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氟乙酰胺中毒15例分析
作者:陈海宾 张奇
单位:中国一拖集团中心医院儿科 洛阳 471003
关键词:氟乙酰胺;中毒;儿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000247 1996~1998年,本院共收治小儿氟乙酰胺中毒1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4例,年龄1岁3个月~5岁。有明确误服鼠药史者9例。
1.2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13例,误服0.5~5 h内发生,伴呕血10例。强直性抽搐15例,5次以上者10例,发生在1 h内者5例,12 h内者7例,24 h 3例,最短1例为误服40 min发生抽搐。头痛、躁动、谵语12例。昏迷15例,其中5 h内昏迷7例,12 h内5例,24 h后3例,最短1例为3.5 h。眼球震颤15例,瞳孔缩小12例,紫绀15例,低血压9例。发热11例,体温38~40 ℃。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10.0×109 L-1 12例,其中3例>20.0×109 L-1。大便潜血阳性1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0例。血糖降低2例,血糖升高7例。脑电图异常3例。尿常规仅1例蛋白阳性,肾功能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无异常。
, 百拇医药
1.3 诊断依据 ①有确切误服鼠药史。②有神经及精神症状,如惊厥、昏迷、谵语等。③伴有眼球震颤、紫绀、瞳孔缩小、低血压、发热及消化系统症状等。具备①或①加②、③任一条即可确诊。具备②加③应高度怀疑,本组15例符合。
1.4 治疗及转归 误服12 h内住院者给温水洗胃、吸氧、止惊。有颅内高压者给甘露醇降颅压,预防感染,保护心、肝、肾等综合治疗同时,立即给予特效解毒剂乙酰胺0.1~0.3 g/kg肌内注射,首次用量为全天总量的一半,2~4 次/d,疗程5~7 d,配以一般解毒剂泰特(TAD)(还原型谷光甘肽)0.6~1.2 g/d静脉点滴。经治疗,12例24 h抽搐停止,神志恢复。2例入院后8 h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昏迷72 h后自动出院。恢复的12例中有8例在2~3 d后又出现抽搐,但发作时间短,很快自行缓解,不伴意识障碍。此8例出院后随访,有3例仍间断小抽搐,但次数逐渐减少,其中1例1个月后仍有小抽搐发作,另5例未发现异常。
2 讨论
, 百拇医药
氟乙酰胺属剧毒农药,可用来防治多种害虫。人口服半数致死量约为2~10 mg/kg[1]。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干扰正常的三羧酸循环,导致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障碍及柠檬酸、氟柠檬酸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及精神症状。
乙酸胺是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它具有延长潜伏期,减轻症状,甚至不发病的作用[1,2],且对人体毒性低,使用安全[3]。它的作用为与氟乙酰胺竞争酰胺酶,以减少氟乙酰胺变成氟乙酸,干扰氟柠檬酸的生成。另外,乙酰胺可在肝脏通过与谷胱甘肽结合直接从胆汁排出,而生成谷胱甘肽需大量消耗ATP,由于氟乙酰胺干扰了ATP的生成,使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因此,运用TAD,补充外源性谷胱甘肽,可以促进肝脏解毒功能而缓解中毒症状。
氟乙酰胺禁用于家庭灭鼠,但仍有不法商贩生产销售,常使小儿误服中毒。因此,在临床中,遇有误服史及具有明显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者应考虑氟乙酰胺中毒的可能。一旦遇到病史不详,具备上述诊断依据②加③条者,一时不能明确病因的小儿,应按氟乙酰胺中毒立即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何颜霞,胡皓夫.氟乙酰胺中毒.见:赵祥文主编.儿科急诊医院.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93
[2]青岛医学院编.氟乙酰胺中毒.见:急性中毒.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331
[3]范群.有机氟中毒的解毒药.见:戴培主编.药理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46
(收搞日期:1998-12-25), http://www.100md.com
单位:中国一拖集团中心医院儿科 洛阳 471003
关键词:氟乙酰胺;中毒;儿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000247 1996~1998年,本院共收治小儿氟乙酰胺中毒1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4例,年龄1岁3个月~5岁。有明确误服鼠药史者9例。
1.2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13例,误服0.5~5 h内发生,伴呕血10例。强直性抽搐15例,5次以上者10例,发生在1 h内者5例,12 h内者7例,24 h 3例,最短1例为误服40 min发生抽搐。头痛、躁动、谵语12例。昏迷15例,其中5 h内昏迷7例,12 h内5例,24 h后3例,最短1例为3.5 h。眼球震颤15例,瞳孔缩小12例,紫绀15例,低血压9例。发热11例,体温38~40 ℃。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10.0×109 L-1 12例,其中3例>20.0×109 L-1。大便潜血阳性1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0例。血糖降低2例,血糖升高7例。脑电图异常3例。尿常规仅1例蛋白阳性,肾功能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无异常。
, 百拇医药
1.3 诊断依据 ①有确切误服鼠药史。②有神经及精神症状,如惊厥、昏迷、谵语等。③伴有眼球震颤、紫绀、瞳孔缩小、低血压、发热及消化系统症状等。具备①或①加②、③任一条即可确诊。具备②加③应高度怀疑,本组15例符合。
1.4 治疗及转归 误服12 h内住院者给温水洗胃、吸氧、止惊。有颅内高压者给甘露醇降颅压,预防感染,保护心、肝、肾等综合治疗同时,立即给予特效解毒剂乙酰胺0.1~0.3 g/kg肌内注射,首次用量为全天总量的一半,2~4 次/d,疗程5~7 d,配以一般解毒剂泰特(TAD)(还原型谷光甘肽)0.6~1.2 g/d静脉点滴。经治疗,12例24 h抽搐停止,神志恢复。2例入院后8 h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昏迷72 h后自动出院。恢复的12例中有8例在2~3 d后又出现抽搐,但发作时间短,很快自行缓解,不伴意识障碍。此8例出院后随访,有3例仍间断小抽搐,但次数逐渐减少,其中1例1个月后仍有小抽搐发作,另5例未发现异常。
2 讨论
, 百拇医药
氟乙酰胺属剧毒农药,可用来防治多种害虫。人口服半数致死量约为2~10 mg/kg[1]。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干扰正常的三羧酸循环,导致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障碍及柠檬酸、氟柠檬酸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及精神症状。
乙酸胺是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它具有延长潜伏期,减轻症状,甚至不发病的作用[1,2],且对人体毒性低,使用安全[3]。它的作用为与氟乙酰胺竞争酰胺酶,以减少氟乙酰胺变成氟乙酸,干扰氟柠檬酸的生成。另外,乙酰胺可在肝脏通过与谷胱甘肽结合直接从胆汁排出,而生成谷胱甘肽需大量消耗ATP,由于氟乙酰胺干扰了ATP的生成,使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因此,运用TAD,补充外源性谷胱甘肽,可以促进肝脏解毒功能而缓解中毒症状。
氟乙酰胺禁用于家庭灭鼠,但仍有不法商贩生产销售,常使小儿误服中毒。因此,在临床中,遇有误服史及具有明显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者应考虑氟乙酰胺中毒的可能。一旦遇到病史不详,具备上述诊断依据②加③条者,一时不能明确病因的小儿,应按氟乙酰胺中毒立即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何颜霞,胡皓夫.氟乙酰胺中毒.见:赵祥文主编.儿科急诊医院.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93
[2]青岛医学院编.氟乙酰胺中毒.见:急性中毒.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331
[3]范群.有机氟中毒的解毒药.见:戴培主编.药理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46
(收搞日期:1998-12-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