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肺爆震伤的救治护理
作者:周雁荣
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90216
肺爆震伤是因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或水波冲击胸部使胸壁撞击肺组织,紧随高压后的负压波使肺脏碰撞胸壁而产生肺挫伤、肺毛细血管出血、小支气管和肺泡破裂、肺组织广泛性渗出、肺水肿,严重者可有血气胸,危及生命[1]。该病临床少见,病情危重,我科于1998年2月14日,同时收治8例肺爆震伤患者,其救治及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8~36岁,均为烈性炸药爆炸致伤。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其中2例重伤者伴紫绀、咳白色泡沫痰、血气胸,听诊双肺布满湿罗音。均给予吸氧,协助咳痰及抗炎、补液对症处理;2例重伤者行气管切开并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本组病例经救治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2 救治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充分给氧:肺爆震伤后由于肺组织挫伤,肺小支气管及肺泡破裂,肺毛细血管出血致肺组织广泛渗出、水肿,肺通气功能受损,从而引起缺氧;加之疼痛使呼吸幅度减弱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堵塞更进一步加重缺氧。简便有效的处理措施是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咳痰,同时辅以鼻导管吸痰及给氧[1]。如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粘稠或有血块不易咳出致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同时应用呼吸机呼吸末正压通气,可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本组2例严重伤者行气管切开,并辅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救治成功。
2.2 镇静、镇痛:本组患者对受伤经历留有恐怖的记忆,同时因缺氧、呼吸困难,加重了患者的恐怖心理,由于精神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更加重组织耗氧,导致缺氧。早期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利于疾病的救治和病情的恢复。本组6例轻伤患者早期每晚定时口服安定5 mg,2例重伤患者每日肌注强痛定100 mg,连续3 d,均睡眠良好,疼痛减轻,能有效地咳嗽、咳痰,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2.3 东莨菪碱的应用:静脉注入东莨菪碱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肺毛细血管上皮的通透性,有效地控制肺泡渗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同时,东莨菪碱有镇静作用[2],早期应用足量。本组患者首次给予东莨菪碱0.3 mg,静注,观察10~15 min,症状无缓解,再次静推0.3 mg,直至患者临床症状(咳白色泡沫痰)缓解或消失,呼吸音恢复正常。1例重伤患者东莨菪碱总量达3 mg,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呼吸困难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
2.4 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是抢救爆震伤、创伤性湿肺的常用药物。应用激素时应同时用大剂量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病情稳定后即停药。本组患者入院时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重伤者达30 mg)静注,1/d,病情平稳后5~10 mg/d,共用3~5 d,无并发症发生。
3 护理体会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6例轻症患者鼓励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及祛痰药物以协助排痰,4例辅以鼻导管负压吸痰;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定时经气管切开处吸痰,痰液粘稠时,给予生理盐水或2%碘化钾稀释痰液后吸出。同时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缺氧改善后严格按脱机指征脱机。
, 百拇医药
3.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肺爆震伤患者由于肺组织的损伤,引起呼吸困难,缺氧致血压、心律(率)发生变化,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和心律(率)的变化。本组2例重伤者早期均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征象,经严密观察,行有效的抗休克处理,及时控制了病情。
3.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组8例患者均并发耳膜穿孔,给予0.5%链霉素滴耳,4/d,并保持耳道干燥,勿进水,待择期进一步治疗。其中1例并发浅Ⅱ°右下肢烧伤,给予5%磺胺嘧啶银湿敷,2/d,7 d后病愈出院。2例出现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4 d治愈。
3.4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系突发事件致外伤,均存在烦躁、恐惧、不安的心理。我们充分了解患者各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针对伤情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①急救期。迅速实施有效的诊治措施,同时针对患者烦躁、紧张恐惧心理,从稳定情绪入手,做到态度和蔼,操作轻柔、准确,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通过我们的言行使其产生信赖和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心理。②恢复期。病情平稳后,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尽量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对心理创伤较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抑郁情绪。本组1例男性青年患者,本人重伤的同时,目睹其兄被炸死,因而情绪郁闷,长期处于恐惧状态。急救期后,我们即与其交谈,鼓励他面对现实,珍惜生命,树立自强、自立的生活信念。在我们的帮助和疏导下,患者情绪逐渐稳定,重新树立起生活信心,在身体创伤得到治疗的同时,心理也得以康复。
参考文献
1 叶维基,胡象珍,方善德等.实用创伤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9~151
2 江明性,杨藻宸.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1~64
(1998-12-23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90216
肺爆震伤是因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或水波冲击胸部使胸壁撞击肺组织,紧随高压后的负压波使肺脏碰撞胸壁而产生肺挫伤、肺毛细血管出血、小支气管和肺泡破裂、肺组织广泛性渗出、肺水肿,严重者可有血气胸,危及生命[1]。该病临床少见,病情危重,我科于1998年2月14日,同时收治8例肺爆震伤患者,其救治及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8~36岁,均为烈性炸药爆炸致伤。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其中2例重伤者伴紫绀、咳白色泡沫痰、血气胸,听诊双肺布满湿罗音。均给予吸氧,协助咳痰及抗炎、补液对症处理;2例重伤者行气管切开并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本组病例经救治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2 救治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充分给氧:肺爆震伤后由于肺组织挫伤,肺小支气管及肺泡破裂,肺毛细血管出血致肺组织广泛渗出、水肿,肺通气功能受损,从而引起缺氧;加之疼痛使呼吸幅度减弱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堵塞更进一步加重缺氧。简便有效的处理措施是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咳痰,同时辅以鼻导管吸痰及给氧[1]。如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粘稠或有血块不易咳出致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同时应用呼吸机呼吸末正压通气,可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本组2例严重伤者行气管切开,并辅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救治成功。
2.2 镇静、镇痛:本组患者对受伤经历留有恐怖的记忆,同时因缺氧、呼吸困难,加重了患者的恐怖心理,由于精神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更加重组织耗氧,导致缺氧。早期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利于疾病的救治和病情的恢复。本组6例轻伤患者早期每晚定时口服安定5 mg,2例重伤患者每日肌注强痛定100 mg,连续3 d,均睡眠良好,疼痛减轻,能有效地咳嗽、咳痰,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2.3 东莨菪碱的应用:静脉注入东莨菪碱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肺毛细血管上皮的通透性,有效地控制肺泡渗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同时,东莨菪碱有镇静作用[2],早期应用足量。本组患者首次给予东莨菪碱0.3 mg,静注,观察10~15 min,症状无缓解,再次静推0.3 mg,直至患者临床症状(咳白色泡沫痰)缓解或消失,呼吸音恢复正常。1例重伤患者东莨菪碱总量达3 mg,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呼吸困难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
2.4 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是抢救爆震伤、创伤性湿肺的常用药物。应用激素时应同时用大剂量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病情稳定后即停药。本组患者入院时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重伤者达30 mg)静注,1/d,病情平稳后5~10 mg/d,共用3~5 d,无并发症发生。
3 护理体会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6例轻症患者鼓励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及祛痰药物以协助排痰,4例辅以鼻导管负压吸痰;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定时经气管切开处吸痰,痰液粘稠时,给予生理盐水或2%碘化钾稀释痰液后吸出。同时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缺氧改善后严格按脱机指征脱机。
, 百拇医药
3.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肺爆震伤患者由于肺组织的损伤,引起呼吸困难,缺氧致血压、心律(率)发生变化,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和心律(率)的变化。本组2例重伤者早期均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征象,经严密观察,行有效的抗休克处理,及时控制了病情。
3.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组8例患者均并发耳膜穿孔,给予0.5%链霉素滴耳,4/d,并保持耳道干燥,勿进水,待择期进一步治疗。其中1例并发浅Ⅱ°右下肢烧伤,给予5%磺胺嘧啶银湿敷,2/d,7 d后病愈出院。2例出现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4 d治愈。
3.4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系突发事件致外伤,均存在烦躁、恐惧、不安的心理。我们充分了解患者各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针对伤情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①急救期。迅速实施有效的诊治措施,同时针对患者烦躁、紧张恐惧心理,从稳定情绪入手,做到态度和蔼,操作轻柔、准确,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通过我们的言行使其产生信赖和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心理。②恢复期。病情平稳后,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尽量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对心理创伤较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抑郁情绪。本组1例男性青年患者,本人重伤的同时,目睹其兄被炸死,因而情绪郁闷,长期处于恐惧状态。急救期后,我们即与其交谈,鼓励他面对现实,珍惜生命,树立自强、自立的生活信念。在我们的帮助和疏导下,患者情绪逐渐稳定,重新树立起生活信心,在身体创伤得到治疗的同时,心理也得以康复。
参考文献
1 叶维基,胡象珍,方善德等.实用创伤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9~151
2 江明性,杨藻宸.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1~64
(1998-12-23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