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6295
12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宫外孕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任虹平 金蝶芳

    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妇产科(3170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253 输卵管结扎术在许多基层单位已普遍开展,但随着结扎术的广泛开展,发生术后宫外孕亦有增多趋势,应引起医务界的高度重视。我院自1993年7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宫外孕病人320例,其中结扎术后宫外孕128例(占40%),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49岁,以30岁至40岁最多,占108例。发病时间最短为统育术后1年,最长12年,以2~5年最我,共88例。其中有3例于绝育术后不同时发生两侧输卵管妊娠。本组92例有停经史,均为停经6周至8周发病,36例无明显停经史,表现为下腹坠痛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最后均经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抽到不凝固性液及剖腹探查而确诊,其中有68例血HCG阳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所见:术中见腹腔内有不等量之出血,大部分为500~1500ml,最多达3000ml。输卵管妊娠发生在峡部18例,壶腹部82例,伞部8例,均为结扎处之远端。另有20例因盆腔广泛粘连,无法分辨。

    1.3 结扎方法:波氏法及波氏改变法66例,近端包埋法9例,记录不详53例。

    2 讨论

    本组因结扎术后的宫外孕128例,占同期宫外孕病例总数的40%。可见发生率之高,应引起重视。关于输卵管结扎术后宫外孕的形成机制,多由于结扎切除部分的管腔再次自行接通;或因结扎线过松、结扎不牢;或因结扎过紧、丝线太细,嵌入管腔形成瘘管等[1],这样管腔仍有部分通畅,精子仍能通过,但受精卵运行受阴,停留在输卵管内而发生宫外孕。近来也有人提出绝育后宫外孕的机制是:结扎后的输卵管近端处脱落,形成开口,此开口再与形成的输卵管腹膜瘘或子宫角部腹膜瘘相通,精子可以从宫角处进入近端输卵管,通过开口及形成的瘘管,再通过伞端进入远端输卵管,卵子通过伞端入输卵管后,可与通过瘘管进入的精子受精,继而受精卵在壶腹部或中端形成输卵管妊娠。亦有人认为,通过新生伞的形成而导致宫外孕[2]
, 百拇医药
    术后宫外孕与结扎方法的关系:据调查,本地区基层医疗单位,在行输卵管结扎术时,多采用沙氏法或波氏改变法。因其操作简便,费时少,加上部分医务人员为迎合广大群众求快的心理,所以多采用这两种结扎术。本组66例有记录采用波氏法或波氏改变法结扎输卵管。这两种方法易导致宫外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采用此法行输卵管结扎后,远近端紧密相贴,组织坏死脱落或瘢痕软化整复后,出现侧一例或端一侧等形式吻合,致使管腔再通。因此,为了预防结扎术后宫外孕的发生,笔者认为:①输卵管绝育方式以选用管心切除近端包埋法为佳,摒弃波氏法。②结扎线以4号丝线为宜,打结松紧适度。线过细,结扎过紧易切断肌层而形成瘘管;线过粗,结扎过松则易引起滑脱致管腔闭合不全。在近端包埋过程中、缝合系膜时应避免缝针贯穿管腔而形成瘘管。③对绝育术后宫外孕手术处理时,应注意在切除患例输卵管的同时,将两侧近端输卵管再次结扎。因为原来同一条件下手术,对侧输卵管亦有发生妊娠的可能。本组有3例,一侧输卵管妊娠手术后,再次发生了对侧输卵管妊娠。

    3 参考文献

    [1] 吴长蜀.输卵管绝育术后并发异位妊娠病因及其防治的探讨.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4,15(1)∶57~59

    [2] 周爱莲.绝育术后宫外孕40例临床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5,19(5)∶295~296

    (收稿:1998-11-1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