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郧阳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5659
三叉神经痛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失败及复发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汪林涛 戢翰升 赵 平 董慧芬

    单位:郧阳医学院教学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十堰 442000

    关键词: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治疗失败

    郧阳医学院学报990321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45.11

    我科自1995~1999年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共226例,278个半月神经节,总有效率91.36%,治疗失败4例,治疗后复发20 例,现就失败和复发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119例,女107例;年龄26~72岁,平均56岁;病程3个月至35年,平均9.5年;右侧98例,左侧76例,双侧52例;疼痛分布情况Ⅰ枝1例,Ⅱ枝65例,Ⅱ+Ⅲ枝120例,Ⅲ枝24例,Ⅰ+Ⅱ+Ⅲ枝16例,临床表现均呈三叉神经痛典型发作症状,发作历时几分钏,每日次数不等,一般每天3~20次,平均每天9次。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定位体征。头颅CT/MRI扫描均未见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无效或因肝肾功能受影响或服药后出现头晕症状加重,而不能坚持服药者为射频治疗适应症。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西安黄河机器厂与第四军医大学联合生产的FYJS 85-IV型射频治疗仪及其相应配套的TIC-TM型温控电极和19号绝缘穿刺针,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布,以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按Hartel氏法进行穿刺[1],在西门子1250 mAX光机下定位判断穿刺针尖进入卵圆孔中心。抽出针芯,插入温控电极,连接射频发生器,先给予0.1~0.3 V脉冲电流刺激,当病人感觉到三叉神经相应分布区有明显的跳痛反应,则加大射频输出强度,至电压30~50 V,电流100~120 mA,热凝温度在65~75 ℃,维持1 min,重复1~3次。

    1.3 结果

    本组226例,278个半月神经节首次射频热凝治疗后疼痛消失254例次。其中首次治疗定位中,穿刺针尖位于卵圆孔中心者无失败病例,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周边者,20例中失败3例、单纯第Ⅰ枝1例治疗失败。首次治疗温度65 ℃、持续时间在2 min以内50例中,15例复发。治疗温度65 ℃以上、持续时间在2 min以上228例次,治疗5例复发,这5例都是Ⅰ+Ⅱ+Ⅲ多枝病例,疼痛复发范围主要是三叉神经第Ⅰ枝支配区,而Ⅱ、Ⅲ枝复发后疼痛程度减轻。首次失败病例中除1例单纯第Ⅰ枝改用眶上神经撕脱术治疗外,其余3例和复发病例均再次经Hartel氏法穿刺,X线颇底平片确认针尖进入三叉神经节内,采用75 ℃、3 min射频热凝治疗后疼痛消失,随访6~20个月无复发。
, 百拇医药
    2 讨论

    三叉神经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根据传导疼痛的无髓鞘细纤维(A-deta和C)在70~75 ℃时就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有髓鞘粗纤维(A-beta)能耐受更高的温度这一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2]。应用于临床有其较药物、封闭、开颅明显的优越性。我们开展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取得很好疗效,针对4例治疗失败20例复发病例分析,我们认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应注意以下几点:(1)穿刺针能否准确到半月神经节内是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治疗失败的原因与定位不准或定位中穿刺针深度不够,射频治疗前体位变动致使穿刺针脱出有关。本组4例首次治疗失败病例再次治疗经严格操作规程,用龙胆紫表面标志,按Hartel氏法穿刺,穿刺成功后X光机确认针尖进入半月神经节内,以防由于病人体位改变而致针尖滑落移位,结果均获成功。(2)充分利用电刺激定位,根据刺激时面部反应情况,捻转调整穿刺针尖位置,如刺激电压超过0.5 V而面部无反应则提示针尖不在半月神经节内需重新定位。(3)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温度低、持续时间短,射频温度可达75 ℃,如不能耐受75 ℃温度,可用40~50 ℃温度,时间增加一倍至最长达60 s×10次,如一次不能达到热凝目的,可重复多次热凝。(4)临床治疗中三叉神经痛非典型病例射频疗效差于典型病例,三叉神经痛第Ⅰ枝射频疗效差于第Ⅱ、Ⅲ枝射频疗效,Ⅰ+Ⅱ+Ⅲ多枝病例治疗后第Ⅰ枝支配区容易复发,可做三叉神经第Ⅰ枝眶上孔撕脱术强化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明海,许建平,张 扬.580例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1992.(1):1

    2 陈成雨,丁福忠,刘运振.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5例疗儿观察.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1993:(1):1

    (1999-04-13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