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网络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
作者:班桂玲 彭联军
单位:253012,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90413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84(1999)04-0159-01
Role Played by Heart Disease Group Monitoring Net Outside Hosp ital in Emergency Cases Before Admission
Ban Guiling,Peng Lianjun
(Municipal Hospital of Dezhou City,S handong 253012 China)
, http://www.100md.com
院前急救是意外事故、急重症病人在未到医院前,即在院外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现场急救[1]。虽然受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全面处理,但对稳定病情起着重要作用。我院1995年3月引进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网络,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监测及院前急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包括80486主机、彩色显示器、调制解调器、打印机,珠海中立实业电子公司开发的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应用软件及YJW-1000型心脏预警器(心脏BB机)。
1.2 临床资料:本组1 760例,其中男1 328例,女43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21.5岁。住院630人,院外1 130人。电话发送770次,其中光电耦合1270次。
1.3 方法:病人携带心脏BB机,采用模拟V1、V5双极导联,双通道同步记录。当病人在院外感到心脏不适时,可立即按动BB机电键将心电图记录下来,然后把心脏BB机对准拨通的“120”电话筒,将BB机内记录的信息输入中央处理系统,经值班医生诊断后,马上通过电话给予相应的治疗指导。当院外病人传来的心电图显示危急情况时,立即由急救中心直接派救护车和由医护人员组成的急救小组,赶赴病人家中或工作场所进行院前急救或护送病人到医院救治。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电话发送770次,其中电话指导治疗310次,现场急救452次,无变化8次。现场急救后,病情稳定241例,入院治疗172例,死亡39例(25例在家中死亡,8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合并左心功能衰竭、心原性休克,6例恶性心律失常),均于入院后3h~13h死亡,病死率为10.4%。现场急救375例,其中心律失常197例,心肌缺血46例,心肌梗塞122例,其它10例。
3 典型病例
[例1] 病人,女,55岁。因经常心前区憋闷就诊,给予心脏BB机监护,夜间突感胸闷,送回的心电图示ST段明显抬高,值班医生立即电话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急救小组赶到现场处理后入院治疗,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
[例2] 病人,男,45岁。心肌梗塞病史3月余,近日感心悸、胸闷,经使用心脏BB机后,发现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经入院治疗得以控制,避免了猝死的发生。
, 百拇医药
4 讨论
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网络能对非住院病人偶发、短暂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原性晕厥、心脏术后及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心电进行监测和诊断,对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随访,健康人群中疑似心脏病病人的甄别[2],以及老年人的心脏保健。由于该系统记录时间长,可连续应用1个月,它虽不能提供心律失常的定量分析,但对间歇性偶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明显优于Holter[3],能通过电话发送信息,速度快,对远离医院及活动不便的病例更为方便[3]。中心计算机同时管理数台、数百台的心脏BB机,增加了监护人数,扩大了监护范围;可对疑难、危重病人进行远程会诊。因此,它对早期诊断疾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开展院前急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医护人员参与了现场急救,缩短了发病至开始抢救的时间,避免了由家属或行人不恰当的搬运带来的负作用,提供了搬运途中的急救保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该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将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与专家系统相结合,集诊断、心脏急救、指导治疗、心脏保健、远程会诊为一体,因此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对非住院病人的病情能及时发现,尤其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在监测中,能给予及时有效的诊疗,这对于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断水平,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心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班桂玲,女,1963年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93年通过黑龙江省高等护理专业自学考试,大专,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参考文献
1 邵孝鉷,郎景和.急救与自救[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3~4
2 景荣,张英英,崔红.Cardguard心电监护电话传输系统在急诊科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0):522
3 钱剑安,王书成.电话传送循环记忆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4):267~269
(收稿日期:19980622 修回日期:19990606), http://www.100md.com
单位:253012,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90413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84(1999)04-0159-01
Role Played by Heart Disease Group Monitoring Net Outside Hosp ital in Emergency Cases Before Admission
Ban Guiling,Peng Lianjun
(Municipal Hospital of Dezhou City,S handong 253012 China)
, http://www.100md.com
院前急救是意外事故、急重症病人在未到医院前,即在院外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现场急救[1]。虽然受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全面处理,但对稳定病情起着重要作用。我院1995年3月引进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网络,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监测及院前急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包括80486主机、彩色显示器、调制解调器、打印机,珠海中立实业电子公司开发的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应用软件及YJW-1000型心脏预警器(心脏BB机)。
1.2 临床资料:本组1 760例,其中男1 328例,女43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21.5岁。住院630人,院外1 130人。电话发送770次,其中光电耦合1270次。
1.3 方法:病人携带心脏BB机,采用模拟V1、V5双极导联,双通道同步记录。当病人在院外感到心脏不适时,可立即按动BB机电键将心电图记录下来,然后把心脏BB机对准拨通的“120”电话筒,将BB机内记录的信息输入中央处理系统,经值班医生诊断后,马上通过电话给予相应的治疗指导。当院外病人传来的心电图显示危急情况时,立即由急救中心直接派救护车和由医护人员组成的急救小组,赶赴病人家中或工作场所进行院前急救或护送病人到医院救治。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电话发送770次,其中电话指导治疗310次,现场急救452次,无变化8次。现场急救后,病情稳定241例,入院治疗172例,死亡39例(25例在家中死亡,8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合并左心功能衰竭、心原性休克,6例恶性心律失常),均于入院后3h~13h死亡,病死率为10.4%。现场急救375例,其中心律失常197例,心肌缺血46例,心肌梗塞122例,其它10例。
3 典型病例
[例1] 病人,女,55岁。因经常心前区憋闷就诊,给予心脏BB机监护,夜间突感胸闷,送回的心电图示ST段明显抬高,值班医生立即电话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急救小组赶到现场处理后入院治疗,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
[例2] 病人,男,45岁。心肌梗塞病史3月余,近日感心悸、胸闷,经使用心脏BB机后,发现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经入院治疗得以控制,避免了猝死的发生。
, 百拇医药
4 讨论
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网络能对非住院病人偶发、短暂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原性晕厥、心脏术后及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心电进行监测和诊断,对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随访,健康人群中疑似心脏病病人的甄别[2],以及老年人的心脏保健。由于该系统记录时间长,可连续应用1个月,它虽不能提供心律失常的定量分析,但对间歇性偶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明显优于Holter[3],能通过电话发送信息,速度快,对远离医院及活动不便的病例更为方便[3]。中心计算机同时管理数台、数百台的心脏BB机,增加了监护人数,扩大了监护范围;可对疑难、危重病人进行远程会诊。因此,它对早期诊断疾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开展院前急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医护人员参与了现场急救,缩短了发病至开始抢救的时间,避免了由家属或行人不恰当的搬运带来的负作用,提供了搬运途中的急救保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该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将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与专家系统相结合,集诊断、心脏急救、指导治疗、心脏保健、远程会诊为一体,因此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对非住院病人的病情能及时发现,尤其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在监测中,能给予及时有效的诊疗,这对于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断水平,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心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班桂玲,女,1963年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93年通过黑龙江省高等护理专业自学考试,大专,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参考文献
1 邵孝鉷,郎景和.急救与自救[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3~4
2 景荣,张英英,崔红.Cardguard心电监护电话传输系统在急诊科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0):522
3 钱剑安,王书成.电话传送循环记忆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4):267~269
(收稿日期:19980622 修回日期:1999060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