单位:(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81)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快速检测

    海军医学杂志000315 [摘要]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 在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人群及 孕妇中的患病率,探讨方便、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时治疗以防止其并发症。方法:19 99年1~10月对我院585例妇科门诊病人、138例早孕流产者、54例中孕引产患者及37例分娩 前孕妇行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结果:BV患病率妇科门诊病人18. 63%,早孕者8.70%,中 孕者11.11%,晚孕者21.62%。135例BV患者中34.81%无典型症状,52%合并其它阴道炎症。 结论:BV患者在妇女人群中并非罕见,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方法 操作 简单、准确、方便,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列为门诊常规项目。甲硝唑、替硝唑治疗效果好。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 R71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9-0754(2000)03-0232-03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取自1999年1~10月就诊于我院的妇科门诊患者以 及早孕人流及药流前、住院行中期妊娠引产前、晚期妊娠分娩前的患者。以下情况如幼女 、未婚、月经期、经济条件状况欠佳者除外。常规行白带清洁度、霉菌、滴虫、革兰氏阴性 双球菌(必要时行淋球菌培养)、解脲支原体及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 。

    1.2 检测方法 受检者取膀胱截石位,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暴露宫颈, 以无菌长棉签取宫颈管分泌物放入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管内(由上海鸿志生物工程 有限公司提供),37 ℃温浴15 min,试剂变兰色则为阳性反应。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患者发病与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BV患者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

    n

    %

    性伴不固定

    38

    28.14

    无业

    37

    27.41

    高中以下文化

    63
, 百拇医药
    46.67

    外地来沪人员

    14

    10.37

    未婚

    42

    31.11

    年龄<20岁

    11

    8.15

    性伴无业

    6

    4.44
, 百拇医药
    表1示:BV患者与文化素养、性生活卫生有关,且BV有年轻化趋势。

    2.2 135例BV患者与就诊原因见表2。表2 BV患者就诊原因 就诊原因

    n

    %

    白带增多

    76

    56.30

    外阴痒、有异味

    12

    8.89

    腹痛

    6
, 百拇医药
    4.44

    不孕症

    8

    5.93

    阴道流血

    5

    3.70

    性伴患性病

    2

    1.48

    中止早中晚孕前

    26

    19.30
, 百拇医药
    表2示:仅65.19%患者有白带多、外阴痒、异味症状。无症状带菌者34.81%。

    2.3 814例受检者化验结果及BV在妇科及计划生育门诊人群患病率见表3。表3 BV的人群患病率及化验结果 病人来源

    例数

    细菌阴道病

    白色念珠菌

    阴道滴虫

    解脲支原体

    淋 病

    n

    %

    n
, 百拇医药
    %

    n

    %

    n

    %

    n

    %

    妇科门诊

    585

    109

    18.63

    112

    19.15

    29
, 百拇医药
    4.96

    125

    21.36

    13

    2.22

    早孕流产前

    138

    12

    8.70

    18

    13.04

    6

    4.35
, 百拇医药
    10

    7.25

    2

    1.45

    中孕引产前

    54

    6

    11.11

    5

    9.26

    2

    3.70

    7

, http://www.100md.com     1 2.96

    1

    1.85

    晚孕分娩前

    37

    8

    21.62

    5

    13.51

    2

    5.41

    15

    4 0.54
, 百拇医药
    0

    0

    合 计

    814

    135

    16.58

    140

    17.20

    39

    4.79

    151

    19.28

    16
, http://www.100md.com
    1.96

    表3示:BV的患病率为16.58%,仅次于霉菌性阴道炎及解脲支原体 感染。

    3 讨 论

    3.1 流行病学 现代概念认为细菌性阴道病是以加德纳杆菌及各种厌氧 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性疾病[1]。BV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各家报道的发病率差异很大 ,国外文献报道BV患者占妇科门诊就诊者的15%~29%[2],我国有人统计不同人群 BV发病率为15%~45%[3]。本文表3显示其发病率为16.58%,仅次于霉菌性阴道炎 及解脲支原体感染。表1显示BV的发病与妊娠、受检者性伴数目、文化素养、职业均有关联 ,且有低龄化趋势,因此有学者认为BV属性传播疾病。

    3.2 诊断 BV通常的症状为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阴道排液增多,伴 有恶臭或鱼腥样的异味。但也有些患者可能没有这些症状,他们以不孕症、人工流产前后出 现腹痛以及不明原因阴道流血来就诊时才被检出。细菌性阴道病的存在可能是这些疾病的诱 因,也可能是结果,显然BV诊断十分必要。从表2、表3可看出BV的门诊患病率并不低,有条 件的医院门诊应常规开展BV检测,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依据。
, 百拇医药
    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即Amsel标准:①阴道pH值>4.5;②阴道分泌物增多,呈均质的灰色乳 状;③阴道液悬滴片上线索细胞存在;④氨试验阳性。以上4条中符合3条即可确立诊断。但 由于Amsel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诊断具有局限性。90年代美国IBBEX公司的化学家根据 加德纳菌等能产生唾液酸酶的特性,成功合成出了唾液酸酶底物,并以其酶与底物反应呈现 出不同颜色来诊断BV,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诊断水平,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特异性强 、设备简单、快速以及试剂盒可室温储存等优点。我们的应用体会是这种检测方法值得临床 推广。

    3.3 并发症 BV患者可并发多种感染性疾患。如阴道炎、宫颈炎、输尿 管炎等。盆腔感染性疾患(PID)常与阴道厌氧菌大量繁殖相关,阴道pH>4.5时泌尿系统 感染 及反复感染危险明显上升,而孕妇BV患者与羊膜炎及产后子宫内膜炎直接相关[4] 。我们上述病例中有一BV阳性孕妇,产前有顽固的泌尿系感染,顺产后第3天体温、血象升 高,大量抗菌素应用后会阴切口Ⅱ/甲愈合、体温正常出院。产后18 d发生急性盆腔炎、败 血 症致中毒性休克,经抢救成功控制感染出院。产后31 d再次因全身体温升高、下肢血栓性静 脉炎而住院治疗。总结教训是该患者产前检出BV阳性后,考虑到腹中的胎儿因素而未及时给 予治疗。从而提示决不能忽视BV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百拇医药
    3.4 治疗 首选甲硝唑全身+局部用药,甲硝唑400 mg,3次/d口服,连 续7 d;甲硝唑栓5 g,2次/d塞阴道,连续7 d。次选替硝唑1 g,1次/d顿服,连续6 d,替 硝唑是继甲硝唑后研制的起效更快、疗效更高、疗程更短、耐受性更好的新药,口服后吸收 迅速、完全、半衰期长,因而顺应性好,易被病人所接受[5],但价格较高。有学 者认为BV属性传播疾病,因而难治。顽固的BV患者最好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Hillier SL.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of bacterial vaginosis[J]. Am J Obstet Gynecol, 1993, 169:455.

    [2] Biswas MK. Bacterial vaginosis[J]. Clin Obstet, 1993, 36:166.
, http://www.100md.com
    [3] 林 英,张国威,王志安,等.细菌性阴道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皮肤 性病学杂志,1993,7(1):30.

    [4] 陈世红.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 (3):172.

    [5] 李 莪,翁梨驹.细菌性阴道病[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1):59 .

    [6] 杨冬梓.替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 志,1998,14(6):363.

    (收稿:2000-04-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