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5727
原发性肝癌31例磁共振表现
http://www.100md.com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袁继武 程敬亮 任翠萍 管生 王声鼎

    单位:袁继武(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濮阳 457000);程敬亮 任翠萍 管生 王声鼎(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郑州 450052)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诊断▲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000227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AFP虽是临床检测肝癌的有效手段,但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影像学检查对肝癌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CT和B超已成为诊断肝癌的常用检查方法。MRI以其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参数多方位的成像特点,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查方法。作者收集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1995年6月至1998年12月间经MRI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的31例肝癌患者的资料,其中10例经病理证实。男22例,女9例,年龄23~71岁,平均5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或疼痛,其中10例出现黄疸或低热,AFP阳性者21例,体征主要为肝脾大或肝区叩击痛,8例肝区触及包块。

    1.2 MRI检查方法 MRI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0 T超导型磁共振机,采用SE序列,T1加权像(T1-WT)采用TR/TE=600/15,T2加权像(T2-WT)采用TR/TE=1 700/80。均有横断面,其层厚为10 mm,2例有冠状位T1-WI,层厚为8 mm。肝癌信号强度标准:①高信号,与皮下脂肪相似;②等信号,与肝组织相似;③稍高信号,介于脂肪与肝组织;④稍低信号,介于血管与肝组织之间;⑤低信号,与血管相似。

, http://www.100md.com     1.3 MRI结果 31例肝癌中,最大为11 cm×12 cm,最小为1.0 cm×0.9 cm。直径>5 cm的巨块型肝癌20例,其中肝右叶14例(4例周围有子灶),肝左叶6例;17例形态不整,边界不清。T1-ZWI 20例均呈稍低信号,其中6例信号不均匀,可见斑片状稍高信号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其中14例信号不均匀,3例显示肿瘤分隔,4例显示假包膜,并发肝硬化13例。11例伴有转移,其中肝门淋巴结转移2例,下腔静脉瘤栓3例,门静脉瘤栓5例,胆囊侵犯及肾门淋巴结转移各1例。结节型肝癌9例,其中3 cm<癌灶直径≤5 cm者5例;除1例有2个结节外,其余4例均为单发;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病灶有2例形态不整,边界不清;T1-WI均呈稍低信号,其中2例信号不均匀,T2-WI呈高信号,其中3例信号不均匀,1例显示假包膜,均无转移。直径≤3 cm者4例,病灶均呈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T1-WI呈稍低信号,1例呈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1例信号不均。弥漫型肝癌2例,表面为肝内弥漫分布斑片状或小结节,T1-WI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病变。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2.1 肝癌MRI表现

    2.1.1 肝癌的分型与分布:大体病理一般将肝癌分为3型[1]:Ⅰ型为巨块型,表现为单发巨块或多个癌结节融合而成,直径>5 cm;Ⅱ型为结节型,直径≤5 cm,单发或多发结节;Ⅲ型为弥漫型,呈细小结节弥漫全肝。MRI检查基本上可反映肝癌的大体病理情况,将本组肝癌MRI表现按其大体病理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巨块型最常见,占65%(20/31),结节型次之,占29%(9/31),弥漫型最少,占6%(2/31)。原发性肝癌多数分布于肝右叶,左叶分布较少。本组31例肝癌中,位于肝右叶者占65%(20/31),肝左叶占29%(9/31),弥漫型肝癌虽弥漫全肝,病变仍以肝右叶为多。

    2.1.2 肝癌的MRI信号:肝癌的信号很具特征,31例肝癌T1-WI绝大多数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而部分较大癌块内信号不均是局灶性出血、坏死液化、纤维化和脂肪变所致。脂肪变T1-WI呈稍高信号,T2-WI为等信号;亚急性出血时正铁血红蛋白存在,T1-WI呈明显高信号,T2-WI也呈高信号,易于辩认;坏死液化T1-WI呈更低信号,T2-WI呈更高信号。
, 百拇医药
    2.1.3 几个有诊断肝癌价值的MRI征象:①假包膜征。31例肝癌中显示假包膜征者6例占19%,均表现为癌灶周缘见T1-WI为完整或断续性低信号环,T2-WI不及T1-WI显示清晰,可为低信号或高信号。其病理基础为致密胶质原纤维及大量新生并扩张的小血管及小胆管形成所致[2]。②镶嵌征。本组显示率为52%(16/31),T2-WI显示较好,表现为癌灶内信号不等,这与肿瘤内部不同部位组织结构类型不同有关,可由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及瘤内出血、脂肪变,坏死及纤维化所致,此征象很有诊断价值,但非特异性征像[2]。③血管内癌栓形成。本组病例中门静脉瘤栓5例,下腔静脉出现癌栓3例。MRI-SE序列表现为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而代之以中等信号。④肝硬化征象。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常规并发症及前奏,本组并发肝硬化13例,占42%(13/31)。主要表现为肝脏缩小,肝表面不平,肝叶比例失调或肝硬化结节、腹水、脾大、门静脉侧枝循环形成等。⑤癌灶内流空血管的显示征象。本组癌灶内显示流空血管的有4例。均表现为癌灶内出现粗大引流或供血血管之流空信号。这是MRI诊断肝癌的又一征象和优势。肝癌癌周假包膜、血管内瘤栓和癌灶内流空血管的显示是MRI确诊肝癌的依据,一旦出现,多可定性,但这些征象出现率较低或出现时已属晚期。
, http://www.100md.com
    2.2 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2.2.1 肝转移瘤:为仅次于原发性肝癌占第2位的肝脏恶性肿瘤,其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可单发或多发,以多发常见。肝转移瘤瘤块内常发生坏死、囊变、出血、脂肪浸润、萎缩、纤维化、钙化等改变,因此,MRI信号常不均匀,大多出现“靶征”或“牛眼征”[3],若有明确原发灶者,与原发性肝癌鉴别不难。

    2.2.2 肝囊肿:为一常见的先天性的病变,可能由胆管演变而来[4]。肝囊肿内含液体,其MRI表现均具有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锐利光整,信号均匀的特点。长期随访无增大,与肝癌不同。经B超检查多可与肝癌区别。

    2.2.3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上主要为扩大的、充盈血液的血管腔隙,即血窦构成。MRI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区;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T2-WI海绵状血管瘤信号明显增高,有人称为“灯泡征(bulbsign)”,可与肝癌鉴别。其增强方法也不同于肝癌,二者可经增强扫描鉴别[5]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高元桂,蔡祖龙.肝癌.见:高元桂,蔡祖龙主编.磁共振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491

    [2]刘爱莲,郎志谨,傅维利,等.单发结节型肝癌的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7):491

    [3]杨利霞,葛英辉,程敬亮.肝脏恶性肿瘤.见:杨利霞,葛英辉,程敬亮主编.临床体部三大影像诊断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7

    [4]陈丽英.肝脏良性肿块的MRI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增刊):72

    [5]隋邦林,吴恩惠,陈雁冰.肝癌磁共振诊断学.见:隋邦森,吴恩惠,陈雁冰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91

    (收稿日期:1999-05-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