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6293
下咽部及食管颈段癌18例误漏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胡建文 曾一民

    单位: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3250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255 下咽及食管颈段癌因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且病变位置隐匿,易被忽视,确诊时多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极差,术后生存率低[1,2]。为减少误漏诊,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现将我院1989年10月至1998年11月18例的误漏诊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3~62岁。平均48岁。初始临床症状为颈部肿块3例,其中颈部肿块迅速增大伴咽痛1例,咽异物感7例,声嘶5例,声嘶伴有吞咽梗阻感3例。确诊前误诊为颈部化脓性感染1例,慢性咽喉炎4例,咽神经官能症3例。特发性声带麻痹5例。漏诊5例为颈部肿块待查2例,声带麻痹待查3例。误漏诊时间1~8个月。确诊前均以抗炎及对症治疗,15例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效,1例加重。14例经食管镜检查,4例胃镜检查发现。后确诊为梨状窝癌2例,咽后壁癌3例,环后癌4例,食管颈段癌9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上皮癌。
, 百拇医药
    2 讨论

    本组误漏诊原因主要为①临床症状不典型。如本组7例咽异物感病人。因为咽异感症为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产生原因很多,患者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压迫感等,临床医师常简单地以慢性咽喉炎,咽神经官能症去解释病人的症状,而忽略了咽异感也可能是下咽、食管颈段癌的早期表现。5例声带麻痹声嘶病人,喉部检查未见其它异常,排除了头颅及胸部病变后就轻易地诊为特发性声带麻痹。②病变部位隐蔽,易误漏诊。本组2例梨状窝癌,经多位医师多次间接喉镜检查,有的未发现异常,有的发现梨状窝饱满,CT示:梨状窝软组织肿胀,未深一步考虑,只解释为局部感染。1例咽后壁癌,多次间接喉镜检查未发现异常,颈部肿块病检为转移性鳞癌,再做食管镜发现一侧咽后壁局部粘膜色暗,取检确诊。4例环后癌,间接喉镜检查,1例加用纤维喉镜检查时未能发现新生物,说明环后隙的早期肿瘤间接喉镜和纤维喉镜不易发现。③过分相信X线透视。本组5例食管颈段癌,食管钡透正常,被临床医师忽视。④大多数病例经抗炎治疗,症状改善,致使医生误认为一般性炎症改变,未进行进一步检查。而事实上大部分癌肿周围组织有充血水肿或炎症改变,抗炎治疗能使症状暂时改善,临床医生不能大意。笔者认为,为提高下咽及食管颈段癌的早期诊断率,为病人争取治疗时间与机会,对有下列症状病人①咽隐约异物感的,特别是长期咽异物感的,年龄超过40岁以上;②声带麻痹病人,或伴吞咽梗阻感的;③颈中下包块病人。要采取如下措施①详细检查咽喉部,不放过微小的异常,对可疑部位应取检,阴性者,反复取检,并定期随访。②对上述病人,应常规行食管镜检查,因间接喉镜、纤维喉镜对梨状窝尖底部,环后区是一盲区,易漏诊。③对硬管食管镜检查有困难者,特别是同时伴有胃部不适的,建议行胃镜检查时,应在本科医师指导下,仔细观察下咽及食管颈段部位病变。此外,CT扫描及MRI检查对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诊断并无显著的优越性,但可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3 参考文献

    [1] 王正敏主编.耳鼻喉科新理论与新技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197

    [2] 林庚金主编.消化病新概念.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7

    (收稿:1998-12-30,修回:1999-02-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