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2435
脊髓蛛网膜炎18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2期
     作者:褚 峰1 曾白云2

    单位:1南海市盐步医院外科(528247); 2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510260)

    关键词:脊髓蛛网膜炎;诊断;治疗

    广东医学990224 【摘要】 目的 对不同时期脊髓蛛网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阐述脊髓网膜炎的诊断要点,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愈率。方法 对18例脊髓蛛网膜炎患者的发病、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周以内早期患者3例保守治疗痊愈;2周以上12例保守治疗和3例手术治疗者好转9例,无好转6例。结论 提高诊断水平和及早确诊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脊髓网蛛网膜炎并不少见,在椎管内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椎管内肿瘤,表现为蛛网膜、软硬脊膜等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部分病人则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在病程各阶段均有相应措施加以治疗,但效果各异,尤以慢性迁延患者治疗较困难。现将我们对18例该病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为我们1990~1997年收治的病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60岁以上3例,40~59岁7例,20~39岁7例,19岁以下1例。职业:干部3例,工人7例(含船员2例),农民5例,居民3例。发病季节:春季2例,夏季6例,秋季9例,冬季1例。病因:感染4例,椎管内药物刺激1例,长时间受凉后发病3例,外院曾行椎板减压椎管探查2例,不明原因8例。病程:最短3 d,最长8 a,少于2周者3例,2周~6个月8例,超过6个月者7例。入院前诊疗情况:病程大于2周者15例中,8例于当地医院诊治不当,4例未曾诊治,3例诊治正确但病情迁延。

    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所有病例均为不全性感觉和运动障碍,其中感觉-运动障碍平面不等者17例,感觉障碍不均者11例,运动障碍不均者8例,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5例。病变部位:颈段6例处,上胸段3例处,下胸段10例处,腰段11例处。奎肯氏试验:阳性8例,阴性10例。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正常13例,增多5例;蛋白正常6例,增多12例。血常规:白细胞10×109/L以上者1例,(5~10)×109/L者17例;中性分类0.50~0.70者13例,>0.80者2例;淋巴0.30~0.50者13例。椎管阻塞:经椎管造影、MRI、CT检查示椎管部分或完全阻塞8例。
, 百拇医药
    1.3 治疗及转归 手术椎管减压松解3例(其中二次手术者2例),保守治疗15例。转归:治愈3例,好转9例(3例经手术治疗),无好转6例。

    2 讨论

    已知各种原因的感染、中毒、脊柱脊髓损伤、脊髓血管疾病、脊髓脊神经根的压迫和机械刺激、椎管内化学和药物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家族性因素均可能引起脊髓蛛网膜炎[1]。本组18例中具有上述因素者7例,占38.8%;参考有关文献报道,就受凉、寒冷、潮湿及劳累等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则鲜见提及。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于发病前夜有明显睡眠中受凉史,而且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船员、工人、民工、农民)者居多,占12例;居住条件欠佳者(平房、工棚)居多;且均生活在潮湿、多雨地区,提示上述因素可能与蛛网膜炎有密切关系。

    除有明确椎管内感染如化脓性炎症等外,脊髓蛛网膜主要病理改变为无菌性炎症反应,本组特点为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多数正常(占13/18),而蛋白含量多数显著增加(占12/18),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内软硬脊膜、蛛网膜等呈活跃的炎症反应,易蔓延和加重,尚未出现蛛网膜粘连和包裹性囊肿,临床表现为神经根激惹征或迅速的感觉运动障碍。晚期内软硬脊髓、蛛网膜、脊髓之间出现纤维粘连、包裹性积液(囊肿),脊髓、神经根受牵拉压迫,神经功能障碍迁延持久或慢性进行性加重。参考有关文献对上述病程未见明确时间划分,但明确病程有利于指导治疗。
, 百拇医药
    非手术治疗在许多医院均可进行,早期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结核药、抗病毒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和中药等,本组3例早期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采用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疗法,每周1~2次,每次10 mg,次日即见感觉和肌力改善。早期治疗目的和作用在于:①终止病情发展使炎症消散而治愈;②推迟进入慢性期,为转往有条件医院进一步系统治疗争取时间。尚有报道行椎管内氧气或透明质酸酶注射[2],或定痫灵胶囊口服以治疗本病[3]。我们认为必须在全身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某种经验性药物或疗法方较稳妥,特别是对较早期患者,本组保守治疗15例:3例早期平均住院治疗19 d,多于10 d内症状体征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晚期患者治疗30~40 d后好转6例,病程在2 a以上者6例,治疗30~40 d无好转;手术3例(其中2例为二次手术):2例腰段椎管探查、黄韧带松解,1例颈段椎管探查、粘连松解,术后10~15 d后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本组15例入院时病程超过2周,有8例于当地医院诊疗不当。这与本病呈多样性、反复性,病例较少及医生缺乏认识和经验有关,许多患者往往先于基层医院就医,故首诊医生对此病应有清醒认识和足够警惕,以便尽早确诊,及时治疗。凡有感染、中毒、外伤、受凉等原因或不明原因的节段不一、程度不等的肢体麻木、疼痛和不完全性感觉和运动障碍者,均应考虑本病,并与椎管内占位、脊髓炎、脊髓血管病变、椎间盘突出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相鉴别。根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腰穿、椎管造影应可确诊,CT、MRI可帮助诊断仍需密切结合临床,基层不便采用。在与其它疾病特别是脊髓炎或椎管内肿瘤不能及时鉴别的情况下可暂时先按本病治疗,再作进一步检查确诊。

    3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32~239

    2 符少玲,吴惠珍,麦德贞.椎管氧气疗法治愈脊髓蛛网膜炎一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5(1):48

    3 段汝良,张瓞安.定痫灵胶囊治疗8例脊髓蛛网膜炎临床观察.中医研究杂志,1996,9(3):30, 百拇医药(褚 峰1 曾白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