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67205
居民防原医学专家——王瑞发教授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尉可道

    单位: 100088 北京,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90401 王瑞发教授1923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定县营北庄。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5年毕业后在军队的中央医院从事医药工作。1955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高级师资进修班军事毒理学专业。1955~1959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防原防化教研室工作,任助教、讲师。

    1959年王瑞发由军队转业,调入核工业部安全防护局(十七局)和卫生部工业卫生局工作。1960~1964年间他负责对湖南衡阳水冶炼铀厂进行全面的放射卫生防护调研与评价。在同一时期,他任组长,带领20名专业人员的调查组对铀同位素气体扩散分离厂进行辐射安全卫生防护的调查研究与评价,得到当时钱三强、钱信忠部长和邓启修局长的直接指导,并参与制定和起草了我国核工业生产厂矿的一些早期的辐射卫生防护规程和条例,对推动我国核工业发展,保护职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总理在听取了卫生部有关领导及专家汇报我国核试验放射性灰尘扩散情况后,要求卫生部党组尽快组建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对我国核试验放射性灰尘扩散情况的调查并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遵照周总理指示,卫生部党组研究决定成立“放射卫生防护大队”(即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的内部名称),并任命王瑞发为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从此他辛勤耕耘了近20个春秋。他以组织领导和项目设计者的身份,先后参加过15次核试验现场生物医学效应研究和9次酒泉下风向地区居民安全保障与健康调查的现场指导工作;完成了中央、国务院交给的每一项重大任务。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上,工卫所集体获得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改革开放后,他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关注科技干部的培养,积极派遣科技干部出国学习和进修。基于多年来他在完成国家重大任务中的业绩,1993年他被评为全国卫生防疫防治工作的先进个人。

    作为居民防原医学专家,王瑞发教授的科学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百拇医药
    1.王瑞发教授作为整体任务的组织领导者和计划项目的设计实施者。在1965~1985年参加完成了15次我国核试验现场生物效应的研究和9次酒泉下风向地区的居民安全与健康的保障任务。他主编的《我国核试验民防医学卫生监测资料汇编》一书获1981年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甲级奖,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重大成果。由王瑞发教授主编的《防原医学电影资料片》,1988年通过专家鉴定;其中一部影片《核武器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在1991年获卫生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卫生影视《白鹤杯》优秀影视片奖。

    2.王瑞发教授结合现场实地考察、精心实施、广泛开展了对核武器四大杀伤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落下灰)的防护措施研究,包括利用地形地物简易防护研究,利用简易工事防护效果评价,永久人防工事、地铁、地下建筑防护效果评价和民用住宅防护效果的评价等。其中《民房对放射性落下灰沾染的防护效果》的研究项目曾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3.核爆炸条件下居民伤员抢救组织的研究,是王瑞发教授在参加多次核试验现场任务中,对科研资料的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新思路的研究课题。通过这项研究获得一些极宝贵的数据和资料,为战时和平时对居民抢险和救灾应急计划与响应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http://www.100md.com
    4.王瑞发教授根据参加核试验生物效应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下风向地区的居民安全保障和辐射防护措施,制定了应急响应计划具体方案,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在第一次大规模的酒泉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王瑞发教授是主要领导和项目设计人之一,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前后历经3年,调查的结论是我国10次核试验后放射性落下灰对下风向酒泉地区居民健康没有发现不良影响。

    王瑞发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和《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任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第二届常务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总编辑、第二届编委和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理事。

    王瑞发教授作为居民防原医学专家,几十年来曾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30余篇,近年发表的编著有《居民防原医学与防护》、《核试验亲历记》、《核电与健康》等书籍,他为居民防原医学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和以诚待人的工作作风,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从不居功自傲的谦虚精神,深受同事们的尊敬和爱戴。如今他虽年过7旬,多病缠身,仍勤奋好学,孜孜以求,时刻关心我国居民防原科学的未来发展。

    (收稿:1999-03-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