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脑膜瘤一例
作者:方旭华 周玉腾 王武
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方旭华、周玉腾为进修医师(方旭华现在610000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990123 患者 男,7岁。鼻塞伴右眼外突2年。体检:右眼外突明显,无触痛,右鼻背侧肿胀,鼻粘膜充血,内有一球状新生物,约4 cm×6 cm大小,质软,呈淡红色。CT所见:右侧筛窦和右鼻腔内椭圆形肿块,以筛窦为中心,筛窦正常骨结构消失。肿块边缘清楚,5.3 cm×7.6 cm大小,密度不均,其内及边缘呈斑点状和壳状钙化,CT值25~152 HU。肿块向上直达前颅底,向内推压鼻中隔左移,向后外侧凸入右眼眶内致眼内容物受压外突。右侧上颌窦呈炎症改变(图1)。病理诊断:脑膜瘤(砂粒体型)(图2)。
讨论 发生在鼻窦的颅外脑膜瘤,文献较少报道。本病发生原因:⑴颅内脑膜瘤向颅外蔓延;⑵来自异位蛛网膜细胞;⑶颅脑外伤后等。病理上与颅内脑膜瘤一样可分为5型:内皮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血管型、砂粒体型、骨成软骨细胞型,以前两型较多见[1]。临床症状多由肿瘤发生部位及肿物大小所决定,一般以鼻塞、颌面肿胀、畸形、眼球突
图1 鼻窦冠状面CT扫描,示右侧筛窦和右侧鼻腔内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楚, 密度不均,其内及边缘呈斑点状和壳状钙化。肿块向上直达前颅底,向内推压鼻中隔左移,向后外侧突入右眼眶内。 右侧上颌窦炎症改变 图2 镜下梭形和卵圆形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漩涡状, 可见砂粒体形成,为典型脑膜瘤镜下所见
出就诊。少儿多见,无男女差别。CT特征:鼻窦内肿块可致窦腔扩大,相邻骨质可有侵犯和增生,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者常伴有钙化;注射碘造影剂后肿块一般都有明显强化。本例CT表现基本同上,由于患者年龄小和体质方面原因未行增强扫描。该病需与骨化纤维瘤鉴别,后者常表现为高密度、不均匀的骨化性肿块,其外形往往不规则、有分叶、包壳致密且厚、不均匀或内缘欠清晰;增强扫描多可见瘤内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青少年好发,女性居多。 参考文献
[1] Som PM, Sachdev VP, Sacher MM, et al. Intrafrontal sinus primary meningioma. Neuroradiology, 1991,33:251-252.
(收稿:1998-01-22 修回:1998-04-12)
, http://www.100md.com
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方旭华、周玉腾为进修医师(方旭华现在610000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990123 患者 男,7岁。鼻塞伴右眼外突2年。体检:右眼外突明显,无触痛,右鼻背侧肿胀,鼻粘膜充血,内有一球状新生物,约4 cm×6 cm大小,质软,呈淡红色。CT所见:右侧筛窦和右鼻腔内椭圆形肿块,以筛窦为中心,筛窦正常骨结构消失。肿块边缘清楚,5.3 cm×7.6 cm大小,密度不均,其内及边缘呈斑点状和壳状钙化,CT值25~152 HU。肿块向上直达前颅底,向内推压鼻中隔左移,向后外侧凸入右眼眶内致眼内容物受压外突。右侧上颌窦呈炎症改变(图1)。病理诊断:脑膜瘤(砂粒体型)(图2)。
讨论 发生在鼻窦的颅外脑膜瘤,文献较少报道。本病发生原因:⑴颅内脑膜瘤向颅外蔓延;⑵来自异位蛛网膜细胞;⑶颅脑外伤后等。病理上与颅内脑膜瘤一样可分为5型:内皮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血管型、砂粒体型、骨成软骨细胞型,以前两型较多见[1]。临床症状多由肿瘤发生部位及肿物大小所决定,一般以鼻塞、颌面肿胀、畸形、眼球突
图1 鼻窦冠状面CT扫描,示右侧筛窦和右侧鼻腔内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楚, 密度不均,其内及边缘呈斑点状和壳状钙化。肿块向上直达前颅底,向内推压鼻中隔左移,向后外侧突入右眼眶内。 右侧上颌窦炎症改变 图2 镜下梭形和卵圆形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漩涡状, 可见砂粒体形成,为典型脑膜瘤镜下所见
出就诊。少儿多见,无男女差别。CT特征:鼻窦内肿块可致窦腔扩大,相邻骨质可有侵犯和增生,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者常伴有钙化;注射碘造影剂后肿块一般都有明显强化。本例CT表现基本同上,由于患者年龄小和体质方面原因未行增强扫描。该病需与骨化纤维瘤鉴别,后者常表现为高密度、不均匀的骨化性肿块,其外形往往不规则、有分叶、包壳致密且厚、不均匀或内缘欠清晰;增强扫描多可见瘤内实质部分呈轻度强化;青少年好发,女性居多。 参考文献
[1] Som PM, Sachdev VP, Sacher MM, et al. Intrafrontal sinus primary meningioma. Neuroradiology, 1991,33:251-252.
(收稿:1998-01-22 修回:1998-04-12)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