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病理学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66913
上呼吸道淋巴瘤的病理、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相关性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

    高子芬 王洪海 潘增刚 赵向荣 张晓明 薛维成 刘淑云 李宁 马兰花 侯亮 杨京平 韩志惠 廖松林

    单位:

    关键词:呼吸道肿瘤;淋巴瘤;疱疹病毒4型;人

    中华病理学杂志980403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国北方人上呼吸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4KB5及CS1-4进行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寡核苷酸探针(EBER1/2)原位杂交,观察112例上呼吸道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112例上呼吸道淋巴瘤病例中77例为T细胞淋巴瘤(68.8%)。35例为B细胞淋巴瘤(31.3%)。EBV-EBER1/2原位杂交101例中54例阳性,各例中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15.0%~85.0%,阳性病例中T细胞淋巴瘤48例(88.9%),B细胞淋巴瘤6例(11.1%)。结论 中国北方人上呼吸道淋巴瘤以T细胞淋巴瘤为多见,且与EB病毒有较高的相关性。
, http://www.100md.com
    Investigation of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immunophenotype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lymphomas in patients Gao Zifen*, Wang Honghai, Pan Zenggang, et al.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immunophenotype and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lymphomas in patients from north China. Methods 112 cases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lymphomas in patients from north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HE stain for histologic features. Immunohistochemistry stud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UCHL-1 for T-lymphocyte, L26 and 4KB5 for B lymphocyte, CS1-4 for latent membrane protein-1 (LMP-1).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EBV encoded small nuclear RNA (EBER 1/2, Y017, DAKO). Results 77/112 cases (68.75%) were T-cell lymphomas, 35 cases (31.25%) were B cell lymphomas. EBV-EBER 1/2 in situ hybridization positive in 54/101 (53.46%) cases, including 48 T-cell lymphoma cases and 6 B-cell lymphoma cases. Conclusion Mos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lymphoma cases in patients from north China are T-cell lymphomas and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EBV.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Respiratory tract neoplasms Lymphoma Herpsvirus 4, human

    上呼吸道淋巴瘤为上呼吸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东方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人,并与EB病毒有很高的相关性。我们收集一组中国北方人上呼吸道淋巴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分类、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相关性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北方人上呼吸道淋巴瘤的特点,以进一步比较研究中国北方人与南方人上呼吸道淋巴瘤的发生、分类等问题,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材料与方法

    1.材料:作者共收集1980~1996年138例上呼吸道淋巴瘤标本,来自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44例)、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病理科(60例)、齐齐哈尔铁路医院病理科(12例)、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11例)、山西省大同市第五医院病理科(7例)、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病理科(2例)、内蒙古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例),对其中112例(3例为当地出生和生长的儿童,分别为3岁,4岁和13岁)在当地生活20年以上的成年人为中选病例进行了研究。所有标本均经过10%中性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只有1例有冰冻组织提供。全部病例依Kiel分类进行组织学类型和免疫表型的分类。
, http://www.100md.com
    2.方法:(1) HE染色:石蜡切片5 μm厚,HE染色,光镜观察,进行组织学分型。(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择抗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UCHL-1(香港大学病理学系馈赠,DAKO公司),抗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L26、4KB5(香港大学病理学系馈赠,DAKO公司),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单克隆抗体CS1-4(DAKO公司)对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标准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3,3二氨基联苯二胺盐酸盐(DAB,购自美国Sigma公司)显色。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病毒的基因产物。LMP-1的染色切片先经过0.01 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微波预处理。所有一抗4 ℃过夜[1]。(3) 原位杂交:探针为DAKO公司的EB病毒寡核苷酸试剂盒。有FITC标记的EB病毒寡核苷酸探针(Y017),标有碱性磷酸酶的抗FITC抗体和五溴-四氯-三吲哚磷酸酯/氮蓝四唑(BCIP/NBT)显色系统(K046)。每张切片加探针5 μl,37 ℃杂交2小时[1]。以EBV阳性的Hodgkin病为对照。
, 百拇医药
    结果

    1.临床特点:112例原诊断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MMR)58例、淋巴瘤23例和韦格纳肉芽肿病18例,炎症13例。病变部位以鼻腔最多,52例,鼻咽为30例,咽部17例,扁桃体9例,软腭、会厌、舌根和喉部各1例。男性82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2.73∶1。病人年龄在3~78岁之间,平均42.3岁。临床上以局部表现为主,很少有全身症状。局部表现多为长期鼻堵,睡眠打鼾,鼻涕带血或鼻衄,面部肿胀,咽痛,肉芽样新生物形成等。严重者可见鼻梁塌陷,鼻窦破坏,全身转移。这些临床表现均与文献报道相似。

    2.组织学分型和免疫表型:上呼吸道淋巴瘤由于取材困难,往往得到的组织甚少,加上常有严重的坏死、渗出和继发感染,所以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且常有较多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浸润。按照KIEL的分类法进行分类,112例中有77例(68.8%)异形淋巴细胞呈UCHL-1阳性,L26和4KB5阴性,确诊为T细胞性淋巴瘤(图1),包括2例原来诊断为B细胞性淋巴瘤的病例。77例中10例为低度恶性的小T细胞性淋巴瘤,67例为高度恶性的中-大T细胞性淋巴瘤(图2)。T细胞性淋巴瘤细胞体积较大,胞界不清,核淡染,明显多形性。45例有瘤细胞浸润血管现象(图3),血管壁部分或全部被肿瘤细胞浸润破坏,少数病例看见血栓形成。35例(31.3%)B细胞淋巴瘤中33例异形淋巴细胞UCHL-1阴性,而L26和4KB5阳性,确诊为B细胞性淋巴瘤。有2例形态为典型的浆细胞性淋巴瘤,免疫染色均为阴性。13例为中心母-中心细胞型(图4),2例为伯基特淋巴瘤,3例为免疫母细胞型,淋巴母细胞型1例,均为高度恶性。7例中心母-中心细胞型,淋巴细胞型4例,淋浆细胞型3例,浆细胞型2例均为低度恶性。11例有血管浸润,未见血栓形成。
, http://www.100md.com
    3.EB病毒核酸和潜在膜蛋白检测:我们对101例进行了EB病毒的检测。75例确诊为T细胞性淋巴瘤的病例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2)探针原位杂交48例阳性,阳性率为64.0%,各例中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15.0%~85.0%(图5)。EBER阳性的病例中只有5例LMP-1阳性(图6),占48例中的10.4%。26例B细胞性淋巴瘤中EBER 1/2检出6例,阳性率为23.1%,LMP-1全为阴性。

    讨论

    1.北方上呼吸道淋巴瘤患者绝大多数为T细胞性淋巴瘤。我们研究的112例上呼吸道淋巴瘤病例,其中77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35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这和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一致[2~5]。T细胞性淋巴瘤又以高度恶性的中-大细胞型为主,肿瘤细胞多形性明显,核折叠、扭曲,弥漫浸润。以前根据形态学诊断一直将其诊断为MMR。由于单克隆抗体的问世,现认识到肿瘤细胞几乎均来源于淋巴细胞。本组收集的病例经单克隆抗体标记无1例组织细胞性肿瘤,这与国内其他作者报道一致[6~9]。中线部位的T细胞淋巴瘤以高度恶性为多,也有的病例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加上坏死和炎症的背景,故难以确诊,以往多数误诊为炎症。我们的经验是,在此时必须与临床医师密切联系或亲自检查病人,反复取材,切勿轻易诊断炎症。作者近期遇到2例病人,均取材3次才明确诊断为T细胞性淋巴瘤。在我们收集的病例里有1例先后活检4次,当发现细胞浸润神经才得到明确诊断。此部位的T细胞性淋巴瘤多数有明显浸润血管现象,即肿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以及在管壁和管腔中浸润,造成血管壁坏死[5],所以组织学分型又称为血管中心型淋巴瘤。本文77例T细胞淋巴瘤中45例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浸润,少数病例并有血栓形成。皮肤、睾丸、上呼吸道等部位的淋巴瘤以及肺的淋巴瘤性肉芽肿(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都有和鼻咽部T细胞性淋巴瘤相似的血管浸润特点,所以
, http://www.100md.com
    图1 高度恶性的中-大T细胞性淋巴瘤UCHL-1阳性 LSAB法 ×200 图2 高度恶性的中-大T细胞性淋巴瘤,肿瘤细胞体积大,核扭曲折叠呈多形性,染色质细 HE×200 图3 高度恶性的中-大T细胞性淋巴瘤,表面坏死,异形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壁,内皮完整(↑) HE×100 图4 高度恶性的生发中心母细胞型淋巴瘤,瘤细胞体积大,圆形,核圆,核染色质粗呈颗粒状,可见2-3个核仁靠近核膜下(↑),核分裂相多见 HE×200 图5 鼻咽部T细胞性淋巴瘤EBV-EBER原位杂交,肿瘤细胞核阳性 原位杂交×200 图6 EBV-EBER原位杂交阳性病例,EBV LMP-1染色,胞膜及胞浆阳性(↑) LSAB法×200也容易误诊为韦格纳肉芽肿病。此时观察细胞的多形性很重要,增生细胞的免疫标记更显示出必要性。韦格纳肉芽肿病增生浸润的炎细胞为混合性且成熟,即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而T细胞性淋巴瘤为T细胞的克隆性增生。1994年10月在香港大学举行的国际淋巴瘤专题讨论会上,经过东西方如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台湾省)、美国、德国、秘鲁、英国和法国等国专家的论证和病例的阅片讨论后,正式提出鼻咽部T/NK细胞性淋巴瘤这一诊断名词[5],并强调东方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本组病例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与之一致。作者也曾试图从细胞形态特点,背景变化来判断T细胞淋巴瘤。根据为:(1) 血管增生明显,内皮细胞肥胖。(2) 肿瘤细胞浆淡染或透明。(3) 瘤细胞核多形性,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细,呈淡灰色。(4) 瘤细胞浸润血管。本组77例T细胞淋巴瘤中依据细胞形态特点(核圆、染色质粗、核仁清楚等)59例被定为T细胞淋巴瘤,与免疫组化对照符合率为76.6%,35例B细胞淋巴瘤中29例被定为B细胞淋巴瘤,与免疫组化对照符合率为82.9%。高度恶性的病例细胞分化较差,根据形态学分类,无论T细胞或B细胞正确率都较高。错误的判断发生在低度恶性的病例,如小T细胞淋巴瘤容易与中心细胞型B细胞淋巴瘤混淆。尽管正确率较高,但需要丰富的诊断经验。作者认为在现阶段还是应该依靠单克隆抗体来进行免疫表型的划分为好。
, http://www.100md.com
    2.中国北方上呼吸道T细胞性淋巴瘤与EB病毒相关性很高。EB病毒可以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与鼻咽癌也有很高的相关性。EB病毒与不同类型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也有关。在地方性Burkitt淋巴瘤的肿瘤细胞中几乎100%的病例检测到EB病毒。在Hodgkin淋巴瘤的研究中发现,西方国家约50%的病例Hodgkin细胞内检测到EB病毒,我国的研究结果显示44%的成人病例和100%的儿童病例EB病毒阳性[10,11]。在EB病毒与鼻咽部淋巴瘤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小组报道的结果很相似,尤其是与鼻咽部T细胞性淋巴瘤的相关性几乎为100%,这一结论已得到国际公认[5]。本组研究上呼吸道T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编码的mRNA的检出为48/75例(64.0%),而B细胞性淋巴瘤EB病毒检出为6/26例(23.1%),明显低于T细胞性淋巴瘤。EBER的检测在鼻咽T细胞性淋巴瘤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组织非常少、坏死严重难以确诊时,EBER的高阳性率可以增加诊断淋巴瘤的信心。作者经过多年对非鼻咽部疾病死亡病例的鼻咽粘膜、手术摘除的鼻息肉和扁桃体、鼻咽粘膜慢性炎标本进行EBV-EBER的检测发现阳性病例极少,且其内阳性细胞最多的病例仅105个阳性细胞,占全部细胞的1%左右。而T细胞淋巴瘤的EBV阳性病例阳性细胞多在40%左右。
, 百拇医药
    人们普遍认为,鼻咽部淋巴瘤中EB病毒的高检出率是因为鼻咽部是EB病毒的易感部位。如鼻咽癌、鼻咽T细胞性淋巴瘤EB病毒检出率都很高,支持部位的易感性观点。但非洲地方性的Burkitt淋巴瘤和EB病毒的相关性为96%,我国的Hodgkin淋巴瘤和EB病毒的相关性也很高,二者多数发生于非鼻咽部,此结果似不支持以上观点。而且有人发现,EB病毒和淋巴瘤的相关性依赖于淋巴瘤的类型而不是它的发生部位,如鼻咽部和非鼻咽部[12]血管中心型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均非常高。EB病毒在鼻咽部淋巴瘤的发病作用应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子芬,吕怀盛,廖松林,等.鼻咽部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106-107.

    2Ho FC, Todd D, Loke SL,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malignant lymphomas in 294 Hong Kong Chinese patients, restrospective study covering on an eight-year period. In J Cancer, 1984, 34:143-148.
, http://www.100md.com
    3Chan JK, Ng CS, Lau WH, et al. Most nasal/nasopharyngeal lymphomas are peripheral T cell neoplasmas. Am J Surg Pathol, 1987, 11:418-429.

    4Suchi T, Lennert K, Tu LY, et al.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a proposal for their classification. J Clin Pathol, 1987, 40:995-1015.

    5Jaffe ES, Chan JK, Su IJ, et al. Report of the workshop on nasal and related extranodal angiocentric T/Nature Killer cell lymphomas. Am J Surg Pathol, 1996, 20:103-111.
, http://www.100md.com
    6邱红明,蔡俊杰,张素娟,等.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多症细胞来源的探讨.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152-155.

    7刘卫平,Joost VG,李甘地,等.EB病毒感染与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多症.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82-84.

    8刘卫平.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见:朱梅刚,周志韶,主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91-195.

    9廖松林,朱丽音.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的病理例诊断问题.中华病理学杂志,1991,20:153-156.

    10刘从容,廖松林,高子芬,等.何杰金病中EB病毒感染和bcl-2蛋白的表达.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155-157.

    11李佩娟,周小鸽,刘淑荣,等.82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224-226.
, 百拇医药
    12高子芬,李继刚,侯亮,等.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2:103-104.

    (收稿:1997-08-12 修回:1998-03-12)

    关于变更电子信箱的启事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电子信箱(Email)全址自1998年7月变更如下:cmazza @ public. bta. net. cn。原Email:phcma @ nihao. com和http://www. nihao. com/phcma均关闭。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