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世界》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261765
生死之间
http://www.100md.com 《健康世界》 1998年第3期
     作者:张圣芬

    单位:

    关键词:

    健康世界/980343 不久前,我作为评委参加了“我的生死观”征文评选。开展这一活动的是专门办给癌症病人看的《癌症康复》杂志,投来征文的自然也都是癌症病人。有生就有死,这本是谁都知道的事,但健康人连现实问题都忙活不过来,谁又会去考虑死呢?其实不然,未知死,焉知生。这些面临死亡威胁的癌症病人,用他们的思考和行动,为这个谁也不能回避的问题,交上了一份令人震憾的答卷。我手中捏着的不是一页页的稿纸,是他们彻悟生死的哲学认知;我所读的也不是一个个的文字,而是他们沉重而坚定的人生脚步。

    两年前陈蕾被告知患了“绒癌肺转移”。当她拿到报告单的一刹那,几乎失去了知觉。为了8年前失去丈夫的母亲,为了结婚5年的爱人,人生的责任感使她挺起身去迎接这人生的重击。生的强烈愿望,支撑着她神奇般地走过了化疗那炼狱样的考验。两个多月后,她没有了昔日的长发,没有了往日的润泽,黑斑满脸,双唇溃烂,但她却有了在健康时没能体会得到的对生命还在的真切体验。在一个风和月洁的夜晚,她在丈夫的搀扶下第一次走出病房,来到医院的花园里,呼吸着新鲜空气,唱起了“……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这一幕,在常人眼里也许太过一般,但一个同她患有同样癌症的病友看了,却成了这位病友转变对癌症态度的动因。是的,化疗使陈蕾失去了以前的光彩,但她却用乐观向上的顽强,展示了她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面。她在文章中写道:“在我身体还未完全康复的今天,我深知生存和死亡都需要勇气,既然命运又给了我一次生的权利,我会更加珍惜生命,坦荡地面对人生。”
, 百拇医药
    比陈蕾还要年轻就患了癌症的阿蕾,也有着同样的体会。因为她今天已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作家,写出来的文字更带有诗人的哲理味道。她说,生和死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牵手而来,最终结伴而去;生是我的朋友,死是我的老师。她说,她曾三次独自面对死亡,却总是被一双有力的手及时拉回,在感激涕零之时,她发觉这双手竟是生,是生命对于生的渴望和本能。死的经历还让她发现了一个许多人难以接受的真理:生和死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帮助生命得到升华。

    如果说年轻人患了绝症,唤醒他们与病魔斗争的,首先是生的强烈愿望,那么,那些在生命的晚期得了癌症的人又是如何看待生与死呢?这是一篇由一位年已86的老人写来的征文。老人家在80岁时得了乳腺癌,在86岁时又得了食道癌。古人云,人活70古来稀。80多了,尽可听天由命了。然而老人却用她的顽强豁达和乐观,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她照样上手术,照样完成了化疗,依旧参加政协的学习,依旧去读老年大学。是老人怕死吗?不,在老人看来,死神的邀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毁灭,只要生命存在一天,就要生活得有价值,有质量,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积极地去生,正是对死的蔑视,而“坐以待毙”,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亵渎。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能尊重生命,让太阳在生命的每一天升起。
, http://www.100md.com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能不能、会不会享受生命,也并不容易。当人们意识不到生命的有限时,一切都不那么珍重,一切也都缺少深层的体味,特别是在许多人更看重物欲满足的今天,人们往往忽略了生命本来的意义和本质的需求。在癌症病人眼里,原来显得重要的,一下子竟然毫无价值,原来没有特别在意的,却变得重如泰山。他们尽力体会着友谊、亲情,享受着阳光、绿叶、鲜花,也许不少人的生命很快走到了尽头,但他们却在能够呼吸的时候,知道了享受生命是一种什么味道。

    生命总有尽头,但对一个健康人来讲,生命的终点毕竟是一个等在远方的谜。但正当风华正茂时,这个谜底一下子突然被揭开,你手中能握有的时日突然已屈指可数,这种打击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挺住的。袁正平就是从这种巨大打击中爬过来的。

    1981年,袁正平30岁,结婚第7天,因高烧住进医院,一查竟是晚期恶性淋巴肉瘤,医生说最多能活1年。从新房到病房,从幸福的巅峰坠入痛苦的深渊,袁正平蒙着被子哭了一个下午。他诅咒上苍对他的不公正,他也几乎选择了自杀。工会主席老张来看他,说了些要与疾病作斗争的鼓励之词。袁正平一句也没听进
, 百拇医药
    去。当老张告别离去时,袁正平突然想起,老张是位残疾人,右腿是假肢,却忍着疼痛一步步爬到6楼上来安慰他。难道老张就没有痛苦?可他从不讲起自己,却超越了痛苦,默默地做着自己能做的工作。老张的言行,像一根柔细的皮鞭抽醒了袁正平,他开始认真地思考未来的道路。用他后来的话说,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死,才能好好地生。及待大彻大悟,他的心里反而萌生起生的强烈愿望,坚定了不会死的信念。心挣脱了乱麻,机体也就开始有了转机。病友羡慕他的乐观,医生惊异他的耐力,袁正平终于跨过太平间,唤醒了生命之树重新展绿的希望。

    5年后,他重返工作岗位,领导安排他负责工会的宣传。在这个新天地里,袁正平干出了成绩,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宣传工作者”的称号。由他倡建并担任主席的上海癌症患者俱乐部,已经是拥有5 000名成员的法人团体;创办了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建立了信息研究中心;国际康复中心也在筹建中。俱乐部群体抗癌的模式已经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被宣判只有365张日历好翻的晚期癌症病人,不仅已经度过了他患癌后的第16个花季,而且事业有成,成了新闻人物,成了上海癌症患者心目中的“癌司令”。

    袁正平在回顾这段历程时说,“要学会向生活微笑,它不仅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境界,它展现了患者对生命力的超越。”在征文中,他写道:“人死了,只是作为生命的我结束了,而生命只是物质中最短暂的形式,长远存在的是无机物。人死了,只不过是还原回老家罢了,用中国哲学的老话说,叫大归。我想好了,我死了,就种一棵树,用我的骨灰作肥料,那绿色的生命,就是我的延续。”

    最近,有一本由20位癌症病人写的书问世,书名耐人寻味:《握住生命的手》。是的,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既顽强又脆弱,它不掌握在冥冥之中,它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让我们用自己的手去把握生命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