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
作者:王传俭 王焕莲
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22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80435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人们往往存有恐癌心理。多数患者都难以承受其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不利于治疗和预后。因此,探讨放疗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对提高放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与调查方法
1.1 临床资料。1997年3~10月我科共收治218例肿瘤患者,男124例,女94例。鼻咽癌28例,喉癌18例,上颌窦癌11例,食管癌16例,肺癌21例,肝癌8例,恶性淋巴瘤13例,皮肤癌10例,宫颈癌24例,乳腺癌38例,其他肿瘤31例。
, 百拇医药
1.2 调查方法。本组病例经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讲解后,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对文化程度低或文盲患者,则由笔者代填。发放218份,收回218份。
2 放疗患者心理特征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示,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下简称放疗)时其心理除具有一般依赖性增加,自尊心增强,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波动外,其突出心理特征为恐惧、猜疑、焦虑不安和绝望。
2.1 恐惧心理。本组184例有恐惧心理,占84.4%。患者由于平时身体健康,突然得知患癌,毫无思想准备,加之周围人的紧张和过分关心,使其忧心忡忡,整日惶恐不安,加重了其心理负担。患者害怕癌症治不好和受病痛折磨,害怕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难以完成放疗计划,忧虑放疗效果而出现恐惧、悲观、绝望心理,失去战胜癌症的信心。表现为愤怒、抗拒和抵触情绪。有的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心理反应。
, http://www.100md.com
2.2 猜疑心理。201例(占92.2%)患者有不同程度猜疑心理,在疾病确诊前,既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又害怕知道真相而对医务人员和亲属的言行、表情特别敏感,怀疑对自己不讲真实病情;有的抱多疑及侥幸心理,自认为可能是误诊或癌症尚属早期;有的将放疗反应猜疑为病情恶化或癌转移,甚至将自己与病情较重的患者不加分析地对照或查阅有关书刊,造成过度紧张加重心理负担。
2.3 焦虑不安。201例有猜疑心理的患者中,同时存在焦虑不安心理。患者感觉有极度紧张、恐惧伴有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有的表现为严重自卑。他们害怕因患癌失去职业、地位,减少或失去经济来源,由当初恐惧或侥幸转为自怜和怨恨,愁闷不已,情绪极度消沉。
2.4 绝望心理。87例(占39.9%)属癌症晚期,肿瘤侵犯神经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或广泛转移呈恶液质,患者极度痛苦,而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动、暴躁、孤独消沉,丧失治疗信心或拒绝治疗,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 百拇医药
2.5 不同个体心理特征。癌症患者常因年龄、性别、经济状况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患癌的中、青年患者其精神极度紧张,思想包袱沉重,情绪低落。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念,求生欲望强烈,迫切希望早日治愈。老年患者对疾病治疗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状况的制约,因为癌症是一种难治、经济耗费大的疾病,相当长的治疗过程及昂贵的医疗费用,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庭在精神、心理、经济上不堪重负,曾有41例患者想放弃治疗。女性情感脆弱、思想负担重,而男性则相对较开朗。
3 肿瘤放疗患者心理护理
3.1 有目的地做好宣教工作。针对放疗前多数患者对肿瘤及放疗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特点,我们采用广播、办黑板报、咨询等形式宣传肿瘤及放疗常识,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谈,讲清肿瘤放疗的必要性,介绍其原理、方法,放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使之对放疗有一定的了解,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消除不良心理,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
, 百拇医药
3.2 注意保护性医疗。医技人员切忌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谈话时语言要谨慎,避免过早泄露诊断结果,避免或减轻不良刺激及恐惧、猜疑心理。
3.3 根据不同病程,给予相应的预见性处理。在放疗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全身或局部反应,如血象下降、皮肤反应等。特别是晚期癌性疼痛,一般药物难以控制而产生精神疑虑和恐惧心理。医技人员应具有预见能力,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局部预防性照射等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稳定情绪,增强信心。
3.4 充分发挥放疗的抗癌作用。扎实的基础理论,娴熟的医疗技能与操作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治疗前应认真核查放疗条件,操纵治疗机时各种数据和治疗附件的应用应准确无误;严格杜绝治疗摆位过程中的误差,技术操作要做到稳重、准确、熟练迅速。应不断提高放疗技术素质和责任感,以保证放疗精确度,提高疗效,使患者增强治愈信心,消除对放疗的忧虑心理。
3.5 创造良好心理环境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良好的医德、热情和蔼的工作态度可使患者产生安全和信任感。我们在病区开设音乐康复区,在不影响治疗和休息的前提下,利用播音形式宣传肿瘤防治科普知识;播放轻音乐;经常召开工休座谈会,请康复放疗患者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等,使患者精神有新的寄托,减少忧虑及痛苦。
, 百拇医药
4 讨论
4.1 近20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地将癌症归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1]。祖国医学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和,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患者心理障碍必然影响放疗效果。我们针对患者不同个性及共性的心理特征,按照上述心理护理方法,在放疗前、中、后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后,恐惧心理减轻72例,消除112例;猜疑、焦虑心理减轻53例,消除148例;绝望心理减轻32例、消除55例。
4.2 心理活动过程是内外因素作用下,高级神经中枢作出的复杂反应,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肿瘤放疗患者猜疑心理来源于恐惧,而恐惧又加重猜疑心理。焦虑不安也是一种心理异常表现,是一种精神症状。个性心理因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我们根据患者个性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暗示诱导、宣教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了解放疗;用防癌、抗癌科普知识开展咨询活动,以帮助患者克服恐癌和疑虑心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
4.3 在制订、执行放疗计划过程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以保证剂量及摆位准确。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安全感,使之乐于接受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 695
2 舒耀荣主编.肿瘤预防与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11
(1998-03-02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22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80435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人们往往存有恐癌心理。多数患者都难以承受其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不利于治疗和预后。因此,探讨放疗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对提高放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与调查方法
1.1 临床资料。1997年3~10月我科共收治218例肿瘤患者,男124例,女94例。鼻咽癌28例,喉癌18例,上颌窦癌11例,食管癌16例,肺癌21例,肝癌8例,恶性淋巴瘤13例,皮肤癌10例,宫颈癌24例,乳腺癌38例,其他肿瘤31例。
, 百拇医药
1.2 调查方法。本组病例经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讲解后,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对文化程度低或文盲患者,则由笔者代填。发放218份,收回218份。
2 放疗患者心理特征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示,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下简称放疗)时其心理除具有一般依赖性增加,自尊心增强,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波动外,其突出心理特征为恐惧、猜疑、焦虑不安和绝望。
2.1 恐惧心理。本组184例有恐惧心理,占84.4%。患者由于平时身体健康,突然得知患癌,毫无思想准备,加之周围人的紧张和过分关心,使其忧心忡忡,整日惶恐不安,加重了其心理负担。患者害怕癌症治不好和受病痛折磨,害怕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难以完成放疗计划,忧虑放疗效果而出现恐惧、悲观、绝望心理,失去战胜癌症的信心。表现为愤怒、抗拒和抵触情绪。有的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心理反应。
, http://www.100md.com
2.2 猜疑心理。201例(占92.2%)患者有不同程度猜疑心理,在疾病确诊前,既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又害怕知道真相而对医务人员和亲属的言行、表情特别敏感,怀疑对自己不讲真实病情;有的抱多疑及侥幸心理,自认为可能是误诊或癌症尚属早期;有的将放疗反应猜疑为病情恶化或癌转移,甚至将自己与病情较重的患者不加分析地对照或查阅有关书刊,造成过度紧张加重心理负担。
2.3 焦虑不安。201例有猜疑心理的患者中,同时存在焦虑不安心理。患者感觉有极度紧张、恐惧伴有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有的表现为严重自卑。他们害怕因患癌失去职业、地位,减少或失去经济来源,由当初恐惧或侥幸转为自怜和怨恨,愁闷不已,情绪极度消沉。
2.4 绝望心理。87例(占39.9%)属癌症晚期,肿瘤侵犯神经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或广泛转移呈恶液质,患者极度痛苦,而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动、暴躁、孤独消沉,丧失治疗信心或拒绝治疗,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 百拇医药
2.5 不同个体心理特征。癌症患者常因年龄、性别、经济状况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患癌的中、青年患者其精神极度紧张,思想包袱沉重,情绪低落。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念,求生欲望强烈,迫切希望早日治愈。老年患者对疾病治疗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状况的制约,因为癌症是一种难治、经济耗费大的疾病,相当长的治疗过程及昂贵的医疗费用,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庭在精神、心理、经济上不堪重负,曾有41例患者想放弃治疗。女性情感脆弱、思想负担重,而男性则相对较开朗。
3 肿瘤放疗患者心理护理
3.1 有目的地做好宣教工作。针对放疗前多数患者对肿瘤及放疗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特点,我们采用广播、办黑板报、咨询等形式宣传肿瘤及放疗常识,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谈,讲清肿瘤放疗的必要性,介绍其原理、方法,放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使之对放疗有一定的了解,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消除不良心理,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
, 百拇医药
3.2 注意保护性医疗。医技人员切忌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谈话时语言要谨慎,避免过早泄露诊断结果,避免或减轻不良刺激及恐惧、猜疑心理。
3.3 根据不同病程,给予相应的预见性处理。在放疗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全身或局部反应,如血象下降、皮肤反应等。特别是晚期癌性疼痛,一般药物难以控制而产生精神疑虑和恐惧心理。医技人员应具有预见能力,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局部预防性照射等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稳定情绪,增强信心。
3.4 充分发挥放疗的抗癌作用。扎实的基础理论,娴熟的医疗技能与操作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治疗前应认真核查放疗条件,操纵治疗机时各种数据和治疗附件的应用应准确无误;严格杜绝治疗摆位过程中的误差,技术操作要做到稳重、准确、熟练迅速。应不断提高放疗技术素质和责任感,以保证放疗精确度,提高疗效,使患者增强治愈信心,消除对放疗的忧虑心理。
3.5 创造良好心理环境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良好的医德、热情和蔼的工作态度可使患者产生安全和信任感。我们在病区开设音乐康复区,在不影响治疗和休息的前提下,利用播音形式宣传肿瘤防治科普知识;播放轻音乐;经常召开工休座谈会,请康复放疗患者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等,使患者精神有新的寄托,减少忧虑及痛苦。
, 百拇医药
4 讨论
4.1 近20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地将癌症归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1]。祖国医学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和,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患者心理障碍必然影响放疗效果。我们针对患者不同个性及共性的心理特征,按照上述心理护理方法,在放疗前、中、后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后,恐惧心理减轻72例,消除112例;猜疑、焦虑心理减轻53例,消除148例;绝望心理减轻32例、消除55例。
4.2 心理活动过程是内外因素作用下,高级神经中枢作出的复杂反应,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肿瘤放疗患者猜疑心理来源于恐惧,而恐惧又加重猜疑心理。焦虑不安也是一种心理异常表现,是一种精神症状。个性心理因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我们根据患者个性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暗示诱导、宣教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了解放疗;用防癌、抗癌科普知识开展咨询活动,以帮助患者克服恐癌和疑虑心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
4.3 在制订、执行放疗计划过程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以保证剂量及摆位准确。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安全感,使之乐于接受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 695
2 舒耀荣主编.肿瘤预防与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11
(1998-03-02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