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63099
王不留行压迫耳穴治疗小儿眼睑痉挛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唐晓荣 杨俊芳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长沙 410007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000629 眼睑痉挛是儿童较常见的眼病,以双眼睑间歇性或持续性不随意眨眼为特征。患儿眼睑痉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及学习,也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我科于1996~1998年治疗564例双眼睑痉挛患儿,采用毫针刺激耳垂穴位,粘贴“王不留行”压迫刺激(简称耳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64例中男392例(69.5%),女172例(30.5%),男女之比为2.28∶1,年龄最小1岁8个月,最大14岁,其中1岁8个月~3岁92例(16.3%),4~5岁116例(20.6%),6~14岁356例(63.1%)。564例中Ⅰ级52例,Ⅱ级385例,Ⅲ级115例,Ⅳ级12例。
, 百拇医药
    1.2 疾病分级标准

    按Jankovic分类法:0级——无症状;Ⅰ级——在强光、风、某些动作或眉间敲击等外因刺激下瞬目频繁;Ⅱ级——轻度自发的眼睑跳动,但还不是痉挛性,不引起活动障碍,但可使患者思想负担加重;Ⅲ级——非常引人注目的中度睑痉挛,其余面肌亦轻度活动障碍;Ⅳ级——眼睑痉挛使活动能力严重障碍,并可能伴其它面肌痉挛[1]

    1.3 眼睑痉挛的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痉挛程度降低至0级。明显缓解:Ⅱ~Ⅳ级降低至Ⅰ~Ⅱ级。部分缓解:Ⅳ级降低至Ⅲ级[2]

    1.4 治疗方法

    ①材料:规格为2.0寸的毫针(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60 min),无菌持物罐及钳,75%酒精,无菌棉签,无菌生理盐水,王不留行籽及胶布(40%甲醛40ml/m3加高锰酸钾30 g/m3密闭24 h薰蒸消毒),无菌剪刀、纱布及弯盘。②部位:沿耳垂上方的屏间切迹划一水平线,再以此水平线为起点,将耳垂平分为9个区,其5区中点处为穿刺部位(见图1)。③操作步骤:向患儿及家属解释、说明治疗目的,以取得合作。取耳垂的5区中点,剪一小块方形或园形胶布,粘上未开花的王不留行籽;持无菌持物钳夹取浸泡在2%戊二醛液中的毫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放在无菌纱布上备用。患儿取坐位或站位,头偏向一侧,用75%酒精消毒耳垂待干,左手固定耳垂,右手持毫针,在定位处垂直进针,以不穿透耳垂为宜,轻轻捻转15~30 s拔针,将王不留行籽对准穿刺点,贴上胶布固定。同法作另一侧。按摩3~4次/d,1~3 min/次,粘贴药保留1周为1疗程。④注意定位准确:贴上胶布后嘱患儿或家属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脱落或移位。
, 百拇医药
    图1 耳垂示意图

    2 结果

    564例患儿,治疗1疗程后完全缓解444例,占78.72%;明显缓解64例,占11.35%;部分缓解56例,占9.93%。

    典型病例:男,10岁,诊断为Ⅳ级眼睑痉挛,发作时睑裂缩小,眼角、嘴角、鼻根和眉间肌肉抽动,阅读障碍,脑电图、CT检查结果均正常,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经暗示治疗无效,排除癔病。采用耳穴治疗1疗程症状明显缓解,重复治疗1疗程痊愈,经1年追踪观察未复发。

    3 讨论

    耳穴治疗可起到刺激穴位,压迫按摩,产生酸、胀、痛的感觉,抑制眼睑痉挛。中药王不留行为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功能是行血通经。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同时配合服用维生素B1及D,局部点抗生素眼药水,有效率达到100%。维生素B1有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预防低钙引起肌肉痉挛。
, 百拇医药
    引起小儿眼睑痉挛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是患儿情绪、家庭气氛紧张、强光刺激,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及维生素B1及D的缺乏等[3]。在睡眠充足、精神松弛、散步等情况下能缓解。故应尽量给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以缓解紧张心理,转移其注意力,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

    从资料上分析,眼睑痉挛好发于男孩及学龄儿童,可能与男孩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较女孩大及学龄儿童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有关。应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的眼部保健,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采用耳穴治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对组织损伤小,感染机会少,对小儿眼睑痉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高峰.眼周表情肌切除治疗特发性睑痉挛.中华眼科杂志,1989,25(4):242

    2,吴 晓.肉毒杆菌毒素在眼科的应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9,7(1):50

    3,蔡琼摘录.特发性睑痉挛.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1,15(6):374

    收稿:1999-12-23

    修回:2000-02-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