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62843
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顾丽芳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 450005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

    护理学杂志990506 摘要 重组干扰素-α(IFN-α)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药物,由于治疗过程中需长期应用,对机体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往往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耐受性,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本文对342例采用IFN-α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定向性观察,分析影响IFN-α治疗的相关因素有:①IFN-α的不良反应;②患者个体间的差异;③给药的剂量、次数与时间。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做好用药前的准备,包括心理护理,介绍IFN-α的作用、不良反应及对策等;②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③动态观察药物疗效指标,耐心解释治疗中有关指标的变化;④优化给药时间;⑤指导合理饮食。有效地减轻了IFN-α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 interferon; chronic hepatitis B; side-effect

    重组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可明显抑制HBV的复制,长期注射后产生中和抗体的比率较低,疗效稳定且可重复,是最有希望的抗病毒药物之一[1]。在长期治疗过程中,IFN-α对机体的许多靶细胞和靶器官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效果。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我科应用IFN-α治疗CHB患者342例,并进行定向性观察,分析影响IFN-α治疗的相关因素,探讨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42例,均符合CHB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69例,女73例,年龄5~68岁,平均31.5岁。随机分成3组,接受不同方法的IFN-α治疗。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表1 治疗前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组

    (n=64)

    2组

    (n=110)

    3组

    (n=168)

    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HBeAg*(OD值)

    ALT(U/L)
, 百拇医药
    4816

    35.6±8.9

    3.83±4.18

    17.4±9.7

    161.6±47.8

    8723

    41.3±11.1

    2.18±2.34

    19.5±10.3

    158.1±33.7

    13929

    37.3±9.6
, 百拇医药
    4.02±3.67

    17.1±11.3

    179.5±32.9

    * HBeAg OD值≥2.1为阳性

    1.2 治疗方法:第1组(干扰素冲击组)64例,IFNa-2α 3MU,1/d,肌注12周;第2组(干扰素常规组)110例,IFNa-2α 3MU,隔日1次,肌注12周;第3组(联合用药组)168例,IFNa-2α 1MU,1/d,肌注4周,继续1MU,隔日1次,肌注8周。

    2 结果

    3组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

    表2 3组不良反应情况(例) 组
, 百拇医药
    别

    例

    发热伴流

    感样症状

    胃肠道

    症状

    皮

    疹

    WBC

    下降

    BPC

    下降

    齿龈

    出血
, 百拇医药
    失眠

    嗜睡

    1

    2

    3

    64

    110

    168

    24

    27

    23

    13

    17

    18
, 百拇医药
    8

    11

    12

    8

    8

    12

    6

    4

    9

    6

    1

    5

    4

    3
, 百拇医药
    4

    3 影响IFN-α治疗的相关因素

    3.1 患者耐受状况:由于CHB患者本身疾病加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可使原有症状加重,而影响患者接受IFN-α治疗的耐受性。本组出现不良反应的137例(223例次)患者中,能完全耐受治疗者103例(75.2%);耐受性一般,给予处理后能坚持完成疗程者29例(21.2%);不能耐受5例,其中减少剂量3例、中止治疗者2例。通过观察比较,3组不同用药方法与患者耐受性无显著差异,而耐受性好的患者其疗效明显好于耐受性一般或差的患者(见表3),经χ2检验,χ2=22.87,P<0.01,有显著性差异。

    表3 IFN-α治疗耐受状况与疗效 耐受性

    例

    完全应答
, http://www.100md.com
    部分应答

    无应答

    有效

    例

    %

    例

    %

    例

    %

    例

    %

    好

    一般

    差
, http://www.100md.com
    103

    29

    5

    53

    11

    51.45

    37.93

    44

    8

    1

    42.72

    27.59

    20.00
, 百拇医药
    6

    10

    4

    5.83

    34.48

    80.00

    97

    19

    1

    94.17

    65.52

    20.00

    3.2 给药剂量及次数:一般IFN-α剂量为3×106~5×106 U/d较安全[2]。IFN-α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用药方法直接相关,剂量越大,次数越频,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越早,症状也越重。3组不同治疗方法中,以第1组出现的不良反应频率最高,表现最为明显,见表2。经χ2检验,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第1组与第3组比较,χ2=16.26,P<0.01;第2组与第3组比较,χ2=5.31,P<0.05,差异有极显著性和显著性。
, 百拇医药
    3.3 患者个体差异:文化程度高、经济状况好的患者,情绪乐观,对治疗有信心,能主动配合,有较好的承受力;未受过教育、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性格多忧郁、孤僻、急躁,对不良反应可逆性怀疑,治疗中疗效指标出现波动易丧失信心。经观察分析,IFN-α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的耐受性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有显著相关(P<0.05)。

    3.4 给药时间:经观察,注射时间不同,不良反应程度有区别,晨8时注射IFN-α不良反应明显,20时不良反应轻,耐受状况好;每日注射与隔日注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4 护理

    4.1 治疗前的准备:在使用IFN-α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IFN-α是目前治疗CHB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其表现、产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及应对方法等;耐心解释,说明IFN-α不良反应是暂时性、自限性和可逆的,会自行消失。疏导患者,使其保持乐观豁达、心情舒畅,以减轻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4.2 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IFN-α治疗初期出现流感样症状,一般不需处理。观察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发展,同时解释这些不良反应类似于患感冒时人体内自然产生干扰素作用,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儿童、老人用量酌减,对高热、不良反应明显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酌情使用退热药。若WBC<3×109/L,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对重度疲劳、严重焦虑、精神障碍、骨髓抑制的患者及时认真观察,给予对症处理及减少剂量或暂停用药。

    4.3 监测疗效指标:IFN-α治疗前、治疗中每2周查血、尿常规1次,每月查肝、肾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HBV-DNA、HBeAg)1次。部分患者疗程中ALT可出现波动或一过性增高,应告知患者,慢性肝炎是一种以肝脏为主的全身性感染疾病,在感染过程中存在着反复的自身感染,注射IFN-α后免疫系统被激活,溶解感染的肝细胞,清除病毒,出现ALT短暂升高是促进肝炎自愈的过程,出现这些反应是治疗的有益反应。

    4.4 优化给药时间:正确掌握和选择用药时间,可提高IFN-α的疗效,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增加药物安全性,本文第1、3组及伴有合并症、心理抑郁程度高的患者,治疗第1~4周注射时间改为每晚20~21时,使患者在睡眠中渡过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4.5 适当休息、合理营养:治疗前,指导患者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用药2 h内不进食,待反应缓解后鼓励患者进食。饮食按个体化原则,合理营养,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糖、热量及脂肪饮食,忌刺激性食物。

    参考文献

    1 Davis G 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Hepatology, 1991,14(3):567

    2 熊诗松,刘锡光.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诊断与防治.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112

    (1999-01-27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