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7588
1998年北美放射学会年会影像装备展简介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卫生部影像装备专家组

    单位:祁吉(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 300192)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9903dt 1998年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于11月29日至12月5日在芝加哥召开,此次大会为有58 000余人参加的超大型学术会议。现将年会附设的影像装备展的技术进展简介如下,供广大同道参考。

    一、CT设备的技术进展

    (一)宽探测器多层采集螺旋CT设备

    宽探测器多层采集螺旋CT(以下简称多层CT)设备是今年推出的新型CT扫描设备,是本届RSNA的最突出的热点,已有GE、Toshiba、Picker、Siemens等至少4个厂家有此类设备推出,并已应用于临床,有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 百拇医药
    宽探测器技术是指把探测器的列数增加,目前的设计有8~34列,扫描时不用常规的层面或螺旋CT扫描中准直厚度的扇形线束,而改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选择锥形线束的宽度,后者则可激发不同列数目的探测器。和常规层面或螺旋CT扫描的另1个不同的机制是:采集的层厚不是直接由X线束的厚度决定,而是由各列被激发的探测器采集的不同信息组合决定。目前推出的设备可采集的最薄的层厚为0.5mm,一般可在0.5mm~10mm层厚间选择。各厂家目前的设计不同(如探测器的列数不等,各列探测器的宽度可相等或不等),目前1次可同时采集的层面数为4层。

    目前显示的多层CT设备的优点有:(1)节省X线管的耗损;(2)和普通螺旋CT设备相比,扫描速度可提高2~6倍;(3)空间分辨率提高;(4)检测效率可提高10%; (5)增强检查时可节省对比剂用量;(6)采集的信息量比单层螺旋CT扫描设备增加2~4倍;(7)和单层螺旋CT设备相比X线剂量相同或更少。

    目前显示的多层CT设备的缺点有:(1)价格较昂贵(125万~150万美元左右);(2)尚属第1代产品,有的厂家产品尚未正式面市,改进余地尚较大;(3)扫描速度增加的倍数并不等于病人通量增加的倍数,因后者还要受计算机重建速度、病人搬动的时间等因素影响。故我国现阶段引进宜慎重。
, 百拇医药
    (二)低档螺旋CT扫描设备普及

    随螺旋扫描技术的进展与元件价格的下降,目前几乎绝大多数低档次的CT设备也均采用滑环式设计,可以实施螺旋扫描功能。这不仅意味着扫描速度加快,而且意味着大多数低档次设备的功能也比常规的层面扫描设备有了质的改善,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这一趋势也意味着国内相当大比例的中、低档CT扫描机将在今后较短的时间内面临更新的需要,这也将是不久的将来可能实行的CT设备政府采购的背景情况之一。

    (三)高档CT设备硬件的发展

    1.X线管: X线管的热容量和散热率是实施连续的螺旋扫描及延长X线管寿命的关键。各厂家在提高上述性能指标方面均在设计上进行不断改善。目前,低档螺旋CT设备标准配置的X线管的热容量一般在2 MHU左右,中、高档设备的标准配置一般在(3.5~7.5)MHU,高热容量的X线管可保证25万次以上的使用寿命。
, 百拇医药
    2.检测器: 固态检测器已经成为各厂家各档次CT设备的标准配置,除较传统的钨酸镉检测器外,一些不同类型的稀土陶瓷检测器也均用于新型设备,以求具有更低的余辉和更高的检测效率。一种较独特的设计是使检测器于恒温条件下工作,以达到更佳的检测效果。

    3.组合式CT扫描设备: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几种组合方式CT设备主要用途均在于使介入性操作易化、快捷和准确。这些组合方式有:(1)CT设备与小型C形臂X线机件组合:这种组合是把1个小型C形臂机件固定在CT扫描机架一侧,一旦使用即可转动C形臂机件,在同一CT检查台上使用平板式采集系统行透视导向的介入操作和点片,操作完成后可立即移开C型臂机件,重新把病人送入CT扫描机架内作复查。据厂家介绍,使用此类设备可使较复杂的介入性操作在15分钟左右完成。(2)CT设备与三维定位系统组合: 这种组合是把1个具有多关节的红外线定位架固定在CT扫描机架一侧,在完成病人兴趣区部位的常规扫描后信息即存贮入定位工作站,检查床移出CT扫描机架后可即时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届时,只要使用探测器在病人兴趣部位的体表作模拟进路演示,工作站屏幕上即可三维地显示该进路轨迹穿行的结构及与靶器官的关系,大大简化了术前的定位过程及提高了定位精度,该三维定位系统也可脱机使用。(3)CT设备与血管造影机的组合:这是一种已有数年历史的组合方式,各厂家组合的模式略有不同,如可使用同一检查床从CT扫描架移出后转动方向即进入血管造影机内,继续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也可将检查床与CT扫描机分离,送入邻近的血管造影室,完成造影与介入治疗后再返回CT室,CT扫描机可使用另1个可分离的检查床工作等。
, 百拇医药
    组合式CT扫描机从设计思想上确实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无论从病人的舒适、检查的快捷、操作的易化和准确及信息的完整等方面均有利于病人。但肯定会减少单机检查病人的次数,估计在国内只能在有条件的医院设置。

    (四)CT设备软件功能的发展

    1.CT透视软件:已可在中、高档CT机上配置,一般作为选件,主要用于CT导向的介入治疗,目前通用的方法是使用1个或2个液晶显示器置于扫描机架旁,通常以6~8帧/秒的速度实时显示穿刺针或标记的导管的位置。

    2.双窗显示技术:即可以2种窗宽、窗位同时显示同一层面影像的技术,尤其对肺部检查有用,可同时显示肺窗与纵隔窗,从而不易遗漏病变。

    3.线束硬化伪影消除技术:该技术出现多年,但目前已在各档次设备上普及,一般作为标准配置,尤其是对头颅CT扫描消除中、后颅凹底的线束硬化伪影有用。但是,该技术系一种计算机模拟处理的方式,在消除线束硬化性伪影的同时并不排除可能掩盖了真实存在的病变的可能性。
, 百拇医药
    4.肠气伪影矫正技术:系一种在腹部CT扫描中矫正因含气肠管中的气体形成的另一种线束硬化伪影的技术。

    5.多种扫描方式:由于螺旋CT扫描中对对比剂增强的期相要求严格,故中、高档CT设备现已具有可依程序实施的多种扫描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如单向扫描、双向扫描、跳跃式扫描及对比剂密度自动跟踪扫描方式等。

    6.心脏CT显示:由于心脏的搏动,心脏的显示一直不是CT的优势。但是,今年RSNA展示的技术中,心脏成像已经成为下一步的热点技术。一方面,超高速CT(EBCT)对心脏结构的显示已日趋成熟;另一方面,螺旋CT设备也步入了这一领域,如已开发出一种回顾性门控采集技术,可发挥螺旋扫描的快速成像的优势,以回顾性方式重新整合依心电门控指定的心动周期的影像,重建为形态上清晰的心脏影像。

    7.冠状动脉的显示与冠状动脉钙化计分:以CT这种相对无创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一直是工程师与医师努力的方向之一。迄今,完整地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分支,无论是EBCT还是螺旋CT仍然还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心电门控、快速采集方式,辅以三维成像的技术,已可显示较长段(10cm左右)的冠状动脉较大分支。配合工作站功能还可作血管腔内窥镜显示及钙化定量计分。较高档次的重建与钙化计分技术已可和EBCT媲美,用于指导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或)支架置入技术,并可提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的灌注贮备功能。
, 百拇医药
    8.自动三维重建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工作站技术。鉴于螺旋CT快速成像的特点,采用模糊概念使邻界部分不必充分鲜明,在较高档次的CT,可事先设定三维重建方式,如最大强度投影(MIP)、遮蔽表面显示(SSD)、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等。随扫描过程,可对采集的信息以常规的横断层面和设定的三维重建方式进行实时重建,扫描结束后,还可通过对重建的影像进行回顾并作手工调整,以达到理想的重建效果,且大大加快了以往作回顾性三维重建的速度。

    9.高速处理加速器:也是一种计算机技术,通过该选件,可使重建速度提高10多倍。

    10.快速成像功能:亚秒采集(0.25~0.75毫秒),1秒重建的功能已可在大多数高档CT设备上实现,对于不能屏气的病人及动态器官的显示尤其有用。

    11.CT内窥镜:CT内窥镜技术已推出数年,目前借助于工作站或工作站化的操作台在高、中档CT设备上均可实现CT内窥镜成像。某种意义上讲,CT内窥镜技术已是评价设备性能的一个主要指标之一。
, 百拇医药
    12.立体镜三维CT显示:采用一种特殊设计的立体镜,医生可在观察操作部位时随时启动开关,在目镜内显示该部位的三维CT影像。该设计数年前即已开发,现在在部分厂家有产品,主要用于手术与介入操作导向。

    13.肿瘤病人的模拟定位:目前,CT设备的一个较成熟的软件是作为肿瘤病人治疗计划系统(TPS)的一部分,直接在工作站上为肿瘤放射治疗提供模拟定位数据,并可联接到加速器系统上,使后者可直接应用CT设备提供的模拟定位信息和影像学信息。

    14.CT在胃肠道的应用:胃肠道由于走行不恒定、蠕动及与邻近结构间的密度差别不明显,一直被视为CT的“盲区”。目前,较高档次的CT设备可以应用“四维成像”技术(一种可使充钡的肠管透明化的技术)与CT内窥镜技术在气体和(或)阳性对比剂双重对比的基础上显示胃肠道的全貌,以及对腔内病变进行直观观察,特别可用于小的小肠病变、结肠息肉和癌的筛选检查。

    15.CT脑灌注技术:利用螺旋CT在注射对比剂后作脑的“CT灌注成像”的方法已于上一年提出,国内已有医院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今年已有数家厂家推出了专用软件,可用伪彩色显示类似于发射性计算机体层(ECT)成像的脑灌注图,主要用于卒中的早期诊断。
, 百拇医药
    二、MR设备的技术进展

    (一)MR设备硬件的发展

    1.低场设备的发展: 在以往高、中场设备的软件功能不断向低场设备移植的趋势中,目前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厂家生产的低场MR设备(传统型与开放型)在硬件设计上均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大多数厂家生产的低场设备梯度场强可达15 mT/m以上,相应地具有较高的切换率和更快的爬升时间,因而均已可施行单激发或多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PI)(尽管对EPI的概念应用上有些泛化),及相应可完成弥散、灌注成像检查。大多数低场设备还配置有各种相控阵线圈,从而可得到可与数年前高场设备的图像媲美的优质图像。

    2.常规型MR磁体进一步紧凑化: 常规的超导型磁体大多数已经采用紧凑式设计,液氮的消耗可大幅度降低,如有的厂家0.5T设备液氦消耗可降低到0.004 L/h,7年才需要补充一次液氦;1.5 T的设备液氦消耗一般降到0.03~0.04 L/h左右,且不增加电耗。冷却剂消耗的减少使MR设备运行成本下降。
, 百拇医药
    3.开放型MR设备继续普及: 自3年前推出开放型MR设备以来,其价值不断得到肯定,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开放型设备的主要改进有:(1)使垂直方向磁场的信号强度增大,进一步增加图像的信噪比;(2)普遍配置了相应的相控阵线圈(含柔性相控阵线圈),优化了采集的信号;(3)具有实时成像能力,可用MR透视方式作图像的实时动态显示,以更适用于介入操作的导向;(4)磁体设计使之更易于介入性操作与病人搬运;(5)成像速度进一步加快,通常检查病人量可达到20~30人次/日;(6)可以具有大部分高、中场MR设备的功能;(7)可以得到可与中场设备媲美的优质图像;(8)可望近年达到可进入手术室作术中成像的目的。

    4.线圈的发展: 线圈的改善趋势主要有:(1)各部分线圈相控阵化,优化了采集的信号,有的设计同时容纳6个采集通道和1个射频通道,每个通道都可有足够的带宽;(2)在上一年,联合相控阵线圈仅限于少数厂家推出的头颈联合线圈,目前已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可在不移动病人的情况下作不同部位线圈的拼接与联合采集,甚至柔性相控阵线圈也可作拼接;(3)新型线圈不断开发,如新型的肩关节线圈,对称性体线圈等。
, http://www.100md.com
    5.梯度磁场: 各厂家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允许的范围内均在设法提高设备梯度磁场的强度,以适应各种更高级成像功能的需要。1.5 T设备梯度场强可达23~27 mT/m;0.5 T的设备一般可达17 mT/m;0.2 T左右的设备梯度场强也可达15 mT/m左右。与之相应的切换率和爬升时间也有了极大改善。此外,有的厂家采用了一种单一梯度与通用梯度管的技术,可根据客户选择得到16、20和27 mT/m 3种梯度场强,且容易升级。

    6.专用机的开发:专用机已显示出发展的趋势,3年前已有头部专用机在RSNA展示,目前展示的专用机有头部专用机、骨关节系统专用机和心脏专用机。以心脏专用机为例,其梯度场强可达40 mT/m,可作心脏结构的高分辨率显示,即采用高速EPI和门控弥散加权成像。在心肌梗死病人可直接显示心壁的水肿与梗死区异常信号带,可以10多层/秒的速度实时显示心瓣膜的形态与功能,可在辅以心电门控和磁化传递对比(MTC)技术的情况下显示长达10 cm的冠状动脉节段。四肢骨骼肌肉专用机,检查床可以旋转,便于关节运动的研究。
, 百拇医药
    7.重建速度进一步增加:在计算机存贮有硬件的支持下,MRI的重建速度进一步增加,最快可达20帧/秒。这样,MR系统传统观念上“成像速度相对较慢”的概念已被突破,至少在高档设备上,在相应的选件支持下可以实现实时成像。

    (二)MR设备软件功能的发展

    1.功能性MRI(fMRI):fMRI已经均可在高、中、低场设备上施行,目前可实现的fMRI功能提高有:(1)实时功能性MRI,有的厂家称为“超声MRI”,可在移动鼠标的控制下不改变成像参数,但改变成像方向,作动态的快速显示,如在心电门控下观察主动脉射血(不是电影方式显示);(2)皮层运动功能定位已可临床实用化,如用于脑肿瘤病人术前功能定位;(3)弥散成像方式不仅迅速普及到中场设备,而且也扩展到心肌成像。各厂家目前为完成弥散成像可达到的B值均在1 000以上,有的厂家可设定0~7 000之间16个B值,以适合不同的临床需要。(4)新的功能性成像研究领域是嗅觉的皮层功能定位与咽部吞咽功能的研究,已有初步动物实验与人类的研究结果。
, http://www.100md.com
    2.EPI:传统意义上的EPI序列是指应用梯度回波施行者,目前的EPI序列的范畴泛化到以单次激发方式做SE序列等方式,视野(FOV)可以小到1 cm。还有的设计使用“再聚焦梯度回波”或“再聚焦自旋回波”方式,可减少对磁场均匀性的依赖性。因此,现有的大部分高、中、低场设备均可施行EPI序列成像。最新提出的EPI成像方式还有“射频聚焦EPI”、“梯度聚焦EPI”以及“合成(hybrid)EPI”。

    3.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MRA):近年来,为了改善MRA的显示效果,使用钆剂增强的MRA检查逐渐增多。目前,很多厂家已经开发出依赖兴趣区信号监测施行的期相精确的动态MRA,类似于动态CT检查中的自动密度跟踪软件,但原理不同。此外,对于行程长、用同一线圈不能覆盖的肢体血管,可施行类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步进方式的分段成像与拼接,得到完整的下肢血管影像。此外,利用新研制的血池对比剂行MRA,因可在血管内廓清时间长达2小时,而得到一般钆剂不能达到的增强效果。为达到更好的MRA效果,各厂家开发了短TE技术,可以减少体素内的自旋相位离散导致的信号下降。TE时间已从过去已认为很好的2~3毫秒减少到0.8~1.2毫秒。
, 百拇医药
    4.超极化气体MRI(MR imaging with hyperpolarized gas):让病人吸入氦3(Helium-3)或碘129(Iodine-129)可使组织的磁性提高10倍。可提高肺部的磁性100倍,因此可施行MR肺成像(lung imaging),临床已试验性应用于慢性肺梗死性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目前一些厂家(Siemens、Philips等)正逐步拓宽临床应用范围。使气体能随血流进入脑内而不大幅度衰减,可望应用于脑部疾病等。

    5.预级化MRI(MR imaging with prepolarization):此技术尚处于初步设想阶段。该技术用于低场MR,在成像时可将磁场信噪比(S/N)暂时升高。该方法的原理尚不彻底明了,主要是用相位对比法,利用前驱声学剪切波(propagating acoustic shearing wave)的作用来实现。据厂家介绍,该技术今后若能成功将会大大降低MR设备的费用(低场MR获得如高场设备的信噪比),此种设备是否可能成为事实尚待观察。
, 百拇医药
    6.螺旋MRI:是指利用K-空间行螺旋采集而提高空间分辨率和聚焦速度的MRI方式,已在上年RSNA开始介绍,主要用于MR血管成像。现在,此采集方式可在检查中实时改变3个轴向的位置和梯度场切换率,从而可适用于心血管、冠状动脉及活检检查等范畴的应用。

    7.超声MRI:系MRI与超声(US)联合应用的一种方式,可首先使用US作兴趣结构的二维定位,然后在MR设备上定向地采集信息,并最终完成三维显示。该方法目前已经通过FDA鉴定。

    8.MRI在心脏的应用:由于以往MRI成像的速度慢,心脏又是快速运动的动态器官,故MRI在心脏的应用范围一直较窄。随MRI硬、软件功能的改进,目前MRI在心脏领域已可做到:(1)形态学显示:如心壁厚度、心脏结构的畸形或病变;(2)功能显示:如血流状况、定量分析等;(3)冠状动脉显示:可利用心电门控、呼吸门控(含最新推出的膈肌运动数字门控)、MTC技术及增强MRA等方式,辅以三维动态显示方式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10 cm 左右);(4)心脏灌注成像;(5)不久的将来可实现互动式采集、实时采集与复合重建等方式,将会在心脏的形态学与功能显示上产生质的飞跃。
, http://www.100md.com
    9.MRI在胃肠道的应用:和CT一样,MRI对于消化管的显示长期以来一直是相对盲区,但目前MRI的1个突出的应用突破是对小肠与结肠病变的显示。可结合肠腔内灌注钆剂后使用特殊的序列采集,如三维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等,再配合四维显示、MR内窥镜及多平面重建等技术显示肠壁与肠腔内病变。据报道,大于5 mm直径的结肠息肉,MRI 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可达到90%以上。

    10.MRI在其他领域应用中的进展:(1)肝脏成像:目前,可用于肝脏成像的对比剂已有3类:① 细胞外对比剂,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有助于显示富血管病变,如转移癌;②组织特异性对比剂,如氧化铁颗粒,可用于区分肝实质与转移性病变;③肝胆对比剂,也是组织特异性对比剂,可在T1加权影像上提供长时间的实质强化。一旦发现了病变,MRI将特别有助于区分肝的良性病变,如腺瘤、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和低分化肝细胞癌。(2)MR胆胰管成像(MRCP):随着技术的进步,MRCP已变得相当普及。目前MRCP已可做到:①识别解剖学变异,如胰腺分裂和囊性胰管损伤;②证实胆道梗阻的存在、部位和范围,以及识别梗阻的原因;③识别恶性病变,如胆管癌(但不能识别壶腹癌);④胰管成像;⑤评价功能,如对缩胆囊素的反应;⑥术后评价。(3)胰腺:MRI目前主要可用于识别胰岛细胞癌和小胰管癌,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肿块的定性诊断。(4)腹膜:MRI已经用于腹膜疾病的诊断。目前认为,MRI对腹膜病变是高度敏感的,但特异性较差。一个较有特异性的适应证是腹膜内脓肿,其总精确度可达96%。
, 百拇医药
    11.闪烁MRI:是新提出的一种MR成像方式,即施行全身MRI扫描,得到类似ECT的全身图像,用于筛选或发现多发的病灶。目前只有少数厂家有此项介绍。

    12.磁共振波谱(MRS)分析:随设备硬件的进展,MRS已可在所有高场机、中场机,甚至低场机实现。事实上,MRS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场强依赖性,但在低场机上确已可施行质子波谱成像。一种新的MRS技术是把兴趣部位的MRS波谱灰阶化,即MR波谱成像(MRSI),目前灰阶化的影像尚较粗糙,但若能实现实用化,则对波谱结果的解释和与形态学信息的比较与融合将有重要的意义。

    三、DSA的技术进步

    (一)电耦合器械(CCD)技术开始取代视频摄像管

    CCD技术早已应用于医疗领域,近年来由于其稳定性提高,矩阵大小可以提高到2 048×2 048,且和视频摄像管相比动态范围提高(有的厂家资料显示可从87%提高到94%),目前已用于DSA的采集系统,代替传统的视频摄像管。由于其空间分辨率较高,动态范围改善,已设计用于不同尺寸的影像增强管,并可兼容心脏与全身的DSA检查。
, http://www.100md.com
    (二)长距离自动跟踪技术

    另一种节省对比剂的长距离血管显示技术,可在试注射少量对比剂后测定从上肢到膝部的循环时间,然后由设备自动设定从上肢到膝的全部检查条件,从而可在1次注射对比剂后由设备自动跟踪对比剂行程,得到长距离的血管影像,尤其适用于大范围内多发的血管病变显示。

    (三)旋转DSA与频率减影法DSA

    旋转DSA已出现若干年,目前多数厂家已有通过C形臂的较快速旋转(10~30°/秒)采集不同角度的血管信息,重建为单一轴向三维血管影像的功能。最新的进展是可利用X线管旋转采集的信息,重建为多轴向三维血管影像。另一种以类似CT扫描架方式工作的旋转DSA也可具有同样的重建功能。频率减影法DSA已出现3年,并在不断改进中。目前采用的是进动与钟摆运动相结合的减影方式,该方式不需摄取蒙片,通过复杂轨迹运动的采集方式与递推滤过减影的方法得到三维血管减影影像。
, 百拇医药
    (四)新型双C形臂设计与G形臂设计

    传统的双向DSA系统设计主要用于心脏大血管检查,兼容性差。目前一种改良的设计是采用双C形臂系统,一个C形臂系统设有9 in(1 in=2.54 cm)影像增强管,另一个则设有最大到16 in的影像增强管,单用后者可做全身DSA检查;两者合用则可用于心脏检查。G形臂是对传统的C形臂设计的改良,目的是增加C形臂设计的灵活性与适用性,又不加大C形臂的半径。G形顾名思义即减少C形臂下半的弧度,使其与上半的弧度呈不对称形。据厂家称,G形是继“U”形、“C”形臂之后的第3代设计。

    (五)实时表面剂量显示

    是某些厂家设计的针对介入放射学操作者与病人防护的表面剂量显示方法,可直接实时读出。

    (六)其他

    有的厂家推出一种超声与DSA一体化的设计,可针对介入放射学中的实际需要选择性使用两种设备;往年提出的降低X线剂量的各种措施仍是各厂家设计上的不断改良的范畴。
, 百拇医药
    四、其他的数字成像设备进展

    (一)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的进展

    CR系统作为常规X线摄影,特别是平片信息数字化的主流方法已被确认,目前全球已有CR系统愈8 000台,其中CR系统的开发厂家——Fuji Film 的CR系统占7 000台。CR系统每小时读出的胶片数已提高到125帧,在机型设计、后处理系统及分辨率方面均有改善。CR系统的一个新设想是开发一种双面感光涂层的成像板(IP),因而可以从双面同时读出,不仅加大了信息量,而且使检测量子效率(DQE)提高30%~40%。

    (二)平板检测器技术(flat panel detector, FPD)实用化

    FPD是近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成像元件,目前至少已有7家厂家生产。根据结构可分为两类。

    1.直接方式(direct mode):一般用无定形硅(amorphous selenium)直接把X线信号变为电信号,其下方可由TFT(thin film transistor)阵列(薄膜晶体管阵列)输出信号,这种直接方式的FPD的像素大小为60~150 μm。根据成像方式又可分为静止图像和动态方式两种。目前FPD可以生产的尺寸有43 cm×43 cm和23 cm×23 cm,速度可达每秒30帧。
, 百拇医药
    2.间接方式(indirect mode): 间接方式为先把X线通过闪烁体(scintillator)变为可见光,再由其下方的光电二极管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再由下方的TFT阵列输出信号。目前这种方式已可做到动态成像。闪烁体有CsI、GdO2S等材料,FPD的尺寸可达43cm×43cm。FPD技术目前仍不十分成熟,但发展趋势预示有望取代传统的X线信息检测元件。另外,数字X线摄影系统与CR系统从应用范围、适用性与配置成本方面均有区别,是两种并行发展的数字化X线成像方式。

    五、网络系统的进展

    网络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受到极大重视的领域。本届RSNA把有关网络系统的专门展台“infoRAD”拓展成了“infoRAD”村,该村建为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村镇模式,并在“村”口建有小的舞台,由专业演员演出节目,吸引与会者进村内参观。仅从形式上即说明了RSNA当局对信息网络系统的重视程度。该系统的目的是进一步使影像信息与保健系统融合。RSNA年会组织者指出,当前有许多系统使用的是不能兼容的标准,各系统之间难于分享信息,RSNA组织者鼓励和希望实现一个可沟通影像中心与保健中心的兼容的系统,将于1999年RSNA年会上组织第1个专门小组(IHE),并于2000年2月召开首次年会。

    作为医院和医院间的“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已开始实施多年,对使用Internet作为媒体传播的方式已经在发达国家实用化,但因影像学信息量太大,网上传输仍有一定的困难。RSNA年会上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法是使用汽车作流动的信息驳接站,在晚间把各医院当天的信息取回,存入中心工作站,各医院则只作为该大网络的外围,既可节省各医院建立自己的网络系统与传输的费用,减少重复配置,又可作到信息的沟通与共享。此种方式在我国发展自己的PACS时可以借鉴。

    (收稿:1999-01-1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