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65424
外伤性脾破裂特殊临床表现1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11期
     作者:范跃进 刘根寿 霍跃光 刘荣桂 顾 军 钱爱民 吴浩荣

    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急诊科,苏州,215004

    关键词:脾破裂;外伤性;特殊临床表现;诊断

    苏州医学院学报991133 摘要 分析18例外伤脾破裂不同病理变化而出现的临床特殊表现,甚至延迟诊断,认为腹腔诊断性穿刺、B超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对此种类型破裂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动态观察。

    中图法分类 R657.62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诊断一般不难,但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出血量少或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有时颇难,易漏诊或误诊。为此,本文分析18例其特殊临床表现,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病例: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7~68岁。均系多发伤。伤程20min~28h。脾损伤类型:中央型1例(占5.6%),包膜下破裂4例(占22.2%),真性破裂13例(占72.2%)。合并其它重要脏器伤共25例处(其中脑损伤9例,肋骨骨折伴肺挫伤及血气胸7例,肾挫裂伤4例,脊柱骨折或骨盆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1例)。

    1.2 临床表现:18例皆无急腹症或脾破裂相关症状主诉,仅9例诉左胸或左腰肋部疼痛,左上腹均无压痛,叩诊亦无明显异常。血压正常。诊断性腹腔穿刺(PP)均阴性。4~21h后,因血压不稳,18例均再行DPP检查,结果16例阳性,2例阴性。

    4~21h后行B超检查18例中,13例提示脾破裂,1例提示包膜下破裂,2例见脾肾间隙及腔区有少量积液,报告可疑脾损伤,2例阴性中1例CT检查示脾破裂。DSA检查2例中1例系中央型破裂,另1例系包膜下破裂,并行区域栓塞治疗。MRI检查2例中,1例示中央型破裂,另1例示真性破裂。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结果:18例,2例在DSA下经股动脉穿刺脾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1例中央型破裂和1例包膜下破裂行保守治疗;14例手术探查,术中见脾破裂口<1cm者10例,>1cm者4例,深度皆<3cm,属脾破裂Ⅰ~Ⅱ型;裂口位于上极5例,下极4例,膈面2例,脏面2例,脾门1例;裂口处有血凝块者8例;出血量300~1000ml 9例,1000~3000ml 5例。所有病例均治愈。

    2 讨论

    重视多发伤病人的腹内脏器损伤:多发伤合并腹部伤者达50%[1],而脾为腹外伤中最易受损器官,占腹部损伤的40%~50%[2]。闭合性腹部损伤早期伤情不明显,诊断很难,特别是在多发伤时,由于其它严重伤情掩盖,故常易忽视,有报告达16%~45%[3],以致诊断延迟。此类病症与延迟性脾破裂不同,Kluger4[4]认为,真正的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标准为腹部钝性外伤后(48h)无腹内损伤的临床证据,以及CT检查正常者,后来发生的脾破裂出血。因此我们认为:对多发伤病员,应强调详尽的病史分析,对腹部反复多次多处的体检,以求得尽早确诊。
, http://www.100md.com
    腹穿刺术简单易行,安全,方便,准确率可达93.1%[5]。如DPP阴性,则再作连续动态观察。本组脾损伤类型属Ⅰ~Ⅱ,可能损伤部位短时出血少,或是被血凝块粘堵后无明显表现,或是裂口小且位于膈面的膈下间隙或脾肾间隙,使得少量的出血滞留于膈下或脾肾隐窝,致DPP检查暂时呈阴性。本组中14例来院时DPP阴性,后经重复穿刺获阳性结果。因而,对可疑者的动态DPP检查尤为重要。B超与DPP结合诊断。腹内脏器损伤方便,可兼顾到胸部及腹部情况,B超对腹部内脏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可达80%以上[6],且检查无需搬动病员,检查时间短,对胸腹腔积血的敏感度高达99%,即使未发现脏器损伤,也可提供间接的诊断参考依据。本组中4例B超检查阴性,但给2例可疑者提供了脾肾间隙及腹盆腔少量积液的诊断资料,后经再次DPP得以确诊。近年认为,对多发伤患者,尤其是可疑腹部损伤者,应常规行DPP与B超检查,以提高胸腹部创伤的诊断率。对高度怀疑腹腔内损伤且生命体征尚平稳的病员,使用CT、DSA和MRI等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学者认为,所有较严重的腹外伤均有CT扫描指征,特别是对临床判断困难者,CT扫描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手段[7],其准确率可达96%。需要强调的是在颅脑损伤怀疑合并腹部损伤病人中若同时做腹部CT扫描,就可兼顾两者诊断的优越性。本组中2例DSA检查证实脾损伤后再行栓塞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介入栓塞既治疗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又保持了器官功能[8]。而MRI检查能确认血肿灶的分期,可动态观察到创伤部位的演变过程,为临床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但上述3项检查过度搬动病员,可能加重病情,这是其缺陷。因此,对疑有腹部损伤,且DPP、B超均可疑者,如果病情允许,并在抢救措施的配合下选择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杨振东.腹部多脏器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创伤杂志,1986,2∶11

    2 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09

    3 Mclellan BA. Analysis of peritoneal lavage parameters in blunt abdominal trama. J Trama,1985,25∶393

    4 Kluger Y ,et al.Delayed rupture of the spleen-Myths ,facts and their importance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Trauma,1994,36∶568

    5 李谋秋.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诊治.实用外科杂志,1991,11∶338

    6 李沾良.努力提高腹部损伤的诊治水平.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643

    7 任长才,等.CT扫描在腹外伤诊断中的价值.实用外科杂志,1991,11∶353

    8 杨海山.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169

    (1998年7月2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