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64518
TCD对低频电刺激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评定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6期
     作者:何东若 王凭 孙庆顺 张英慧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6101

    1资料与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1例,于治疗前均做彩色经颅多普勒仪(TCD)检查(检查前绝对禁用任何扩张和收缩血管药物)。根据TCD结果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为高流速25例,B组为低流速16例。每组均在电刺激前后进行TCD观测,电刺激方法为采用低频调制中频治疗仪,电极为两个直径约1.5cm的导电请水湿润后将其固定于风池穴,后通以调制波频率为100~150Hz、载波频率为5000Hz的调制中频电流,逐渐加量,以初始时电极下麻颤感直至有沿后枕部向上的流水样串动感为宜,维持15min后用TCD观测椎动脉的变化,记录结果。

    TCD诊断标准及技术指标采用德国产EME-202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仪2MHz探头,经枕窗探测双侧椎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平均血流速,舒张峰血流速,将治疗前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差值20cm/s做为评定显著与不显著的指标。诊断标准参照焦明德等著《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

    2结果

    A组:25例,平均血流速反射性下降者21例,有效率84%,不显著4例占16%。B组:16例,平均血流速反射性增高者11例,有效率68.8%,不显著5例占31.2%。结果表明电刺激风池穴能促使椎动脉血流速趋于正常,说明这种刺激可以缓解椎动脉痉挛达到改善血流速目的。

    3小结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颈性眩晕。有资料表明风池穴(枕大神经出口)压痛与颈性眩晕有密切相关关系。枕大神经与椎动脉在解剖位置上皆与寰枢及寰枕关节关系密切,此处病变很容易影响二者同时受累,累及椎动脉则影响脑部供血即可导致眩晕;累及枕大神经也可导致神经反射作用而出现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我们根据反射学说所设计的电刺激风池穴改善椎动脉状况的理论基础在于:反射学说是理疗界广泛应用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法,其基本机理类似于牵涉痛的反推理,对处于同一脊髓支配节段的体表区域和内脏来说,当内脏发生病变时由于神经反射的作用会在体表特定区域发生牵涉痛。而理疗则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以刺激牵涉痛部位(在理疗上称为海特氏带)来改善内脏器官的病理状况。电刺激风池穴能够引发椎动脉状态趋向正常的机理可能就在于此。低频调制中频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这已为临床实践和大量的基础研究所证实100~150Hz的低频部分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病理状况的作用,5000Hz的载波频率可以使得调制波作用更为深入,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经TCD评定此方法可靠易行。

    (收稿:2000-02-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