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67640
腹膜后肾母细胞瘤伴颅内转移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畅守荣 徐山淡

    单位:721006 宝鸡市,解放军第三十一医院放射科(畅守荣);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徐山淡)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杂志990726

    患儿 男,5岁。间歇性发热伴腹痛50余日。体检:右上腹饱满,有包块,肝边界不清。

    B超检查:腹膜后实质性不均质性病变,约5.2cm×7.2cm。考虑:(1)畸胎瘤;(2)肾上腺实质性病变。CT检查:右上腹实质包块,边界清,约6.2cm×9.0cm,CT值为51HU,其中有一低密度区,周边有少许钙斑,肝、右肾轻度受压改变,无明显移位。增强扫描示肿块边缘部分强化,其内有不均匀无强化区,CT值为12HU,余均质密度边缘清,CT值为45HU,肿块与周围脏器分界清(图1)。考虑:(1)畸胎瘤;(2)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 http://www.100md.com
    图1 右上腹实性包块,6.2cm×9.0cm,CT值为51HU,边界清,周边有少许钙斑,肝、右肾轻度受压,增强扫描肿块边缘部分强化,其内有不均匀低密度区。

    手术所见:肝下、脐上,跨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有一不规则包块,表面隆起,质中等,约12cm×10cm×8cm。打开后腹膜,沿下腔静脉壁后将包块全游离推出,但包块左侧将腹主动脉包裹不能切除,故行包块次全切除术,见包块呈青紫色,中心有液化灶,有包膜。病理:腹膜后肾母细胞瘤,有恶性横纹肌样瘤区域。

    该患儿行肾母细胞瘤切除术后1个月,开始出现视力下降,查双眼感光/眼前,双侧视神经萎缩。CT扫描示:额叶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约2.0cm×2.5cm,边界较清,CT值为45HU(图2),右侧顶骨下可见一梭形软组织密度影(图3)。考虑肾母细胞瘤颅内及右侧硬脑膜转移。
, 百拇医药
    图2 额叶见2.0cm×2.5cm较高密度实性结节转移灶,CT值为45HU。

    图3 右侧顶骨下见硬脑膜有一梭形多发性转移灶

    讨论 肾母细胞瘤是来源于肾胚基的肿瘤,是小儿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5岁儿童多见,常为单侧,多呈巨大球形实性包块,有时可占据大部分腹腔,边界清,生长迅速,一般有完整包膜,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晰,肿块内可有坏死、出血、钙化和囊变。切面颜色与肿瘤成分有关,有的呈灰白色,质硬;有的呈黏液样,质软,部分可见透明软骨样组织,肿瘤大时可直接侵犯或挤压肾组织[1]

    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表面光整的实性肿块,可有假包膜,瘤中央因出血、坏死而密度不均[2]

    本病主要应与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尿路造影示肾形态保持,而移位明显,肾母细胞瘤致肾变形而移位不常见。神经母细胞瘤钙化远高于肾母细胞瘤,肿块小易区别,肿块很大则难以鉴别。

    肾母细胞瘤血行转移常见肺内结节灶,较少向肝、骨转移。此例肿瘤向颅内、硬脑膜转移实属罕见,其转移灶CT表现符合一般脑转移瘤征象。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主编.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4-365.

    2 周康荣,主编.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73-175.

    收稿:1998-10-26

    本文编辑:王红剑 薛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