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6149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季节气候及昼夜变化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乔梁 冯德勋

    单位:乔梁(湖北省郧西县中医医院 442600);冯德勋(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430061)

    关键词:心肌梗死;季节;气候;昼夜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000112

    摘要:分析1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季节气候及昼夜时间的分布关系,结果表明:AMI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即11月~1月和3月~4月;AMI与气候有关,多发生于寒潮和大风天气;AMI还存在着昼夜节律性变化,多发生在0时至凌晨2时和6时至12时。AMI发病原因及机理可能与精神神经及内分泌有关,同时与纤溶系统活性、抗凝血酶、血小板聚集性和血粘度有关。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7X(2000)01-0024-02
, 百拇医药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发病与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中医古籍早有人体生理、病理随四时阴阳而相应变化,及病势“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等记载,但缺乏详细准确的资料来论证。本文以临床资料为依据,对此问题加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对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间住院的110例AMI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性98例,女性12例;年龄43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65±5岁,60~70岁者85例,占77.3%;1例为肺心病,其余均为冠心病。

    2 结果

    AMI发病与季节、气候及昼夜时间分布统计见表1、表2:

    表1 110例AMI与发病季节、气候关系 季节
, 百拇医药
    11~1月

    2~4月

    5~7月

    8~10月

    例数

    40

    35

    20

    5

    表2 110例AMI与昼夜发病时间分布关系

    时间

    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4:00
, 百拇医药
    例数

    23 4 8102516 816

    3 讨论

    AMI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导致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堵塞,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动态心电图改变及心肌的酶学改变,常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有以下促发因素:

    (1)冠状动脉内急性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2)粥样斑块内或斑块下出血,形成局部血肿;

    (3)持久性冠状动脉痉挛;

    (4)心肌需氧量猛增,如重体力活动,血压剧升,情绪激动;
, 百拇医药
    (5)心排出量骤降,如休克、失血、严重心律失掌[1]

    本组病例发病与季节 、气候以及昼夜节律性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表1说明,AMI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即11~1月和3~4月这两个季节转换期。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可引起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波动,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过程发生紊乱,导致皮层下中枢的调节失控,血管舒缩中枢功能失调,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水钠潴留,并能增强血管的反应性,小动脉对儿茶酚胺增多产生强烈反应致血管痉挛[2]

    表1显示,除冬春季节外,AMI在五月份发病较多。冬春季节发病多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因为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冷峰过境。所不同的是,武汉地区五月份空气湿度大,气压低,冷空气活动频繁,是AMI的发病高峰时间。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影响AMI发病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日变差及平均风速[3]
, http://www.100md.com
    遇寒潮和大风时,由于寒冷刺激,易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循环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另外,血管收缩,心肌供血量下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持续缺血,可使心肌坏死[4]

    表2说明,AMI存在着昼夜节律性变化,凌晨和6时~12时为发病高峰时间,其原因及机理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血管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张力清晨比下午高,易引起血管收缩;

    (2)清晨醒后,交感神经活动增高,从体力或脑力劳动,或吸烟时的应激反应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

    (3)人的血压在昼夜24小时内出现一种生理节奏性波动,即正常人在上午9点至10点钟时血压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晚间睡眠中血压降到最低点。24小时血压波动与血
, 百拇医药
    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性有关[5]。心脏病人清晨睡醒时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4)纤溶系统活性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在清晨前后处于低谷期,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活性抑制因子(PAI),在纤溶系统浓度中呈相互改变,清晨出现高PAI活性及相应的tpA活性。血小板在此段时间内聚集性增加,血粘度等血流变学指标在清晨为峰值[6],中枢性多巴胺活性24小时的节律性改变,可能对AMI的发病有一定影响[7]

    表2还说明,AMI在夜晚0点至2点也是一发病高峰时间。此时气温最低,加之夜晚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故易出现心律失常。

    AMI发病时间存在季节、气候及昼夜周期性规律变化,这已为许多临床观察所证实,但观察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差异原因可能有:
, 百拇医药
    (1)统计方法所导致的误差;

    (2)研究对象所处地理位置时差、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所导致的个体“生物钟”差异;

    (3)与AMI发病时间分布差异的机制直接相关[6]

    (4)所有观察均不能将夜间睡眠中的发病与清晨睡醒时发病区别开来。如果睡眠中出现不适,或是翻身不利,常可使病人较快醒来,因此病者陈述的发病时间可能要比实际发病时间稍晚些。

    4 结论

    AMI每年在11至1月和3至4月两个季节转换时期发病率高,在寒潮和大风天气的气候中发病率高,AMI还存在着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即上午6时至中午12时及夜晚0时至2时发病率高。这一规律印证了祖国医学有关疾病与四时阴阳密切相关的论述,为预防和治疗AMI提供参考。
, 百拇医药
    乔梁,男,1964年生,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黄振文,崔天祥.实用临床心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1

    2 王世成.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1

    3 中央气象局天气气候研究所,[J]中华医学杂志,1981,61(8)475

    4 董立均,武广华.心血管疾病诊断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8

    5 吕建强、朱日华.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分布差及其机制探讨[J].国外医学*神经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1,18(2):68

    6 郑大明,洪觉仪.中风昼夜发病时间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4):227

    7 朱友德、孙明华、谢兴武等.缺血性脑血管发病时间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6):349

    (收稿日期:99-06-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