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4403
颌面部直接矢状位CT扫描方法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2期
     作者:张照喜 杜东屏 陈军 安连峰 陈宪

    单位:张照喜(430079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杜东屏(430079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陈军(430079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安连峰(430079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陈宪(430079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000235

    颌面部直接矢状位CT扫描(简称矢扫),能清楚显示颌面部有关矢状面上的解剖结构,弥补了轴位CT扫描(简称轴扫)及冠状位CT扫描(简称冠扫)的不足[1,2]。根据诊断要求作者对蝶鞍区、鼻腔、鼻窦、眼眶、口腔等处病变的常规CT扫描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加作直接矢扫,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材料及设备 荷兰PhilipsTomoscan350型全身CT扫描机,直接矢扫附件及副检查床;多幅照相机摄片。
, 百拇医药
    方法 CT扫描机架向主检查床侧倾斜20°,放下垂直于副检查床的金属板开关,将附加床垫置于机架和副检查床间,患者俯卧其上;楔形垫置于机架与胸部之间以调整体位;将主检查床升至高位并在其床头安装直接矢扫附件,颈部伸展,根据要求头部向左或右侧置于专用头托内;受检侧上肢向后伸直靠近身体,对侧上肢则抓住楔形垫,双侧下肢伸直蹬住副检查床挡板(图1)。

    图1 直接矢状位CT扫描患者体位。

    层厚3~6mm,层距3~6mm。扫描切层尽量与头部的正中矢状面平行,以减少矢状面上解剖结构的失真度;在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其扫描参数尽可能使用高毫安秒,以增加切层的光子量,改善图像质量;图像重建,视检查目的不同,可分别采用软组织和骨算法,并分别摄片。必要时,行对侧矢扫。

    讨论 颌面部的CT扫描多用轴扫,必要时加用冠扫[3],直接矢扫应用很少是因为大多数CT机不具备此功能装置。矢扫对矢状面上的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增强了立体感,为兴趣区解剖及病变的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据资料显示[1,2],矢扫对确定鼻窦、鼻腔、蝶鞍区、颅后凹、眼眶、硬腭、软腭、口底等部位肿瘤的显示及侵犯程度具有一定的优势(图2)。由于CT机架孔径和颈部伸展程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直接矢扫并不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仅限于头部及上颈部。
, 百拇医药
    图2 左筛窦癌:直接矢状位CT显示筛窦癌突破上颌窦

    顶壁侵入上颌窦,横断CT不易显示。

    直接矢扫克服了多平面图像重建(MPR)中部分容积效应和伪影带来的图像质量差、信息丢失多及后处理操作繁琐的缺点,很好地保证了诊断的要求。

    直接矢扫作为常规CT扫描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因其摆位较为困难,还存在着准矢状面、患者体位不适及受检侧肩部易置于扫描区域而影响图像质量等缺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基线、体位调整和采用快速扫描的方法加以克服。当然,颌面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MRI在图像的多轴位显示上与CT相比更具有优越性[4],但在无MRI检查装置的医院,直接矢扫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年老、体弱、体胖和颈部较短的患者,不宜作为直接矢扫的对象。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Anderson RE,Koehler RR.An accessory table for multidirectional CT sca nning[J].Radiology,1979, 130∶802-803.

    [2]Osborn AG,Anderson AE.Direct sagittal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s of the face and paranasal sinuses[J].Radiology,1978, 129∶81-87.

    [3]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

    [4]扬广夫,靳宝善.磁共振诊断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6.

    (1999-09-07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