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2425
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2期
     作者:冯新武 陆 愚

    单位: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526021)

    关键词:高血压;培哚普利;卡托普利;血压;监测

    广东医学990233 【摘要】 目的 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培哚普利2~4 mg/d和卡托普利12.5~25 mg/d进行治疗,运用偶测血压(CBP)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评价疗效。结果 CBP监测培哚普利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90.0%,卡托普利组的显效率51.7%,总有效率81.7%,两组疗效相近。但ABPM培哚普利组显效率31.3%及总有效93.3%均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16.7%、68.2%)。且降压效果持续24 h。结论 培哚普利每日服用一次,能有效控制24 h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规则而有效的血压控制能够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培哚普利是一种新型的不含疏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本研究将它与卡托普利对照,观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代谢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95年1月~1997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住院病人1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Ⅰ期和Ⅱ期病人。年龄30~70岁,病人无恶性肿瘤,无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随机分成两组:培哚普利组(60例)及卡托普利组(60例),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病人各项条件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病人概况比较 项 目

    培哚普利组

    卡托普利组

    性别(例数)

    男

    38

    40
, 百拇医药
    女

    22

    20

    年龄(岁)±s

    58.5±9.6

    59.1±9.5

    范围

    31~70

    30~70

    基础血压(kPa)

    收缩压

    22.9±1.4
, http://www.100md.com
    22.4±1.3

    舒张压

    13.8±0.6

    12.6±0.5

    分期(例)

    Ⅰ期

    19

    18

    Ⅱ期

    41

    42

    病程(a)±s
, 百拇医药
    13.1±2.8

    12.2±3.1

    注:两组间各项条件比较:P>0.05

    1.2 观察方法 所有病人停服降压药物1周行首次ABPM作为对照。监测后即开始服药治疗。连续服药第4周末复测24 h血压监测,以评估药物的降压疗效。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功能、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肌酐、 尿酸、尿素氮、钾、钠、氯及心电图等检查。①偶测血压:停药期每日测坐位右臂血压3次,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前基础因压。治疗后每日测血压,时间同治疗前一致。服药后第4周测量的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后的血压值。②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意大利宝贵体MAPA-33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每30 min自动充气测量左上臂血压一次,监测时间从上午8时至次日8时。本监测仪可自动剔除无效测量数据,并打印各项参数。③用药方法:治疗组60例用培哚普利2~4 mg(法国施维雅药厂,商品名雅施达),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60例采用卡托普利12.5~25 mg,每日3次口服。从低剂量开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1周后调整剂量。如果已达到最大剂量仍无效,可加用其他降压药物。两组疗程均为4周。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偶测血压降压疗效:按1979年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郑州会议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为或超过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67 kPa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33 kPa,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67 kPa。如为收缩期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为或超过4 kPa者也属有效;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②24 h动态血压降压疗效:根据White等[2]提出的标准,治疗后昼夜血压非正常值的次数下降至正常的>90%为显效,50%~90%为有效,<50%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 全部资料均输入电子计算机,采用SAS软件包处理,所用检验有χ2或t检验,Ridit分析。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 ①偶测血压监测:培哚普利组显效32例(53.3%),有效22例,总有效率90.0%(54/60);卡托普利组显效31例(51.7%),有效18例,总有效率81.7%(49/60),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别,但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压。②24 h动态血压监测:培哚普利组显效19例(31.3%),有效37例,总有效率93.3%(56/60);卡托普利组显效10(16.7%),有效31例,总有效率68.3%(41/60),两组比较,P均<0.05,培哚普利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卡托普利。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降压。24 h血压监测结果还显示,口服培哚普利2 mg后30 min血压开始下降,有效控制血压维持24 h,清醒后2~4 h的血压高峰期,也能明显降低血压。口服卡托普利12.5~25 mg后降压效果只能维持4 h左右。详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kPa,±s) 项 目

    培哚普利组

    卡托普利组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偶测收缩压

    22.8±1.4

    20.3±1.3*

    22.5±1.3
, http://www.100md.com
    20.4±1.3*

    偶测舒张压

    13.7±0.6

    12.2±1.3*

    12.7±0.6

    12.0±0.7*

    24 h平均收缩压

    20.1±0.5

    16.5±1.4**

    19.8±1.3

    17.8±1.3*
, http://www.100md.com
    24 h平均舒张压

    12.7±0.6

    10.0±0.5**

    12.3±1.4

    10.7±0.5*

    白昼平均收缩压

    20.2±1.4

    17.5±1.2**

    19.9±1.3

    17.2±1.7*

    白昼平均舒张压
, 百拇医药
    17.5±1.3

    15.5±1.4**

    17.6±1.9

    16.2±1.4*

    夜间平均收缩压

    13.8±1.1

    10.8±0.8**

    13.2±1.2

    10.9±1.7*

    夜间平均舒张压

    11.4±0.5
, http://www.100md.com
    9.4±0.4**

    11.9±1.2

    10.5±0.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2.2 实验检查 培哚普利及卡托普利治疗前后尿素氮、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尿酸、钾、钠、氯均无显著改变。心率无改变。

    2.3 不良反应 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均有6例、出现干咳,患者尚能耐受,无须停药。两组均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 讨论

    培哚普利为一新型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是ACEI的代表药物。本研究以临床证明有效的卡托普利为对照,并且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培哚普利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显示:培哚普利的临床降压作用与卡托普利相似,与国内报道一致[3]。以24 h动态血压比较,培哚普利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卡托普利,且血压下降平稳而持久,每日口服1次,可以控制24 h血压。不良反应与卡托普利相似,除有干咳外,未见低血压、氮质血症等。由此认为培哚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每天只需停药一次,能有效控制24 h血压,降压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长效降压药物。

    4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临床高血压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14

    2 White WB,Morganroth J.Usefulness of ambulatory mor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in assessing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Am J Cardiol ,1989,63:94

    3 任作绪功.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1):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