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65445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晚期癌症患者生命维持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11期
     作者:许其秀

    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苏州,215006

    关键词:

    苏州医学院学报991162 静脉通道的建立是供给患者营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在维持晚期癌症患者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周围静脉穿刺条件极差,很难穿刺成功,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为晚期癌症患者建立起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和营养,是维持癌症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近年,我们在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5~68岁。脑癌、胃癌各4例,肠癌6例。置管时间为5~53d,平均20d。

    1.2 操作方法:采用腔静脉穿刺导管针一套,腔静脉置管包一个(内有弯盘一个,洞中一块,5ml注射器一付,纱布2块),无菌手术薄膜,金霉素眼膏,肝素帽,生理盐水。备好输注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头低15°并转向对侧,常规消毒穿刺点中心皮肤。用1%普鲁卡因局麻,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5~2cm处,针与额平面呈25°~30°,沿胸锁乳突肌外侧角内缘下行,并按穿刺方向试穿刺,然后用螺旋口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将穿刺针沿试穿刺方向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自针的侧孔插入有长度标记的无损伤导丝,连注射器一起拔出穿刺针,经导丝插入导管,边插导管边退导丝,导管置入长度为10~15cm,将导管夹闭后抽出导丝,回抽有血液后,推注少量生理盐水,衔接肝素帽,接输液器,穿刺点涂金霉素眼膏,贴无菌手术薄膜,固定。
, 百拇医药
    1.3 注意事项:颈内静脉低位穿刺点距锁骨上缘约3cm,穿刺时有可能刺破胸膜而产生气胸,本组均选用颈内静脉中位穿刺点,无发生气胸。因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均在颈动脉鞘内,若穿刺过深和偏向内侧,则可能刺入颈总动脉。由于动脉管壁厚具有弹性,刺入动脉“突破感”明显,回血鲜红,压力高,不同于静脉,易于识别。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并进行有效的按压。导管置入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和护理,以防并发感染。穿刺成功后必须保持管道固定和管道通畅,防止导管脱落和管腔堵塞。保证穿刺局部皮肤干燥无菌,每天消毒局部更换敷抖一次。保证管道密封及有液体充盈,输液时不能使液体流空、接头脱落等,以防气栓。因导管置于上腔静脉近右心房处,故在导管内推注药物速如过快易引起心律失常。

    2 讨论:晚期癌症患者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极度衰竭,长期输液及化疗,使浅表静脉变细、变硬,甚至无处可寻,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是最后的静脉选择,由于导管质地柔软,不影响患者活动,又可长时间保留。

    颈内静脉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注入高浓度药物易于稀释,癌症患者的静脉化疗用颈内静脉置管可避免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同时可行静脉营养,支持静脉化疗的顺利完成,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维持生命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组癌症患者施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建立了可靠的静脉通道,使各种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营养物质的补充顺利进行。结果其中10例病情好转而拔管,4例伴随患者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时光。置管期间,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1999年5月18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