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6406
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温怀凯 叶永久 郑冬云 胡和兴 唐火顺

    单位:温怀凯(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检验科,浙江 温州 325027);叶永久 郑冬云 胡和兴 唐火顺(温州市医药科学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03)

    关键词:高血压;血糖;胰岛素;糖尿病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219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空腹及服糖后各时相的血糖水平和血清胰岛素水平都高于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服糖后各时相两组均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高血压组服糖后各时相血糖升高,糖耐量低减,胰岛素水平升高,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提示胰岛素抵抗存在,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低减,若长期血糖升高随之可能会产生糖尿病。结论: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应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利于早期诊断糖耐量低减或糖尿病。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 R544.1;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2138(2000)02-0136-02

    近年,许多研究已证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或)高胰岛素血症[1],Modan等[2]调查发现83.4%的高血压病患者糖耐量异常,我们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糖代谢方面的研究,以探讨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50例均为医科所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Ⅰ期36例,Ⅱ期14例,年龄32~77岁,平均57.46±9.53岁,男25例,女25例。高血压病程1~34年,平均5.56±6.54年。正常血压组30例作为对照,年龄32~74岁,平均47.20±10.02岁,男18例,女12例,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并除外肾病或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病史。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按规定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血糖值及胰岛素值均经重复测定。血压以立式汞柱血压计于静息30分钟后测定(坐位),共测三次取平均值。静脉血浆葡萄糖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药盒由宁波慈城生化试剂厂生产提供,用722型分光光度比色计测定。血清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提供,由上海核福光电仪器有限公司682B型γ免疫计数仪测定。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3 送检方法 当天上午OGTT血糖在本所实验室测定,血样本分离血清后装入2ml塑料管,即放入小冰箱,送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冰库内冷藏,积累20例后,测定胰岛素值,冷藏最长一个月,最短半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t检验作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高血压组空腹及服糖后各时相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服糖后各时相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见表1),提示糖耐量异常。
, 百拇医药
    2.2 高血压组各时相胰岛素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两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见表2),提示高血压组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2.3 高血压组服糖后各时相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各时相胰岛素水平也都升高。

    2.4 5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发现隐性糖尿病9例。

    表1 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OGTT各时相血糖水平比较(mmol/L,±s)

    例数

    空腹

    餐后0.5h

    餐后1h
, 百拇医药
    餐后2h

    餐后3h

    高血压组

    50

    5.73±1.37**

    10.08±2.77*

    11.33±4.63**

    9.16±4.43**

    6.17±3.68*

    正常血压组

    30
, 百拇医药
    4.12±0.86

    8.76±1.74

    8.7±1.89

    6.50±1.49

    4.85±1.05

    与正常血压组比:*P<0.05,**P<0.01表2 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比较(mmol/L,±s)

    例数

    空腹
, 百拇医药
    餐后0.5h

    餐后1h

    餐后2h

    餐后3h

    高血压组

    50

    11.33±6.99**

    77.16±68.16*

    81.92±58.31**

    103.11±20.41**

    24.52±23.67**
, 百拇医药
    正常血压组

    30

    6.09±2.24

    52.88±26.76

    50.42±25.17

    43.56±31.91

    12.42±5.66

    与正常血压组比:*P<0.05,**P<0.01

    3 讨论

    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Ⅱ型糖尿病、肥胖症、冠心病等常合并存在,上述疾病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即胰岛素抵抗。Reaven[3]在1988年将其命名为“X综合征”,以后Defronzo等[4]又称之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其中高血压是此综合征的一部分。胰岛素抵抗又是Ⅱ型糖尿病重要的发病原因。推测高血压与Ⅱ型糖尿病可能是同一遗传因素的两个侧面的表现,但高血压出现较早而糖尿病出现较晚,这一点被Haffner等[2]所证实,他们发现:已被肯定为糖尿病前期的病人比非糖尿病前期人群不仅血压水平较高,而且血糖水平也较高。即这些在随访中演变为糖尿病者的高血压发生于糖尿病之前。本组结果表明:高血压组血糖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存在糖耐量异常,长期血糖水平高随后很可能会发生糖尿病。
, 百拇医药
    那么,为什么血压高者会发生糖尿病?其主要是由于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研究的材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胰岛素抵抗状态,即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随着胰岛素抵抗出现,机体必须分泌更多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从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这就是高胰岛素血症期。本组结果表明:高血压组服糖后各时相胰岛素水平均升高,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而血糖水平未见相应降低反而增高,提示胰岛素抵抗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改变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促进远端肾小管使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产生体液和Na+的潴留,同时又可使分布于内脏的交感神经兴奋而使血压升高产生高血压病,这一时期可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超负荷的胰岛素分泌促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受损,胰岛素分泌水平逐步下降,随着这种胰岛素不足的恶化,血糖水平逐步升高直至出现临床糖尿病,所以血压升高在先,血糖升高在后,高血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糖尿病到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最重要的一环是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状态的人群。本组高血压病患者发现9例早期糖尿病,无临床症状,经过治疗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改善。因为糖尿病发病早期是可以逆转的,不是终身病,但多数病人由于长期高血糖而没有自觉症状,一旦发现有糖尿病时,已是终身之疾,所以对Ⅱ型糖尿病贵在早发现、早治疗。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早期发现?我们认为,凡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以利于早期发现,诊断糖耐量低减或糖尿病。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叶永久(1942-),男,浙江温州人,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Ferrannini E, Buzzifli G,Bonadonuk R,et al.Insulin resistanc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N Eugl J Med,1987,317∶356.

    [2] Modan M,Halkin H,Almog S,et al.Hyperinxulinemia:a link b-

    etween hypertension obesity and glucose intolerance[J].J Clim Invert,1985,75∶809.

    [3] Reaven GM.Rol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uman disease[J].Diabetes,1988,37∶1595.
, http://www.100md.com
    [4] Defronzo RA,Ferrannini E.Insulin resistance a multifaced syndrom responsible for NIDDM, obesity, hypertension,dyslipidemia,and atherosctera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Diabetes Care,1991,14∶173.

    [5] Haffner SM,Stern MP,Hazuda HP,et al.Cardiovasclar risk fa-

    ctor in confirmed prediabetic individuals:does the cloc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art ticking before the onset of clinical diabetes?[J]. JAMA,1990,263∶2893.

    收稿日期:1999-08-04

    修回日期:1999-09-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