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世界》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62306
孩子臀部打针以后
http://www.100md.com 《健康世界》 1999年第6期
     作者:张晓明

    单位:

    关键词:

    健康世界990626

    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得病,难免到医院去打针。当锐利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臀部时,不少孩子痛得“哇哇”直哭,于是家长心痛了,赶忙在注射部位揉呀揉的。

    可是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恰恰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下面就来说一说。

    肌肉注射本身是一种轻微损伤,注射后局部有些疼痛、酸胀,这是正常现象,不久就会自行消退、修复,所以不必介意。

    如果打针后立即用手在注射部位揉搓按摩,用力过大,可能促使或加重局部毛细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加重肌肉损伤。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多,损伤肌肉反复修复,每次留下的细小疤痕不断增多,久而久之,这个地方的肌肉就会出现纤维化,演变成疤痕。疤痕中的血管减少,吸收功能也会变差。当继续在此处注射时,药物不容易吸收,还会刺激局部,形成一个硬块。
, http://www.100md.com
    硬块一般如鸡蛋大小,压之疼痛,这是肌肉注射的一种并发症,多发生在臀部反复接受肌肉注射的孩子身上,也可以发生在首次肌肉注射的孩子身上。有些药物,如维生素D3、维生素AD和用苯甲醇作为溶剂注射青霉素时,更容易发生硬结。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硬结,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失。部分孩子需要做局部湿热敷,或红外线理疗帮助恢复。前者是用不烫手的湿热毛巾,覆盖于硬结皮肤的表面,温度降低后更换,每次15分钟。也可以在硬块部位贴一片生土豆片,每日2~3次。这些方法都有助于促使硬块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药物吸收率,从而帮助消除肿块。

    极少数孩子在肌肉注射后,局部发生红肿,疼痛严重,并伴有高热、全身不适、烦躁不安等症状,要考虑注射部位继发感染,要及时告诉医生进行处理。

    个别孩子经过以上处理后,臀部硬块仍无改善,肌肉变性,成为疤痕,发生挛缩。这时硬块加重变大,臀部两侧出现凹陷沟,在皮下能摸到索条状的东西,影响臀部肌肉的功能。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臀肌挛缩症”,是与肌肉注射有明显关系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但是由于孩子小,往往不容易发现。而到孩子能独立行走或年龄更大的时候才发现异常。
, 百拇医药
    有臀肌挛缩症的病儿,表现为行走时两脚分开,呈“八”字形,步态不稳,尤其是奔跑时更为明显,跑的速度也慢。蹲下排便时,双膝不能并拢,两条腿要像青蛙一样分开才行。孩子也不会做“翘二郎腿”的动作,仰卧起坐困难。严重的臀肌挛缩症需要手术治疗。

    还有的孩子,在接受臀部注射时大声哭闹,注射一侧的下肢不能活动,或发生跛行,这可能是坐骨神经受到损伤。

    臀部肌肉注射时的部位,一般选择在臀部的外上方1/4处,此处的肌肉丰厚,而且远离重要的神经血管。但是个别孩子的坐骨神经位置发生变异,走行表浅或偏向外上方,这就容易发生注射损伤。

    注射的药物也与这种损伤有关。有动物实验证实,复方氨基比林、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药物注射时,如药物浸透至坐骨神经周围,较易对其造成损伤而引起瘫痪。另外,进针位置不准确,偏向下内、进针过深,或因孩子不合作,进针后针尖移位,也可能损伤坐骨神经。
, 百拇医药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早期宜适当限制患侧的肢体运动,后期通过理疗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恢复。必要时可行神经探查手术,松解坐骨神经。

    要预防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就应该严格掌握肌肉注射的适应证。孩子生病后,要尽可能用口服方法给药。有些家长盲目相信注射,或怕喂药麻烦,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这是不正确的。

    当然,作为医务人员,注射时操作要规范。注射前认真选择针头,针尖应锐利,不可带钩或有“倒刺”。

    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注射时,如果没有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并为一针,以减少注射时的损伤刺激。

    注射部位也要准确,应严格限定在臀部外上1/4处。注射深浅应适宜,进入皮下的针长应为全长的2/3,以减少伤害。

    第三,当给不合作的儿童注射时,家长应尽力配合医务人员,让孩子安静,保持身体固定姿势,以免发生意外。必须多次打针时,应经常更换肌肉注射部位,尤其不可在已经出现硬疙瘩的部位再注射。

    针头拔出皮肤后,应马上用消毒过的干棉球或酒精棉球压迫针眼1~2分钟,防止针眼继续出血。压迫的力量要适当,不可过大,更不宜揉搓。当局部血管出血凝固后,即可放松,不必再压。孩子注射后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