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2819
1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钟莹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珠海 519000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90448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从患早期梅毒的孕妇的子宫获得的,通常在怀孕4个月经胎盘传染,胎儿可死亡或流产[1]。致病菌为梅毒螺旋体,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下降等。1997年9月我科收治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住院30 d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出生4 h,系孕2产2,孕38+4周,滞产行剖宫产,体重2.515 kg。Apgar评分出生后1 min为6 分;3 min 2分;10 min 8分。羊水Ⅱ度污染,胎盘体积较大,表面豆腐渣样糜烂。出生后3 min,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心跳微弱(HR<100/min),全身皮肤紫绀明显,立即给予气管插管,人工正压供氧后,心跳、呼吸恢复正常。查体:T37℃,HR 140/min,R 50/min,神清,反应稍差,营养发育中等,哭声弱,吸氧下无紫绀,眼部有脓性分泌物,腹部稍胀,肝右肋下3 cm,脾左肋下1 cm;全身皮肤有散在大小不等白色腐烂斑,直径0.5~2 cm,部分剥脱。实验室检查:WBC 2.54×109/L,Hb 100g/L,PLT 40×1012/L,梅毒螺旋体试验(+)。临床诊断:先天性梅毒。经吸氧、吸痰,口服克霉唑,静滴青霉素、胞二磷胆碱,补碱及配合输新鲜血浆、丙种球蛋白、氨基酸等综合治疗,未发生并发症,体重由2.515 kg增长到2.850 kg,住院30 d 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预防交叉感染:将患儿置消毒暖箱内,温度33℃。室内各种物品用0.3%的速消净溶液擦拭,2/d;用空气净化仪作空气消毒,3/d;用0.5%的速消净溶液拖地,3/d。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前后用消毒液浸泡双手,必要时带无菌手套。

    2.2 皮肤护理:皮肤糜烂处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因此,皮肤护理至关重要。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随时清除剥脱的皮屑,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剪指(趾)甲。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无皱褶,更换床单,1/d。勤换尿片,每次换尿片时用清洁棉蘸温开水清洗臀部。经常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发生。经以上护理,患儿皮肤腐烂处于入院后第10 d逐渐好转至痊愈,无褥疮发生。

    2.3 五官、脐部护理:脐部用2%碘酊及75%酒精消毒,2/d。眼部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2/d,每4 h用生理盐水棉签清除分泌物后用红霉素软膏涂眼。患儿住院7 d后双眼无分泌物出现。
, 百拇医药
    2.4 维持静脉通道:及时、准确地输注抗生素及营养物质,以增加机体的营养及抵抗力,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记录出入量,以观察患儿的病情动态变化。先天性梅毒首选青霉素治疗,治疗剂量要足够,疗程要规则。该患儿治疗首剂量为40万U加10%葡萄糖注射液10 ml静脉给药,疗程为8 d;后逐渐减量至20、10万U,疗程分别为6、14 d。熟练掌握药物的配制与使用,准确执行药疗计划。该患儿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2.5 合理喂养:采取母乳喂养。喂奶前先试喂糖水3 ml,1/3 h,吸吮有力、无呕吐后再给予母乳。喂母乳时先将母乳挤出,然后用奶杯从小剂量开始喂养,首剂量为5 ml,前3 d每天增加5 ml,1/3 h,以后按需哺乳。喂奶时将患儿置头高侧卧位,防止呛咳、溢奶窒息。

    2.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该患儿住院当天体温达39℃,考虑为暖箱温度过高,予降低箱温及温水擦浴后体温降至正常。住院第5 d出现皮肤轻度黄染,考虑为生理性黄疸,给予鲁米那5 mg口服,3/d,1周后皮肤黄染消退。予开塞露塞肛后排便伴有少许鲜血,可能为塞肛时损伤肛周粘膜所致,遵医嘱予以维生素K静滴止血治疗后好转。

    2.7 出院指导:出院时嘱患儿家属定期复诊。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以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主编.现代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77~78

    (1998-11-04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