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66225
乙状结肠平行折迭术治疗乙状结肠扭转10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叶利洪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四人民医院(31203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129 乙状结肠扭转是外科较严重的急腹症之一,需急诊处理,如果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复发率很高。作者在乙状结肠扭转高发区(西非马里共和国)经一年多的实践,根据其乙状结肠过长及乙状结肠系膜过窄的解剖特点,将过长部分平行折迭,固定于降结肠外侧的方法治疗乙状结肠扭转100例,起到了预防复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男82例,女18例,年龄18~72岁。首次扭转60例,再次扭转22例,三次扭转18例。两次扭转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发病至就诊时间1~7天,平均3.5天。3例乙状结肠坏死行乙状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本组病例无死亡,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其余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日7~20天,平均9.5天。随访1~24个月,本组术后未见扭转复发。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式:取右下腹直肌切口,切开腹膜后,即可见高度扩张之乙状结肠肠管,此时让台外人员自肛门处插入肛管(硬而粗的橡皮管更佳),直达乙状结肠内,肛管如能通过扭转处,肠腔减压后,肠腔在腹腔内即可复位,如肛管不能通过扭转处,稍扩大切口,把肠管搬至腹腔外,先复位,后减压,一般扭转360°以上者肛管不易通过扭转处,我们很少用肠壁穿刺减压方法,以减少感染机会,如发现肠管浆膜层裂开应及时修补。

    乙状结肠复位后,再通过肛管彻底减压,此时结肠瘪陷,将乙状结肠上提至降结肠外侧,降结肠向内推移位于降结肠旁沟内。上端达结肠脾曲,此时有3列结肠肠管呈平行状。先在乙状结肠顶部转折处内侧与脾结肠韧带缝合两针,外侧与侧腹膜缝合两针,此时乙状结肠攀呈悬吊状,然而乙状结肠内侧肠管与降结肠间断缝合,外侧肠管与侧腹壁间断缝合,缝合后检查乙状结肠弯曲度自然,尤其在乙状结肠顶部转折处及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转折处(见手术示意图)附图 乙状结肠平行折迭术示意图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乙状结肠扭转在西非(马里共和国)是非常常见的外科急诊之一,而且发生在第二次或第三次乙状结肠扭转的比例也很高。为什么马里人乙状结肠扭转的发病率比国内人高很多。乙状结肠扭转属于闲袢性肠梗阻,在国内很少见,占所有肠扭转的15.1%[1],而本组统计乙状结肠扭转占肠扭转的90%。笔者在术中作了一些临床观察和研究,他们的乙状结肠长度在30~50cm,并且乙状结肠系膜窄[2],附着线呈倒“V”字型,所以乙状结肠呈高度游离状态,容易发生扭转。由于大便秘结,肠攀重量增加,容易促使扭转发生,马里人的生活习惯促使了这一疾病的多发。他们基本不吃蔬菜,一日二餐,伊斯兰教,每逢斋月期间,白天禁食,晚上饱餐,所以在斋月期间乙状结肠扭转病人就特别多。另外由于长期的便秘可能使得乙状结肠壁肥厚,增加了自身的重量。

    2.2 鉴于乙状结肠扭转的高发病率和多复发率,笔者寻求一种更为简便而有效防止复发的手术方法,很有必要。通过100例的临床手术证明,乙状结肠平行折迭术方法简便,只需把过长的乙状结肠上提固定在降结肠旁沟,优于把过长的乙状结肠切除术。因为后一种手术复杂,并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而本手术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因为把过长的乙状结肠肠攀固定于降结肠和侧腹壁之间。消除了乙状结肠足够的活动状态。我们应用乙状结肠平行折迭术治疗乙状结肠扭转100例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例复发。我们体会:①需彻底肛管减压,肛管尽可能粗,以便气体和稀便的排出,尽量避免结肠穿刺减压,②在上提瘪陷的乙状结肠时尽可能提至膈下,乙状结肠上部肠攀固定于脾结肠韧带及侧腹壁应确切、牢固,避免因肠壁水肿及肠腔沉重,缝合处被丝线切割造成固定失败,③如乙状结肠尽量上提后仍过长而扭曲,其过长部分留至靠近直肠处,并用丝线间断缝合固定于盆壁,④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外侧腹壁缝合用1-0丝线间断缝合,间距为2~3cm,与侧腹壁的缝合间距可略为增大,⑤对于复发性乙状结肠扭转病例,需先处理索带性粘连,然而按上述处理,可能与人种有关,再次手术病例腹膜粘连很少见,⑥在固定缝合时应使乙状结肠弯曲度自然,尤其在两个转角处,一个是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会处,一个是乙状结肠返折处。

    3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54~1156

    [2] 王明才主编.实用外科急复症学.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205~208

    [3] 沈魁,何之光主编.实用普通外科手术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374~386

    (收稿:1998-02-20,修回:1998-09-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