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8年第8期
编号:10267990
沈阳市妊娠晚期妇女柯萨奇病毒B组的流行情况调查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年第8期
     作者:阮强 刘兰青 魏洪斌 刘庆 吉跃华 吕绳敏

    单位:110003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研究室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80818 近年来,柯萨奇病毒B组在北京、沈阳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暴发流行[1,2],引起新生儿死亡。对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规律的研究和进行妊娠晚期妇女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情况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染源,避免造成新生儿死亡。本研究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沈阳市1993年11月至1997年12月期间6 134例妊娠晚期妇女柯萨奇病毒B组各型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收集1993年11月至1997年12月,到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就诊的妊娠晚期妇女,取血清标本6 134例份。
, 百拇医药
    2.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柯萨奇病毒B组型特异性IgM抗体。详细操作见参考文献[2]。

    二、结果

    1.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期间的统计分析结果:1993年11月至1997年12月期间,柯萨奇病毒B组在妊娠晚期妇女中共发生4次流行。在此期间,妊娠晚期妇女柯萨奇病毒B组的平均感染率为2.56%(157/6 134);流行月份的平均感染率为5.21%(103/1 977);非流行月份的平均感染率为1.30%(54/4 157)。与非流行月份相比,流行月份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2.柯萨奇病毒B组的型别分布:柯萨奇病毒B组各型在流行与非流行期间的型别分布见表2。在1993年11月至1994年3月较大规模流行期间,柯萨奇病毒以B3型为主(40.0%),B1~B6型病毒均有发现。在此期间,多型病毒混合阳性病例较多,占此期间阳性病例的40.1%。在1994年8月、1996年6月和1997年上半年的3次小流行期间,以B5型病毒为主。小流行期间多型病毒混合阳性病例较少,并且只检测出部分型别。
, 百拇医药
    三、讨论

    柯萨奇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分为A、B两组,其中B组有6个型别,其感染可引起各种临床疾病[3],尤其可造成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的新生儿的死亡[4]。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也有经呼吸道传播的报道。近年来,柯萨奇病毒B组在我国发生多次暴发流行,造成新生儿死亡,其传染源主要为患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的产妇。

    本资料表明,在1993年11月至1997年12月期间,沈阳市共发生了4次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其中,1993年11月至1997年3月沈阳市有较大规模的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此次柯萨奇病毒B组大流行的特点是:流行时间长,感染率高,感染病毒以B3型为主,且各型病毒均有发现。在1994年8月、1996年6月发生了两次小流行,其特点是,流行期短,一般为1个月左右,感染率相对较低,感染病毒以B5型为主,只有部分型别的病毒参与。1997年上半年,妊娠晚期妇女中柯萨奇病毒B组的感染率较高,流行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在1997年4月份达到最高,为8.99%。在此期间流行的主要病毒型别为B4和B5,其中B5型病毒占1997年4月份检出病毒型别的62.5%,表明近年来沈阳市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型别逐渐由以B3型为主转变为以B5型为主。
, http://www.100md.com
    柯萨奇病毒B组的散发感染是经常发生的。1993年11月至1997年12月期间共检测了6 134例妊娠晚期妇女血清柯萨奇病毒B组特异性IgM抗体,157例阳性,平均感染率为2.56%;在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月份,共检测了1 977份妊娠晚期妇女血清标本,103份阳性,平均感染率为5.21%;在非流行月份,共检测了4 157份妇女的标本,54份阳性,平均感染率为1.30%。以上数字表明,作为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传染源的散发感染随时存在。因此,在各医院开展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的检测,对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在新生儿中发生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部分标本,特别是较大流行期间的标本,存在多型病毒IgM抗体混合阳性的情况。有报道证明[5],柯萨奇病毒B3型刺激机体既可产生特异性IgM抗体,又可产生与B1、B4发生反应的特异性IgM抗体。本研究中的多型病毒IgM抗体混合阳性的现象,除表明柯萨奇病毒B组之间存在交叉抗原外,是否表明大流行期间柯萨奇病毒抗原的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表1 4次柯萨奇病毒B组流行期间的统计结果 流行时间
, 百拇医药
    检测例数

    阳性

    χ2

    例数

    百分率(%)

    1993年11月~1994年3月

    1 215

    61

    5.02

    62.16

    1994年8月

    216

, 百拇医药     13

    6.02

    30.31

    1996年6月

    105

    6

    5.71

    14.38

    1997年1月~1997年6月

    441

    23

    5.22

    37.14
, http://www.100md.com
    表2 柯萨奇病毒B组各型在各期间的型别分布 时间

    病毒阳性

    总例数

    各型病毒阳性例数

    主要流行

    B1

    B2

    B3

    B4

    B5

    B6

    型别

    百分比(%)
, http://www.100md.com
    流行时间

    1993年11月~1994年3月

    100

    12

    3

    40

    14

    14

    17

    B3

    40.0

    1994年8月

    14
, http://www.100md.com
    4

    0

    3

    0

    7

    0

    B5

    50.0

    1996年6月

    6

    1

    1

    0

    0
, 百拇医药
    3

    1

    B5

    3/6

    1997年1月~1997年6月

    23

    2

    2

    1

    9

    9

    0

    B5,B4
, 百拇医药
    78.3

    非流行时间

    1994年4月~1994年7月

    8

    0

    0

    8

    0

    0

    0

    B3

    8/8*

    1994年9月~1996年5月
, 百拇医药
    36

    6

    3

    16

    2

    5

    4

    B3

    44.4

    1996年7月~1996年12月

    8

    0

    3

, 百拇医药     3

    1

    1

    0

    B2,B3

    6/8*

    1997年7月~1997年12月

    8

    0

    1

    1

    2

    3
, 百拇医药
    1

    B5

    3/8*

    * 例数少于10例,不计算百分比 参考文献

    1 鲍慧玲,罗风珍,彭大成,等.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3感染的一次暴发流行.中华儿科杂志,1994,32:13-15.

    2 阮强,刘兰青,吕绳敏,等.一起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组引起的暴发流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5,15:261-263.

    3 Bell EJ, McCartney RA. A study of coxsackie B virus infections, 1972-1983. J Hyg, 1984,93:197-200.

    4 胡树春,吴红敏,徐英.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死亡病例临床及病理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4,23:482-483.

    5 赵利淦,张美英,郭淑芳,等.柯萨奇B1、B3和B4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及形态学发生的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3,13:6-8.

    (收稿:1998-01-22 修回:1998-05-07), http://www.100md.com