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65417
壮骨胶囊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93例生化指标观察*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11期
     作者:崔同海 俞家华 丁盛 刘华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中医院,江苏太仓,215400

    关键词:骨质疏松;Ⅰ型;壮骨胶囊;治疗;生化指标

    苏州医学院学报991142 摘要 93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经用壮骨胶囊(益肾健脾)治疗后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优良率达93.5%,骨密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钙、磷、骨钙素(BGP)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降低,血清降钙素(CT)明显上升(P皆<0.01),说明壮骨胶囊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有效,在生化指标上起到调节作用,显著优于采用钙尔奇D治疗的对照组。

    中图法分类 R681

    骨代谢或骨转换的过程是成骨细胞(OB)形成新骨和破骨细胞吸收旧骨的过程,这种偶联和平衡的过程,是在同一个单位中进行的。骨质疏松症正是这一平衡被破坏出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所致。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较多,我院应用自配中药壮骨胶囊治疗62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有关骨代谢的生化指标来观察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应用钙尔奇D治疗的31例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93例均为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壮骨胶囊治疗组(下称治疗组)62例,年龄44~75岁,平均62岁。其中<60岁者24例,≥60岁者38例。停经年龄46~53岁,≤5年者4例。

    ≥5年者58例。钙尔奇D治疗组(下称对照组)31例,年龄50~78岁,平均64.2岁,停经年龄48~52岁,≤5年3例,≥5年28例。

    1.2 临床表现:均有1~10年腰背部酸痛史,伴四肢乏力、食欲不佳。31例伴肩、髋、膝部酸痛,坐起痛,行走不便,其中突然加重、卧床不起者治疗组10例,对照组5例。胸腰段及中下腰部均有压痛及叩击痛。严重者伴有肩、髋部酸痛,但均无脊神经根受压之症状及体征。

    1.3 骨质疏松程度

    1.3.1 骨密度(BMD)测定: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IQ型DEXA测定L2~4BMD,参照WHO标准,结合我国国情[1]定为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POP)的BMD值比正常成人峰值骨量(均值以M为依据),以M-1SD~-1.9SD为骨量轻度减少;M-2SD为中度减少;M-2SD且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者为严重减少。两组BMD测定结果见表1。经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x2=0.12,P>0.90)。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BMD对照

    n

    轻度减少

    中度减少

    重度减少

    治疗组

    62

    16

    21

    25

    对照组

    31

    7
, 百拇医药
    11

    13

    1.4 与骨代谢有关的生化检查

    1.4.1 血清钙、磷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采用意大利生产的ARIQ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测定采用SN682型放射免疫分析仪测定。两组测定结果见表4。经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5 治疗:均予壮骨胶囊口服,连用3个月,其主要成分有:鹿角胶、熟地、肉苁蓉、杜仲、枳壳、鸡血藤、甘草等加工制成胶囊。对照组予钙尔奇D(苏州立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含碳酸钙600mg,VitD 3125IU)1粒,Bid×3个月口服,有椎体压缩者均卧硬板床腰部垫枕。椎体压缩≥1/2者行骨盆牵引。症状严重者应用一般的解痉止痛剂。

    1.6 结果
, 百拇医药
    1.6.1 症状改善评定标准:连续服壮骨胶囊3个月后,优: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良:症状基本消失,时有隐痛,但能正常工作;尚可:症状减轻,但工作后加重;无效:症状仍如服服药前。

    1.6.2 症状改善情况:见表2。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

    n

    优

    良

    尚可

    无效

    优良率

    治疗组

    62

, 百拇医药     33

    25

    4

    0

    58(93.5%)

    对照组

    31

    13

    6

    5

    7

    19(61.3%)

    *与对照组比,P<0.01
, 百拇医药
    1.6.3 BMD的变化:总的疗程结束后作BMD测定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g/cm2±s)

    n

    治疗前

    治疗后

    P

    治疗组

    62

    0.77±0.17

    0.81±0.18
, 百拇医药
    <0.01

    对照组

    31

    0.81±0.14

    0.82±0.15

    >0.05

    1.6.4 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总的疗程结束后作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见表4。治疗组62例中,27例治疗前BGP升高,治疗后均下降。表4 治疗前后两组血5项生化指标的比较(±s) 指标

    治疗组

    P值

, http://www.100md.com     对照组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Ca(mmol/L)

    2.19±0.29

    2.23±0.20

    >0.05

    2.20±0.15

    2.37±0.24

    >0.05
, 百拇医药
    P(mmol/L)

    1.11±0.39

    1.03±0.13

    >0.05

    0.98±0.12

    1.09±0.25

    >0.05

    ALP(μmol.s-1/L)

    1.60±0.60

    1.31±0.35

    <0.05
, http://www.100md.com
    1.67±0.49

    1.44±0.46

    >0.05

    BGP(μg/L)

    4.64±4.81

    3.91±2.07

    >0.05

    5.54±3.63

    5.87±3.99

    >0.05

    CT(ng/L)

    8.53±9.64
, 百拇医药
    15.61±8.83

    <0.05

    8.37±2.81

    10.54±2.86

    >0.05

    2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Ⅰ型骨质疏松症经壮骨胶囊补肾、健脾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良率达93.5%,骨密度指标也显著改善(P<0.01),而骨代谢生化指标相应有显著改善,直接反映了本组为高转换率的骨质疏松症。本组血清钙、磷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薛延等报告[2],血钙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而女性血钙似无年龄的变化(各年龄组均在2.2~2.6mmol/L)。绝经后妇女血清磷升高可能与绝经后雌性激素下降有关[2],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磷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文献记载相似。血清ALP治疗组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变化,说明壮骨胶囊有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 http://www.100md.com
    骨钙素(BGP)是由骨细胞合成的非胶原骨蛋白,在骨代谢中起激素样调节作用。测定血清中的BGP可以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骨形成情况。李力等[3]调查表明,人在生长时期,血清骨钙素逐渐上升,发育停止后,血清骨钙素逐渐下降。薛延[4]报告BGP水平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女性在绝经后10年(51~60岁)BGP又增高。Delmas认为,当骨形成与骨吸收偶联时,骨钙素是反映骨转换的指标;当解偶联时,BGP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骨钙素的片段反映骨吸收。治疗组病例治疗前有27例升高(43.5%),治疗后均下降,但62例的BGP平均值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本组为绝经后妇女骨高转换率的骨质疏松有关。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由甲状腺滤泡(C细胞)分泌的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破骨细胞上存在CT受体,CT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抑制其增殖,使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从而抑制了骨的吸收,降低了骨转换,因而,CT水平得到回升。郭世绂报道[5]降钙素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使细胞内Ca2+转入线粒体,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还能抑制大单核细胞转变为破骨细胞,从而减少骨吸收,又报道CT注入15min后,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钙素释出降低。治疗组62例中药治疗后,CT值有显著升高(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补肾健脾养肝的壮骨胶囊具有CT样作用。余楠生[5]报道CT具有抗炎性和直接的中枢止痛作用。李恩[6]的研究证实,脑组织中有CT及其受体,CT注射后能通过血脑屏障;且认为应用CT介质后,血中β-内非肽水平升高,提示内源性神经系统介质介导了降钙素的镇痛作用。治疗组62例在初期治疗中仅间断应用镇痛剂,约3~4周后即停用,以后随着中药疗程的延长,病人疼痛症状也随之缓解,表明壮骨胶囊中药具有CT样的镇痛作用。而对照组中2/3的病例均需使用镇痛剂。
, 百拇医药
    王洪复[7]认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骨ALP增高者占60%,而血清ALP增高者仅20%。薛延报道[4]血清ALP 50%来源于骨,由成骨细胞分泌。Delmas[4]发现绝经后妇女L2~4骨矿含量与血清ALP呈负相关,同时强调了骨折和高转换率的ALP增高。本组治疗组应用中药后ALP显著下降,骨矿含量上升,同上述报道相似。

    * 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苏中医科[1997]23号)和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苏科计[1998]375号)资助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15(1)

    2 刘忠厚,主编.骨质疏松学.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2
, 百拇医药
    3 李 力,等.新疆三个民族少年儿童血清骨钙素检测及探讨.见:罗先正,等主编.骨质疏松症(骨基础理论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465

    4 薛 延.骨质疏松症的生化诊断.中国骨质疏松症杂志,1995,1(1)∶58

    5 郭世绂.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华骨科杂志,1995,15(5)∶312

    6 李 恩.降钙素防治骨质疏松症.见:罗先正,等主编.骨质疏松症(骨基础理论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27

    7 王洪复,主编.骨质疏松症防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1

    (1999年6月20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