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4402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诊断(附4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2期
     作者:赵国宏 贾丛凤 黄科峰 赵禹 陈文俊

    单位:赵国宏(441021 湖北省 襄樊市解放军370医院放射科);贾丛凤(441021 湖北省 襄樊市解放军370医院放射科);黄科峰(441021 湖北省 襄樊市解放军370医院放射科);赵禹(441021 湖北省 襄樊市解放军370医院放射科);陈文俊(441021 湖北省 襄樊市解放军370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000227

    材料与方法

    4例中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51岁。所有病例均发生 于一侧上颌窦,左侧3例,右侧1例。临床主要症状:鼻塞、脓涕,1例涕中带血丝,头闷不 适,平均病程3个月。

    扫描机器:GE Sytec?2000i全身扫描机。扫描方法:全部 病例采用常规上颌窦轴位,扫描层厚5mm,层距5mm,平扫。
, http://www.100md.com
    结果

    本组4例均可见一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块状影,边缘不规则,其中1例充满整个窦腔,3例为局 限于上颌窦前下方,密度不均匀,与周围窦壁粘连。4例均可见不规则斑片状或点状高密度 钙化灶(图1、2)。CT值173~223HU,软组织块影CT值35~43HU。

    图1、2 左侧上 颌窦腔内软组织块影,内有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上颌窦骨壁增厚。

    1. 上颌窦骨壁结构

    3例上颌窦局限软组织块影者,周围窦壁骨质结构完整,边缘规则、光 滑、无破坏、无骨质吸收表现,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厚、硬化。1例软组织块影充满整个 窦腔并穿破上颌窦内侧壁,突入左侧鼻腔(图3、4)。边缘光滑规则,其窦腔无扩大,前、后 外侧窦壁骨质结构完整、规则、无破坏,并有明显增厚。
, 百拇医药
    图3 、4 左侧上颌窦腔内软组织块影并斑状钙化,由内侧上颌窦正常解剖缺损区突入鼻腔。

    4例上颌窦周围结构显示尚好。脂肪间隙及翼内、外肌无肿大,间隙显示清晰。

    2. 病理检查

    本组4例中1例经手术证实,病理诊断:曲霉菌病。3例穿剌病理诊断:曲霉 菌病。

    讨论

    1. 病因及病理

    由于真菌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可致病的真菌有 多种,其中以曲霉菌最为常见,少数为毛霉菌等。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条件下,吸入带有 真菌孢子的灰尘或原已在体内寄生的真菌就可能发病。临床表现常似一般鼻旁窦炎症。可有 涕中带血。真菌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粘膜炎症后形成肉芽肿[1]
, 百拇医药
    2. 感染途径

    真菌上颌窦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道,经鼻腔而达上颌窦。上颌窦开 口在半月裂后部,即筛窦漏斗部,该部首先接触呼吸气流。易于真菌沉积,局部反复感染。 粘膜肿胀导致引流通道闭塞,继发上颌窦内炎症病变,漏斗部排泄通道的闭塞,使同侧上颌 窦产生病变[2]

    3. CT诊断

    近年来由于CT的普遍应用,利用其独特的高分辨率特点,可较好地显示真菌病 的某些特殊表现,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①一侧上颌窦腔内软组织块状影,密度不均, 为粘膜炎症形成的肉芽肿,大者可充满整个窦腔,可伴有粘连。②软组织块影虽充满整个窦 腔,但上颌窦腔并无扩大表现。③上颌窦外侧骨壁完整,并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增厚。少 数可经过上颌窦内侧壁上颌裂孔的正常解剖缺损区突入患侧鼻腔。骨破坏常发生于该正常解 剖缺损区,且较为局限[3]。④曲霉菌病的增生肉芽肿块内常可见斑块或点状高密 度钙化。为真菌菌丝坏死区钙盐和铁等结合产物。此特点为本病与一般炎症的鉴别要点 [1]。⑤周围组织结构及脂肪间隙清晰,无侵犯。
, 百拇医药
    4. 鉴别诊断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骨破坏与恶性肿瘤的骨破坏表现不同:前者通常位于上颌 窦内侧壁的上颌裂孔正常解剖缺损区。软组织块影通过该处突入鼻腔或筛窦。窦腔无扩大, 符合文献报道炎性病变骨破坏特点[3]。而后者破坏特点是:通常广泛,并且不限 于正常解剖缺损区,骨呈溶解、虫蚀样破坏,肿块常超出骨破坏边缘,向周围组织广泛浸润 ,瘤内常有碎骨片[3]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较为特殊,酷似占位肿瘤,本组1例诊断可疑占位肿瘤,手术证实 为曲霉菌病。术后分析主要是对该病认识不够。CT扫描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具有明 显的优势,成像清晰,对比度强,分辩率高。能清楚显示上颌窦内软组织的形态、特点及窦 壁骨质结构。可准确观察骨质破坏特点,了解周围软组织结构及脂肪间隙,对真菌性上颌窦 炎和占位肿瘤的鉴别,以及其它上颌窦炎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33.

    [2]邹昕,张悦,李强,等.青少年副鼻窦炎CT检查的临床意义[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 7,16(6)∶338.

    [3]葛鸿慧.上颌窦肿块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2(1)∶6-7.

    (1999-06-23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