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放射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64823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石佳滨 汤连志 刘少雄 杨永平

    单位:黑龙江省医院CT室 150036

    关键词:

    实用放射学杂志000621[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章编号] 1002-1671(2000)06-0378-02

    Diagnostic Vatue of Hilical CT Enhanced Scan in Small Hepatic Masses

    螺旋CT扫描由于扫描时间短,无间隔,可得到容积扫描信息,同时给病人注射造影剂后,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分别对肝脏进行螺旋扫描,一次就能得到定位、定性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材料 搜集1997-10~1999-06月,经三期增强螺旋扫描检查的肝占位病人238人。由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直径3 cm以下的肝占位74例,占31%。肝细胞癌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32~71岁,平均49岁。肝转移癌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4~75岁,平均57岁。肝血管瘤2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0~69岁,平均54岁。

    1.2 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病人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4~6 h禁食、水。做碘过敏反应试验,阴性者方可进行检查。检查前30 min口服2%的泛影葡胺400 ml,并在上检查床前再服400 ml。

    1.2.2 注药及扫描:病人一般取仰卧位,首先扫一张定位片,在定位片上定出肝脏的上下缘。CT机为东芝Xvision/GX螺旋CT机。扫描条件为120 kV,200 mA,层厚(准直器宽度)7~5 mm,Pitch(螺距比值)=1,扫描范围为100~120 mm,重建层厚5 mm,有效视野400 mmΦ。扫描计划采用三次螺旋扫描,第一次从肝上缘扫到肝下缘,第二次从肝下缘扫到肝上缘,两次之间延迟10 s左右,再延迟2 min 30 s后进行第三次螺旋扫描。
, 百拇医药
    然后进行注药,我们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从前臂静脉给药,一次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Omnipaque)或优维显(Ultravist)100 ml,注药速度为2~3 ml/s[1,2]

    注药30 s后开始曝光按上述扫描计划扫描。扫描结束后,对怀疑肝血管瘤的病变还可进行5~15 min的延迟扫描。

    1.2.3 图像后处理:利用原始数据可以进行任何层厚的图像重建及任何剖面的图像重建,也可以对肝脏大血管进行三维立体重建[3]。我们通常采用5 mm的重建层厚对三次螺旋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2 结果

    2.1 动脉期:肝细胞癌有18例(69%)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图1A),6例(23%)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2例(8%)表现为边缘结节点状或环形强化。肝转移癌有13例(70%)表现为低密度及边缘环形强化(图2A),6例(31%)表现为高密度强化。肝血管瘤有27例(93%)表现为血管密度(图3A)及边缘高密度强化,2例(7%)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强化。
, 百拇医药
    2.2 门脉期:肝细胞癌有17例(65%)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图1B),5例(19%)表现为等密度强化,3例(11%)表现为高密度强化。肝转移癌有14例(73%)表现为低密度(图2B)及边缘环形强化,5例(26%)表现为等密度强化。肝血管瘤有25例(86%)表现为血管密度强化(图3B),4例(14%)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强化。

    2.3 平衡期:肝细胞癌有21例(81%)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图1C),5例(19%)表现为混合低密度强化。肝转移癌有16例(84%)表现为环形低密度强化(图2C),3例(16%)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肝血管瘤有23例(79%)表现为等密度强化(图3C),6例(21%)表现为均一高密度强化。
, 百拇医药
    图1 手术病理证实肝右叶小肝癌 A 为动脉期肿瘤呈高密度强化 B 为静脉期肿瘤呈低密度无强化 C 为平衡期肿瘤呈低密度无强化

    3 讨论

    3.1 肝脏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的器官,其中门静脉供血占70%左右,而且门静脉的血液在进入肝脏前需经过约20 s的脾及胃肠道微循环网,因此团注造影剂后,肝实质的增强过程可分为三期,即注药后20~60 s的动脉期,60~90 s的门静脉期,2 min 30 s~5 min以后的平衡期[1,5]。虽然肝脏的血供有70%来自门脉系统,但是肝肿瘤的血液供应却主要来自肝动脉。对于肝细胞癌,病理上分为多血供型及少血供型。对于肝转移瘤,根据原发肿瘤的来源不同也有富血供及乏血供两种。而肝的海绵状血管瘤是由扩张的血管及血窦组成。由于肝组织和肝肿瘤在供血方面的差异,注药后三期螺旋扫描的图像也不尽相同,这是我们对肝占位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影像学根据。
, http://www.100md.com
    图2 肝转移瘤(胃癌术后半年) A为动脉期肿瘤中央呈低密度,边缘稍有点状高密度强化灶 B为静脉期肿瘤呈低密度无强化 C为平衡期肿瘤呈低密度无强化

    图3 肝右叶小的血管瘤 A为动脉期肿瘤呈血管密度强化 B为静脉期肿瘤呈高密度强化 C为平衡期肿瘤呈等密度强化

    3.2 螺旋CT扫描及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是获得良好动脉期图像的保证。高压注射器能够在30~40 s之内将100 ml造影剂注入体内,这就保证了团注造影剂的量与速度。螺旋CT扫描能够在20 s之内对全肝进行扫描,从注药后30~50 s进行第一次螺旋扫描得到的正是动脉期的数据,对此数据进行任意层厚的图像重建即可得到非常理想的动脉期图像。周良平等[4]的研究表明:显示肿瘤从动脉期高密度强化到门脉期低等密度强化的典型过程,两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这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百拇医药
    3.3 采用准直器宽度为5mm,7 mm使小肝癌的检出率得到保证。螺旋CT扫描得到的是体积数据,可以做任意层厚的图像重建,为了得到更多的扫描数据,在制定扫描计划时,我们选择准直器宽度为5 mm或7 mm,重建层厚选择2.5~3.5 mm,相当于普通CT的薄层高精度扫描,可以得到50层左右的图像,对小病灶的显示十分清楚。

    3.4 通过平衡期及平衡期延迟扫描,可以不必事先进行平扫一次做出诊断。肝脏的三期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得到肝脏及病变典型的三期表现,对于典型病变可以很快地做出诊断。有些肝癌和血管瘤在动脉期和静脉期表现不典型,在平衡期及平衡期延迟扫描中二者表现差异明显,可以完全诊断及鉴别诊断[4,6,7]。由此可见,只要怀疑有肝占位,直接进行三期的增强螺旋CT扫描就可以确诊。同时,可以利用肝脏的三期增强螺旋CT扫描来弥补B超及彩超诊断的不足。

    3.5 利用螺旋CT的三维重建功能SSD法和MIP法,对肝动脉和腹主动脉大的分支血管进行三维立体重建,来显示肝门区大血管复杂的解剖关系及变异,为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帮助[3]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刘怀军.螺旋CT与三维图像诊断学.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

    [2] 罗云辉,梁卓干.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量和注速的应用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135-137.

    [3] 罗建光,杨东益,刘固岗,等.肝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和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201-204.

    [4] 周良平,沈国强.常见肿瘤三期CT的诊断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28-31.

    [5] 林 贵.肝肿瘤的微血管结构和血供.中华放射学杂志,1985,19:257-259.

    [6] 王仪生,周茂义,徐广利,等.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肝癌的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266-269.

    [7] 夏成德,郭俊渊,胡国栋.双期动态CT对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102-1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