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64988
复发性多软骨炎2例
http://www.100md.com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姚奇俊

    单位:姚奇俊(莆田县华侨医院耳鼻咽喉科 福建莆田,351117)

    关键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000727 例1 男,45岁,4年前常感左侧胸部、胸骨柄处疼痛和双手指关节肿痛,在医疗所按风湿病治疗,时重时轻。2年后出现鼻腔阻塞感,常有较多干痂擤出,约半个月后突然发生鼻梁凹陷,且逐渐加重,当地医生按鼻炎治疗无明显效果。半年前左眼球发胀,渐见突出,伴有声音嘶哑。近2个月来病情加重,出现视力减退、头痛、复视和进行性呼吸困难,在某院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于1997年4月28日转入我院治疗。检查:左眼裸眼远视力0.02,眼球明显外突,眼球突出左18 mm,右14 mm,且向颞侧运动明显受限,球结膜充血,角膜、瞳孔及眼底均正常。外鼻呈鞍鼻畸形,局部无红肿触痛,鼻中隔大穿孔,鼻腔内有黄色干痂样分泌物,颈部气管切开处戴管,不能堵管。胸骨柄及左胸4~7肋软骨处有压痛。喉、气管CT扫描示:环状软骨有2个钙化点,约1~2 mm大小,气管软骨环稍内陷,管腔变窄,最窄处直径为10 mm。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 g/L,白细胞8.40×109/L,中性0.72,淋巴0.27,血沉34 mm/h,ASO(抗链球菌溶血素“0”试验)500 u。诊断为复发性多软骨炎。入院后即给青霉素840万u及地塞米松1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周后地塞米松递减为5 mg。同时给消炎痛口服,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能量合剂等。10 d后症状显著减轻,左眼视力恢复到0.6,头痛、复视及关节肿痛消失。改用强地松口服,每日1次,40 mg,晨服,逐渐递减,4周后改为5 mg,隔日1次,持续1个月后停用。同时给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口服,每日100 mg,持续2个月。经上述治疗1个月后,气管套管可堵管,1个半月后将套管拔除,无呼吸困难。住院50 d出院,复查血色素115 g/L,血沉12 mm/h,ASO为250 u。随访2年症状未复发。
, http://www.100md.com
    例2 女,37岁。因眩晕、耳鸣、左耳听力减退1周,于1992年8月14日入院。患者6年前曾患右耳廓肿痛,在外院穿刺抽出少许黄色液体,并行切开排液,经治疗5个月,切口愈合,但耳廓皱缩变形。此后患者常有低热,四肢关节肿痛,咳嗽和声嘶。半年前左耳廓肿痛,鼻腔干燥,脓痂样鼻涕;3个月后在一次用力擤涕后,突然鼻梁下陷。入院前1周,早晨起床时,发生眩晕、左耳鸣、闷胀堵塞感,在村卫生所治疗无效来诊。检查:双眼球及视力正常,右耳廓皱缩变形,左耳廓皮肤暗红、增厚,有轻度压痛。双耳外耳道狭小,鼓膜完整、混浊增厚,纯音测听左耳高频听力损失、低频为30~40 dB HL。鼻梁轻度下陷,鼻腔粘膜干燥、有脓痂,鼻中隔左偏曲,无穿孔。咽喉部正常。双膝关节及双手指关节轻度肿胀,运动时稍受限制,且有轻度疼痛。X线胸片示:主动脉弓增大。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5.10×109/L,中性0.68,淋巴0.32,血沉54 mm/h,ASO 625 u。入院后经会诊确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给予氨苄青霉素4 g,地塞米松10 mg,每日静脉滴注1次,同时口服消炎痛、维生素B1、复方路丁、ATP等,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眩晕明显减轻,听力改善,关节肿痛消失。地塞米松递减后改用强地松口服,每日30 mg,1个月后减量至每日5 mg,再服10 d停药。复查血色素为125 g/L,血沉为20 mm/h,ASO为250 u,出院。1993年2月患者又感眩晕、左耳廓及关节肿痛,再给予强地松口服,每日40 mg,逐渐减量至每日5 mg,共投药4个月。同时给环磷酰胺口服每日100 mg,连服2个月,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 百拇医药
    讨论 复发性多软骨炎病因不明,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特征是软骨基质酸性粘多糖缺乏或丧失,最终导致软骨破坏变形,主要损害表现在耳鼻喉、眼、气管软骨及以血管系统为主的结缔组织,也可侵犯内耳。由于30%病例常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故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使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也证实这一论点。

    1976年McAdam等提出本病的诊断标准:①耳廓复发性软骨炎;②非侵蚀性炎症性多关节炎;③鼻软骨炎;④眼炎症;⑤喉和(或)气管软骨炎;⑥耳蜗和(或)前庭损害。具备以上3个或3个以上依据即可确诊,无需组织病理学证实。

    (收稿 1999-12-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