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胸腺脂肪瘤1例报告
作者:冯超 黄铨儒
单位:黄铨儒(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放射科 710038);冯超(陕西省户县中医院 710300)
关键词:
实用放射学杂志000628
[中图分类号] R734.5
[文章编号] 1002-1671(2000)06-0362-01
One Case:Mediastinal Lipoma of Thymus
1 病例介绍
男性 28岁。主诉右胸闷痛半年。于1998-04-09收住院。查体:右下肺呼吸音低,叩诊心界向右侧扩大。余无异常。
X线表现:右前下纵隔巨大包块,上窄下宽,向右侧肺野凸出,近膈上平面超过右侧锁骨中线。外缘清晰,内缘与右心缘重叠。侧位包块位于前下纵隔,与心影相重,前缘达前肋膈角上方,后缘与右侧膈面相交成锐角(图1,2)。X线诊断:右前下纵隔巨大包块,考虑为良性肿瘤。
CT表现:右前下纵隔有一巨大包块,边缘清晰,其内密度不均。CT值为-33.0 HU~-118.3 HU(图3)。CT诊断:右前下纵隔脂肪瘤。
手术及病理:于1998-04-20行开胸探查术。见肿块位于右肺门前至胸骨之间,上至奇静脉平面,下至下腔静脉入房处。大小约为15 cm×15 cm×10 cm,有包膜,呈分叶状。质地柔软。与膈肌、心包粘连。分离粘连后切除肿物。病理诊断:胸腺脂肪瘤。
图1 胸部正位像见右前下纵隔上窄下宽的巨大块影,外缘清晰,内缘与心影右缘重叠
图2 胸部侧位像见肿块位于前下纵隔与心影重叠,前缘达前下胸壁,后缘与右膈肌相交成锐角
图3 CT平扫见右前下纵隔巨大包块,外缘清晰,内缘与心影相重,其内密度不均,CT值为-33.0 HU~-118.3 HU
2 讨论
胸腺脂肪瘤少见。占胸腺肿瘤的5%。它是起源于退化胸腺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常位于前纵隔。多见于10~30岁年轻人。因肿瘤质软、生长缓慢,对心肺等器官压迫轻,故多无临床症状,或有轻度胸闷感觉。一般为X线检查时发现。肿瘤较小时,前下纵隔可见一边缘清楚,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低,向一侧胸腔突出;巨大肿瘤可向两侧胸腔突出,易误诊为心脏扩大,心包积液等。胸腺脂肪瘤为胸腺组织在脂肪内呈岛状分布,CT值一般在-20 HU~-200 HU。本病因其缺乏特征的X线表现,其密度分辨率差,仅从X线平片无法确诊,故CT检查尤为重要。此外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也有帮助。, 百拇医药
单位:黄铨儒(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放射科 710038);冯超(陕西省户县中医院 710300)
关键词:
实用放射学杂志000628
[中图分类号] R734.5
[文章编号] 1002-1671(2000)06-0362-01
One Case:Mediastinal Lipoma of Thymus
1 病例介绍
男性 28岁。主诉右胸闷痛半年。于1998-04-09收住院。查体:右下肺呼吸音低,叩诊心界向右侧扩大。余无异常。
X线表现:右前下纵隔巨大包块,上窄下宽,向右侧肺野凸出,近膈上平面超过右侧锁骨中线。外缘清晰,内缘与右心缘重叠。侧位包块位于前下纵隔,与心影相重,前缘达前肋膈角上方,后缘与右侧膈面相交成锐角(图1,2)。X线诊断:右前下纵隔巨大包块,考虑为良性肿瘤。
CT表现:右前下纵隔有一巨大包块,边缘清晰,其内密度不均。CT值为-33.0 HU~-118.3 HU(图3)。CT诊断:右前下纵隔脂肪瘤。
手术及病理:于1998-04-20行开胸探查术。见肿块位于右肺门前至胸骨之间,上至奇静脉平面,下至下腔静脉入房处。大小约为15 cm×15 cm×10 cm,有包膜,呈分叶状。质地柔软。与膈肌、心包粘连。分离粘连后切除肿物。病理诊断:胸腺脂肪瘤。
图1 胸部正位像见右前下纵隔上窄下宽的巨大块影,外缘清晰,内缘与心影右缘重叠
图2 胸部侧位像见肿块位于前下纵隔与心影重叠,前缘达前下胸壁,后缘与右膈肌相交成锐角
图3 CT平扫见右前下纵隔巨大包块,外缘清晰,内缘与心影相重,其内密度不均,CT值为-33.0 HU~-118.3 HU
2 讨论
胸腺脂肪瘤少见。占胸腺肿瘤的5%。它是起源于退化胸腺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常位于前纵隔。多见于10~30岁年轻人。因肿瘤质软、生长缓慢,对心肺等器官压迫轻,故多无临床症状,或有轻度胸闷感觉。一般为X线检查时发现。肿瘤较小时,前下纵隔可见一边缘清楚,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低,向一侧胸腔突出;巨大肿瘤可向两侧胸腔突出,易误诊为心脏扩大,心包积液等。胸腺脂肪瘤为胸腺组织在脂肪内呈岛状分布,CT值一般在-20 HU~-200 HU。本病因其缺乏特征的X线表现,其密度分辨率差,仅从X线平片无法确诊,故CT检查尤为重要。此外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也有帮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