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6305
新生儿败血症与IL-6、IL-8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孟荣 严纯雪 陈小芳 黄达枢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科研究室(325027)

    关键词:败血症;IL-6 IL-8;新生儿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412 摘 要 目的 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探讨其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8例正常新生儿,31例患儿血清IL-6、IL-8水平。结果 患者入院第一天即出现IL-6、IL-8水平升高;革兰氏阳性(G+)菌与革兰氏阴性(G-)菌的IL-6、IL-8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IL-6、IL-8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IL-6、IL-8参与发病过程,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临床上虽已采用抗生素等治疗,但死亡率仍很高,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防御感染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为此笔者通过检测患者血清IL-6、IL-8的活性,以探讨免疫机制在发病中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5年4月至199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符合新生儿败血症修订诊断标准[1],共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为32小时~25天。其中G+菌17例,G-菌14例。正常对照系产婴室足月儿及寄养于新生儿室的可疑窒息需观察的新生儿,共28例,年龄24小时~4天。

    1.2 实验方法 患儿血清标本于入院当天及治疗第七天分别采血一次,正常对照者于生后24小时后采血,分离血清后-20℃保存。IL-6、IL-8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提供。统计学方法因数据呈偏态分布,经对数转化后作t、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IL-6、IL-8水平入院第一天升高,随着治疗的进展IL-8比IL-6下降得更快,见附表。
, http://www.100md.com
    2.2 G+菌与G-菌感染者之间IL-6、IL-8差别无显著性,见附表。

    附表 新生儿败血症IL-6、IL-8的测定结果(pg/ml)

    n

    IL-6

    IL-8

    第一天

    第七天

    第一天

    第七天

    败血症组

    31
, http://www.100md.com
    6.316±1.193**

    6.334±1.173**

    6.420±1.136**

    5.841±0.315

    G+

    17

    6.159±1.286

    6.169±1.311

    6.478±1.228

    5.780±0.250
, 百拇医药
    G-

    14

    6.391±1.193

    6.498±1.191

    6.354±1.115

    5.669±0.345

    对照组

    28

    5.322±0.609

    5.147±0.528

    与对照组比:**P<0.01,IL-8第一天与第七天之比:△P<0.05
, http://www.100md.com
    2.3 患儿IL-6与IL-8呈直线正相关,r=0.561,经显著性检验P<0.01,回归方程y=454.7+0.757x。

    3 讨论

    IL-6是一种与许多类型细胞反应的多效应细胞因子,生物效应复杂,在某些情况下,可诱导抗体形成,并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诱导炎症反应,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新生儿全身感染时血IL-6水平升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本组结果表明,在入院第一天,不论是G-菌或是G+菌感染,都表现为IL-6活性的升高,此与Bont[2]和Yachie[3]等的报道相一致,后者认为G+和G-菌感染,均可诱导IL-6的产生,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通常认为G-菌的脂多糖(LPS)是体内IL-6分泌的敏感激发物,其IL-6变化可灵敏地反映G-菌败血症的情况,而G+菌感染为何引起IL-6升高的刺激因素则尚不清楚。另Sullivan[4]报道,血IL-6的值越高,引起休克及死亡的比例也增高,认为其是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但本组的表现并不明显。IL-6在败血症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可能是作为一个信号调动机体防御反应,对某些前炎症反应有分化和低调作用[5],如IL-6可减少败血症感染时TNF的产生,通过抑制TNF受体表达,对TNF的作用发挥负反馈调节;另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促进炎症反应的消散。在极高水平时,又可致免疫功能失调,如IL-6促使巨噬细胞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引起损伤后免疫功能的抑制。因此,IL-6在新生儿败血症时的作用机制和治疗价值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 百拇医药
    白介素-8(IL-8)是一种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粘附分子、氧化反应和脱颗粒,有助于病原微生物的杀伤效应,属于典型的炎症介质。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IL-8(结合状态),是介导中性粒细胞跨内皮移行的主要因子,它具有促炎作用;但血循环中游离的IL-8,可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具有抗炎作用[6]。本组结果表明,患儿入院第一天出现血清IL-8水平升高,且在治疗第七天就明显下降,提示其在败血症时有保护作用。至于IL-8与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中华儿科杂志,1988,26(3)∶163

    2 de Bont ES,Martens A,Van Raan J,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terleukin-I beta,and interleukin-6 plasma levels in neonatal sepsis.Pediatr Res,1993,33(4)∶380~383
, 百拇医药
    3 Yachie A,Takano N,ohta k,et al.Defective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6 in very small premature infants in response to bacterial pathogens.Infect Immun,1992,60(3)∶749~753

    4 Sullivan JS,kilpatrick L,Costarino AT,et al.Correlation of plasma cytokine elevations with mortality rate in children with sepsis.J Pediatr,1992,120(40)∶510~515

    5 金益人,洪文澜.白细胞介素-6与新生儿细菌性感染.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7,24(1)∶27~30

    6 Rot A.Endothelial cell binding of NAP-1/IL-8:role in neutrophil emigration.Immunol Today,1992,13(18)∶291

    (收稿:1999-05-06,修回:1999-08-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