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64446
子宫肌瘤的CT诊断价值(附71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3期
     作者:许竞雄 於志华 蒋伟荣

    单位:许竞雄(314400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於志华(314400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蒋伟荣(314400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子宫肌瘤;CT诊断

    放射学实践000313 【摘要】目的:分析71例子宫肌瘤的CT影像,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报告71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年龄26岁~54岁,平均43.5岁,其中35岁~50岁52例。11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及实质性的肿块,边界清楚,内可见低密度、钙化灶。增强CT扫描,子宫肌瘤可显示肿瘤边缘及内部结构。结论:CT对诊断子宫肌瘤有较高价值。

    CT diagnostic value of uterine myoma
, 百拇医药
    Xu JingXiong,Yu Zhihua,Jiang We irong,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Haining people's Hospital,Haining City,Zhejiang Province 314400)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on uterine myoma.Methods:71 patients with uterine myoma confirmed by surge ry and histology underwent plain CT scanning,and enhanced CT was also performed in 11 cases.Results:CT showed enlargement of uteru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degree and a well-circumscribed solid mass.Uterine myoma sometimes presented necrosis and calcification.Conclusions:CT has a great diagnostic value on uterine myoma.
, 百拇医药
    【Key words】:Uterine myoma CT diagnosis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但国内文献对其CT诊断应用 的大宗报道不多,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诊断也确实不易,现将7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 瘤CT影像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我院1994年5月~1999年10月经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1例子宫肌瘤,年龄26~54岁,平均43.5岁,其中35~50岁52例。临床主要症状:月经不调、腹痛、触及肿块57例;14例则无症状,经体检发现肿块前来就诊。

    使用西门子ART全身CT机,患者扫描前2小时口服2%泛影葡胺液500ml,膀胱充盈,阴道塞纱布卷,以耻骨联合上缘为基线,向上扫描,直至扫完盆腔脏器或病变为止。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部分加5mm薄层,11例加作增强扫描。
, 百拇医药
    结果

    1.CT平扫表现

    ①子宫增大,有38例,占53.5%。CT表现为子宫轻度到重度弥漫性增大(图1),部分病例子宫轮廓可不规则,或呈分叶。②附着于子宫的实质性肿块,有41例,占57.7%。CT表现为常有子宫不同程度的增大,并可见附着于子宫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的突出物结构,密度可稍低于子宫或近似子宫密度。小至结节,大至鹅卵(图2),可单发,也可多发,边缘一般光滑 平整。③孤立的实质性肿块,有22例,占31%。一般肿块较大,最大为32cm×18cm×25cm。C T表现亦可多样化:肿块中间大多数有不同程度坏死,液化、而呈低密度(图3);亦因肿瘤 出血而呈高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呈星云状或漩涡状表现(图4),肿块边缘是光滑整齐的 ,仔细观察或加薄层扫描见大多数肿块与子宫有一定关系,也有少部分发现肿块和子宫关系不大。④少数病例可见子宫肌瘤钙化,但较少,本组共见到4例,占5.63%,钙化小到细点状,大到范围较广泛,形如胆囊结石状(图5)。⑤可合并其它病变,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附件炎症15例(21.1%),盆腔少量积液或积血11例(15.5%),卵巢囊肿8例(1.3%)(图 6),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8.5%),子宫腺肌病5例(7.0%),畸胎瘤3例(4.2%)。
, http://www.100md.com
    图1 粘膜下子宫肌瘤。CT平扫示子宫均匀中度增大,充满了软组织肿块,宫腔消失。手术证实肌瘤突入宫腔。图2 壁间型子宫肌瘤。子宫(A)后方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B),密度低于子宫,附着于子宫,边缘光整。图3 浆膜下子宫肌瘤。CT平扫示肿块较大,边缘清楚,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变性区、肿块和子宫分离。

    图4 浆膜下子宫肌瘤。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不甚均匀 ,呈典型漩涡状改变。图5 壁间型子宫肌瘤。平扫见一结石状钙化。钙化是子宫肌瘤的可靠征象,但不多见。图6 子宫肌瘤合并左卵巢囊肿。

    2.CT增强表现

    注射造影剂后子宫肌瘤常表现为高密度,即密度高于子宫约12Hu~35Hu,边缘清楚,可见假包膜(图7),大的子宫肌瘤则表现为边缘清楚,内部密度不均,为斑片状、漩涡状的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区(图8)。
, 百拇医药
    图7 壁间型子宫肌瘤。CT增强后可见假包膜征象,此征象是子宫肌瘤定性 的可靠依据。 图8 浆膜下子宫肌瘤。CT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光整,内部为斑片状的混杂密度区,不均匀强化,提示有变性。

    讨论

    1.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由平滑肌和纤维组织组成,多见于中年妇女,发病率在20% ~25%[1],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可能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2.子宫肌瘤按其生长深度可分为粘膜下,肌层内和浆膜下[2]

    粘膜下子宫肌瘤CT表现为子宫增大,或在增大的子宫内可见类圆形高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影。该类病例临床症状明显,如碰到子宫均匀增大、密度均匀时应做增强扫描明确。

    肌层内的子宫肌瘤又称壁间型,常在子宫增大的同时见附着于子宫向外突出的实质肿块,边 界清楚,可见宫旁脂肪线,诊断一般不难,如见到肿块钙化,则诊断更为明确。
, http://www.100md.com
    浆膜下子宫肌瘤一般因临床症状不明显,等发现肿块来就诊时已经较大了,所以CT一般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由于该类肿瘤常伴有透明变性、粘液样变性、红色变性及囊性变、坏 死、钙化,因此有多种不同的CT表现,呈星云状,漩涡状改变是其特征性表现。大部分肿块 如仔细观察或用薄层扫描发现和子宫关系密切。少部分则因蒂较细,或蒂脱落呈游离状[3],此时表现为完全孤立的肿块,但我们只要掌握其上述的CT表现特征,也可以明确诊断。

    3.增强扫描时常常可以见到子宫肌瘤有假包膜环绕,一般认为是由扩张的淋巴管、静脉和水肿构成[4],当然也应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及压缩的子宫肌纤维[5]。一般来讲,小的子宫肌瘤常均匀强化,密度高于子宫,大的子宫肌瘤边缘明显强化,内部可呈不规则强化,碰到坏死、液化、囊性变时则内部常呈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影。

    4.CT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 http://www.100md.com
    目前,B超是检查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B超因方便、价廉、多体位、无射线而受到临床的推崇。但B超也有一定的缺陷,如肠道气体多,或肿块大而无法确定其来源,或因子宫肌瘤的多样变性而诊断困难。CT则可以弥补这些缺陷。CT空间分辨率高,直观、全面、定位率也高 。CT能正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且能显示肿瘤的变性、坏死及钙化,因此能准确定性。在这方面,CT优于B超。当然CT检查价格相对较高,目前还不能作 为子宫肌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CT完全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本组71例子宫肌瘤,多发肌瘤有18例,占25.3%,最多一例手术病理为8个肌瘤,且同时发生在粘膜下,肌层内及浆膜下,但无法确定其具体数目。

    本组误诊7例,占9.86%。4例是在早期因经验不足而误诊为卵巢肿瘤。2例则因是粘膜下子宫肌瘤未做增强扫描而造成,1例则因是子宫肌瘤较大,完全游离于腹腔而误诊。

    本文认为大部分子宫肌瘤通过平扫可以确诊,尤其是浆膜下子宫肌瘤和部分壁间型子宫 肌瘤有其本文提到的CT特征,因而可明确诊断。然后增强CT则可以提高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 的密度差异,从而清楚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有利于提高肿瘤的检出率,有利于肿瘤的定性 。所以增强CT对诊断子宫肌瘤有很大价值,不能忽视。
, http://www.100md.com
    5.鉴别诊断

    卵巢癌:子宫肌瘤常是实质性肿块,大部分和子宫关系密切,增强明显强化,盆腔淋巴结无肿大。卵巢癌常呈囊实质性肿块,增强后呈轻度或不均匀强化,常可见软组织结节,盆腔有肿大的淋巴结,易浸润邻近组织。

    子宫体癌: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的更年期或绝经期的妇女。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早期子宫体癌由于局限于子宫而并不增大。CT诊断不易,当子宫体癌使子宫增大时,表现为子宫对称性增大或局限性分叶状增大,会有低密度肿瘤坏死区。CT增强扫描肿瘤组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低密度坏死区,与正常子宫边界不清。中后期子宫体癌则易浸润到宫旁和盆腔侧壁。

    子宫平滑肌肉瘤:文选报道发病年龄较大。我们曾遇见1例,60岁,肿块酷似壁间型子宫肌瘤,但中间有明显坏死,此类坏死不同于子宫肌瘤的囊性变、液化及坏死。表现为肿块不大,但坏死范围大,即肿块和坏死不成比例,坏死内缘常似肺癌空洞,凹凸不平,呈结节状突出。由于病例少,尚有待于总结。
, 百拇医药
    宫颈癌:一般妇检即可明确诊断。

    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子宫也可增大,但增强后无明显边界,病灶呈斑片状、点状的强化,无钙化及变性。

    畸胎瘤:畸胎瘤含有三个胚层的组织,有其特征性表现,一般不易和子宫肌瘤混淆,就是在子宫肌瘤并发畸胎瘤时也可明确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CT增强时无强化。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39-644.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03.

    3,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733-735.
, http://www.100md.com
    4,Mittl RL jr, Yen IT.Kressel HY.High-signal-intensity rim surrounding uterine Ieiomyomas on MR images: pathologic corralation[J].Radiology, 1991.180∶81.

    5,赖寿伟,杨华云,邱小琴.动态增强CT扫描时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9,10(4)∶264-266.

    6,张惜阴.临床妇科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7.

    收稿日期:1999-11-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